00:37 台灣電影票房的統計方法
01:40 為什麼要虛報票房?
03:21 小片商倒大楣?
04:25 反對即時連線的理由
05:07 法律怎麼說?
06:09 其他國家怎麼做?
07:22 我們的觀點
08:16 提問TIME
08:32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那今天,就讓圖文不符跟大家一起來聊聊「電影票房」吧!
-
大家平時有在看電影嗎?前陣子金馬獎頒獎之後,我注意到得了很多獎項的《返校》今年在台灣的票房就破了2億!以國片來講真的是非常多。這讓我想到,常常聽到的「電影票房破千萬」或是「破億」,這些數字究竟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
【台灣電影票房的統計方法】
你可能會想,平常我們買電影票的時候,不是都會看到售票員用電腦操作嗎?那只要讓所有電影院的電腦系統,跟政府或第三方機構連線,不就能自動統計出精準的票房了?事實上,台灣的電影票房並不是這樣算出來的。最早,計算票房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先統計台北地區的票房,再把這個數字乘以2,就直接當作全台灣的票房總數。不過因為爭議太大,在2015年的時候,《電影法》修法要求全國的電影院,要每週回報票房數字給「國家電影中心」,由他們統計出全國的票房。
但是,目前的方式其實還是有很多「人為修改」的空間,因為這些數字並不是從電影院的電腦系統直接回傳的,很多還是由院方「手動」輸入資料,整理成表格之後,再每週回報上去。這就代表,我們看到的票房,並不能真實的反映電影賣座的程度,也就是說,還是有人為操作、造假的可能存在。
不過,為什麼有人要造假、虛報票房呢?這樣有什麼好處嗎?
【為什麼要虛報票房?】
簡單來說,虛報電影票房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電影院可以賺到比較多的錢。一般來說,我們付的電影票錢,會按照電影院跟製片商簽約時講好的比例來分。比如說某個大片商,就可能跟電影院談好 64 分帳,也就是60%的票錢要分給片商,40%則是留給電影院;隨著電影上映越久,電影院分的比例通常會越高,例如每過一週,就會多分5%的票房給電影院。
對一間電影院來說,不公開透明的回報機制,就有一些可以操作的空間。比如說,把電影的票房報少一點,比如我其實有賣掉1萬張票,但登記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手滑,寫成8000張票。這2000張的差距,因為片商不知道,所以電影院就不用跟他們64分帳,可以獨自全拿。如果要不明顯一點,還可以挪移一下,把這禮拜的票房,移到下禮拜去,雖然這樣整體的銷售額沒變,但是電影院能多賺一點分潤。
此外,還有網友曾爆料,許多電影院甚至會「技術性的」調整電影票價,來改變實際上的分帳比例。比如,原本一張票的售價是299元,片商跟戲院採64分帳,這時候片商抽6成,大約可拿到180元。但戲院可能會推出「多加1元就能送飲料爆米花」的套票優惠,讓觀眾用幾乎一樣的票價,就能多買到電影票和食物。結果仔細看發票,你可能會發現,這300元的明細,被拆成「250元的電影票」和「50元的食物」兩筆。導致片商真正能賺到的錢,其實只有250元票價的6成,也就是150元;至於剩下的4成票價和50元食物,都歸戲院所有。
-
【小片商倒大楣?】
剛剛講到的這些狀況,多少都跟票房回報機制不透明的問題有關,也都會讓片商無法獲得原本該有的報酬。對於大型片商來說,這可能還不算是毀滅性的影響,因為他們或許能用手中的重量級電影,當成談判的籌碼。例如威脅戲院說,我的強片不給你放映,那電影院在整收益考量下,就會有所節制。但對小製片商或獨立電影製作團隊來說,可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因為缺乏談判籌碼,所以很難跟電影院爭取到漂亮的分賬比例,再加上獨立電影的關注度,通常比強片還低,所以容易被排在冷門的時段,放映次數比較少。更不用說,在票房不透明的情況之下,獨立片商的票房紀錄,也有可能會比實際上的成績還要差,在種種惡性循環之下,獨立電影的製作團隊或小片商,可能就會越來越弱勢。
因此有人認為,政府應該規定電影院與電影中心要即時連線,讓票房能夠按照真實狀況顯示出來,才能讓製片商獲得合理的報酬。但,還是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支持這件事。
-
【反對即時連線的理由】
有些人從執行面上考量,認為電影院每家系統不同,很難串接。不但費用需要自行負擔,還要面對駭客入侵等問題。有些人則從市場面來觀察,認為有些好電影需要時間發酵。因為有不少觀眾就是喜歡看熱門片,但票房要是即時連線了,很有可能會讓一些冷門的好電影,因為前期的票房表現不佳,最後就是一直都被晾在那邊。還有一些人覺得,電影院的票房數字是電影院的重要資產,他們可以自己決定如何處理數據。這些說法,雖然有一些道理,但也因為太偏向電影院的利益,而備受質疑。也就是說,這也是一件各方為了利潤而互相角力的事情。
-
【法律怎麼說?】
那目前的法律規定是什麼呢?前面說到2015年通過了新版的電影法,裡面規定2016年年底的時候,電影票房應該要全面透明化。但卻只規範電影院要提供數據,卻沒有要求即時連線。也就是說,雖然看起來政府希望讓票房數字透明化,但因為法規不完善,才產生了我們前面所說的各種漏洞。不過,這件事情在去年出現一點轉機,7月的時候立法院的電影產業專題報告有提到,建議修法的方式向是,電影業者如果沒有提供正確票房資料,經過警告不改正,就會處以兩萬以上十萬以下的罰鍰。目前這個修法的提案還沒有通過,就算修法通過了,這樣的罰則比起修改票房的巨大利潤,能不能有嚇阻作用還很難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對電影院方來說,票房透明化的壓力,正在逐漸上升。
其實電影片商和電影院利益衝突的狀看,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狀況。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美國他們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
-
【其他國家怎麼做?】
有些國家的做法,是透過第三方機構來調查與公布。以美國來說,Rentrak這家公司跟超過九成的電影院合作,除了即時計算電影院傳回的數字外,也會自己不定期派人去抽查,看電影院回傳的數字是否正確。除了有人監督外,誠實回報在美國來說,也是對電影院與片商都有利的做法。因為美國的電影院其實有非常多不同的體系,而且彼此之間是處於一個競爭的關係。對片商來說,會看傳回數據的多寡與正確性,來決定對電影院的評價。比如說一部大片,其他電影院票房數字都很好,但你的數字特別不好,就會值得調查,或是下次乾脆換另一家電影院合作。而對電影院來說,除了票房之外,零食飲料或相關產品的收入,他也都會計算,所以電影院也可以根據這份數據,來調整自己的營運策略,甚至是擺放廣告的地點等等。
如果不合作,給錯誤的數據被發現,那不但會搞壞跟片商之間的關係,甚至會直接影響電影院的收入與形象。而且,每年Rentrak也會公布一個電影院整體排行榜,想必造假的電影院是不會排在太前面的。因此,互相誠實的合作,成了對他們來說都最有利的選擇。
【我們的觀點】
那這邊,也來聊聊我自己的看法吧!面對這樣的立場衝突,或許我們可以從整個電影市場發展的角度來思考。對電影片商來說,如果電影票房維持不透明的狀態,雖然也許會讓冷門電影有一些發酵的時間,但也會讓他們無法了解自家電影真實的表現。這樣不只可能會有利益上的糾紛,也可能讓片商錯估形勢,誤解了市場的真實需求,這樣就更難想像要如何改善作品。反過來說,如果電影票房透明化,電影製作團隊能清楚知道市場的趨勢與需求,這樣就能更容易做出賣座電影。而對電影院方來說,能有越來越賣座的電影作品上映,就能期待會有越多的觀眾,願意進電影院支持好作品,那麼電影院的利潤也絕對不會因此變差。
所以我覺得,長期來說,讓電影票房透明化,應該可以說是對片商、電影院,以及觀眾三方都受益的作法。
-
好的,今天的提問要來問問大家,你最希望自己的電影票錢,能夠回饋給誰呢?
A. 電影製作團隊,像是導演、演員等等
B. 出錢投資的製片商
C. 提供良好觀影環境的電影院
D. 我不想給他們,我要加入會員,贊助志祺七七!
E. 其他,留言告訴我們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電影票房制度的問題」!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在咖啡廳高效工作的關鍵因素」或是「台灣荒誕現象大集合」的系列影片;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侏羅紀時代計票系統!台灣電影票房三大不可思議:http://bit.ly/36gGl5p
→ 電影票房系統觀察:http://bit.ly/2P2vSoi
→ 電影票房黑箱之謎:http://bit.ly/2qEm76E
→ 台灣票房該如何透明化:http://bit.ly/2YwYh96
→ 搶救台灣電影 立法院建議建立國片放映通道:http://bit.ly/2DYArd1
→ 文化部首公布全台電影票房統計遭批形同雞肋:http://bit.ly/2Yu6sDi
→ 台灣電影的趨勢大平台?文化部令人傻眼的全國電影票房系統:http://bit.ly/38l4WrB
→ [轉錄] 在戲院、發行商、票房拆帳與觀眾之間——曾待過戲院的一位小小工讀生的觀點:http://bit.ly/38kCVRa
【 延伸閱讀 】
→ 區塊鏈如何幫助透明化:http://bit.ly/2LCgR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