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開頭
02:37 底片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04:16 底片輝煌的20世紀
06:09 擊敗底片的數位相機
08:04 還喜歡拍底片的原因
10:29 我們的觀點
11:54 提問
12:13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你曾經用過底片相機拍照嗎?有沒有不小心打開相機,結果整卷底片都曝光不能用的經驗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底片」這個堪稱是活化石的東西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從去年底開始,我們多了一個系列的影片叫做「時代的眼淚」,專門聊那些曾經輝煌,但卻逐漸沒落的霸主們,像是IE瀏覽器、MSN等等。那前陣子我們看到一則新聞,寫說「富士底片宣告停產,底片時代正式終結」,我們就覺得,哇,這個題目完完全全就是時代的眼淚。
可能年輕一點的觀眾已經都沒怎麼用過底片了,但對我們團隊來說,我們成長的過程,正好就是底片從輝煌到沒落的時候。先從我們年紀還小的1990年代開始說起,當時在街上隨處可見「照相館」,而許多商店都有販售那種,直接裝好底片,買了就可以拍的「即可拍」相機;然後各個旅遊景點的攤販,一定都會販賣各種底片。但隨著數位相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底片的市場逐漸開始萎縮,許多大廠紛紛宣布停產,甚至最指標的「柯達」一度也宣布破產。
不過,即使底片看起來已經快走入歷史,現在還是有許多死忠的粉絲,就是喜歡用底片拍照,也有像是 ”LOMO” 這種讓底片重新流行起來的風潮。到底底片有什麼特別的魅力?他真的要成為時代的眼淚了嗎?今天我們都會討論到哦!
-
【底片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要介紹「底片」是怎麼來的之前,可能得要介紹一下「攝影技術」是怎麼來的,不過這部分的內容可能就直接可以做一集了,所以我們這邊先簡單講一下就好。攝影簡單來說,就是把「光線」,透過鏡頭,聚焦在不同的「感光介質」上面儲存下來,然後再把這些儲存下來的內容,透過化學反應或者是電子訊號,還原轉化成為我們可以看得到的「影像」。
在攝影術一開始發展的時候,可能得要透過一個大大的暗箱、還有塗滿感光化學原料的玻璃板或銅板,才能把光線給保存下來,但在1885年左右,乾燥、柔軟、可以捲成一卷方便攜帶的「底片」推出了。發行底片的,是由「喬治‧伊士曼」成立的「伊士曼公司」,這家公司後來改名叫做「伊士曼柯達」公司,對,就是我們知道的那個柯達。
伊士曼公司從美國一對姓休士頓的兄弟那裡,買下了底片相機的專利授權,並且在1888年的時候,推出了一台就叫做「柯達」的相機,裡面裝著足夠拍攝100次的底片,並且能夠輕鬆手持進行拍攝。而當底片全部拍完後,可以直接把相機拿到柯達公司,他們就會幫你沖洗底片,並且放入新的底片。
當時柯達主打的口號就是:「任何人不需要任何攝影知識,都可以輕鬆使用。」還有「你只要按下快門,剩下的都交給我們」(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可以說,這整套流程完全打中了消費者的需求,而底片這種方便的媒介也在不同的攝影方式中稱霸,成為「攝影」的標準方式。這帶來的,可不僅僅是柯達公司的成功而已。
【底片輝煌的20世紀】
當拍照這件事情變得簡單,不需要扛著一個大大的箱子,而是可以手持著拍攝時,很多使用場景就被創造出來了。像是「透過攝影」來報導新聞這件事,我們現在想起來可能覺得這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但在底片發明前,只有極少數的人曾經嘗試透過「攝影」,來記錄像是戰爭這樣的重大事件。另一個因為底片發明才誕生的,是現代的電影產業。隨著底片的發明,包含愛迪生在內,有幾位同期的發明家都發明了類似的「電影放映機」,讓人可以把連續拍攝的底片,透過放映機投影到布幕上面觀看。那無論是新聞紀實攝影、或者是電影、又或者是其他的應用,都讓更多人開始投入那些「圍繞著攝影而生」的產業,而這些產業對攝影品質的需求,又推動了更多公司投入生產相機、鏡頭、還有底片。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德國製造的,鼎鼎大名的「萊卡」相機了。萊卡當時把拿來拍電影的35釐米底片,放在非常小的隨身相機上使用,受到市場熱烈歡迎,不僅方便攜帶使用,拍出來的照片品質又很好。那萊卡的成功,又吸引了更多企業投入,包含「這些」你可能看過的相機或鏡頭品牌,都是在20世紀中期成立的,而無論是哪一種相機,用的幾乎都是「底片」這種媒介,差別可能只在於底片的尺寸、還有黑白彩色、或者是正片負片的選擇不同而已。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大的贏家之一,就是製造底片的最大廠柯達了,根據BBC的一篇報導,在1976年的時候,柯達佔了美國底片市場的九成銷售。那當時世界上可以跟柯達競爭的,可能也只有日本的「富士軟片」,還有位於歐洲的Agfa(愛克發)公司。但,像柯達這樣曾經的霸主,也有走下山頭的一天,而且根據我們之前的經驗,通常有外部也有內部的原因。
-
【擊敗底片的數位相機】
現在大家當然都已經知道,是數位相機擊敗了底片相機,但其實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原型的,也是柯達。從1960年代,柯達就開始研究「電腦」對於攝影技術的潛在應用方式,而在1975年的時候,柯達的工程師就率先推出了一台大約是烤麵包機大小的、只能捕捉黑白色調的數位相機。但發明出數位相機的柯達,並沒有重視這個全新的領域,反而認為它可能會威脅到柯達既有的底片市場,所以柯達就這樣子錯失了競爭的先機,
一直到15年後,才開始投入數位相機的開發,雖然仍然推出了不錯的相機,但這時候的市場已經有很多競爭者紛紛投入,相當熱鬧。在1990年代末期,數位相機的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價格也從一台相機上萬美金,快速下降到一般家庭都買得起的金額;而相機的性能、拍出來的相片,品質也越來越好。就在2000年代初期,數位相機的市場正式超越了底片相機。
對很多人來說,數位相機解決了很多傳統底片相機的「缺點」。比方說,拍完照片以後可以馬上看到結果,不滿意可以重拍,不用等到底片沖洗出來以後才知道有沒有成功。而拍攝完畢後如果要進行後製,也比底片簡單很多。另外,數位相機也可以儲存更多照片,不用出個門就要帶一堆底片。同樣的,數位相機只要花一次錢就好,但用底片相機拍照不僅要買相機,每拍一捲新底片就是一筆支出。
隨著數位相機全面碾壓底片相機,曾經的底片霸主柯達,也就失去了原本賺錢的金雞母。2004年,柯達宣布裁掉兩成員工,也被踢出道瓊指數的成分股。而在那之後業務也沒有起色,每股股價一度跌到1美元以下,最終在2012年宣告破產,申請下市重組。但底片就跟著柯達的沒落一起消失了嗎?倒也沒有。
-
【還喜歡拍底片的原因】
雖然從2000年左右開始,底片相機的市場就逐漸萎縮,越來越小,但它並不像是磁碟片、或是錄音帶、錄影帶這樣,幾乎完全從市場上消失。我們觀察到,還堅持拍底片的人,可能可以歸納出三種類型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就是喜歡「類比」感的人,那這是因為底片從曝光到顯影到成像,全部都是「化學反應」,跟數位相機把光線捕捉在數百、數千萬個像素上面不同,所以在數位相機的技術還沒那麼好的年代,用底片拍出來的色彩和光影,都會顯得更自然一些。
第二個原因是,底片的「片幅」通常也比較大。這個「片幅」的意思,通常是指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大小」,相當於「多少比例的35釐米底片」。換句話說,如果感光元件跟一張35釐米底片一樣的,那就會稱為是「全片幅」的相機。那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全片幅」的數位相機,基本上就是每家相機廠商的頂級相機了。但在底片相機上,即使只是一台傻瓜相機,因為用的就是35釐米的底片,所以都是全片幅。
而片幅越大,就能紀錄比較多的細節,也更能夠製造出可以聚焦主體的「淺景深」效果。所以對很多剛接觸攝影、預算比較不足的人來說,用底片拍攝反而能夠拍出比較多不用修圖,也令人滿意的照片。而且在「全片幅」之上,還有著「中片幅」這種更大的底片尺寸,那以價格來說,中片幅的底片相機,可能只是中片幅數位相機的零頭而已。
換句話說,拍底片的CP值可能還更高。而最後一個原因,可能是反過來喜歡底片的「不確定感」的人。
前面提到,很多人喜歡數位相機的原因,是拍完可以馬上看到,拍不好可以重拍;但對不少底片愛好者來說,每一次拍攝都不可能重來,反而會更讓人專注於,捕捉那個想按下快門的片刻。而拍攝完畢後,等待照片沖洗成像,再看最終成果的感覺,也讓許多人著迷,因為有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漏光、過曝、暗角、或者在化學反應後意想不到的顏色,那常常組合起來,反而產生了獨一無二的美感。
很多人就是喜歡拍攝底片的這種「驚喜」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曾經一度很流行的「LOMO」風格攝影了,不過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不再多聊「LOMO」,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多看看我們資訊欄參考資料的介紹。
【我們的觀點】
隨著一家又一家的底片製造廠商宣布停產,市面上的底片選擇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高。如果是還保存得很好的絕版底片,都可以賣到不錯的價格,畢竟拍一卷就少一卷。製作這一集的企劃冰鱸,大學的時候很喜歡拍底片,他就說,在那個年代有好好囤積底片的人,現在都已經財富自由了。這當然是玩笑話啦,但這也反應出,雖然整體市場已經萎縮了,但還是有不少死忠支持者,真的非常喜歡拍底片。所以我們也不覺得底片會徹底消失,比較有可能的是變成像黑膠唱片一樣,雖小,但死忠的存在,因為無論數位相機的技術多麼精進,它跟底片本質上就是不同的媒介,而拍攝底片的人,很多是從分裝底片、拍攝、沖底片、放相跟洗底片,全部都一手包辦,並且從中得到很多樂趣。而且說到這裡我反而覺得,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其實蠻幸運的,剛好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就經歷了這些從類比到數位、從實體到虛擬的轉移。
在這樣的過程裡,我覺得堅持傳統方法和技術的人,還有努力創新推出更先進技術的人,都是很值得尊敬的。不過最後也想分享一下,我們做這集看了一些數據以後,發現其實打敗底片的數位相機,這幾年遇到強勁的對手,所以就連數位相機,也快變成時代的眼淚了,那這個對手是誰呢?大家可以猜看看!
-
好的,那今天就來問一下大家,你對「拍底片」的看法是?
A:我到現在都還很喜歡用底片拍照。
B:只有小時候才用過,沒想到竟然還有人在拍。
C:我從來沒拍過底片,看完有點想拍拍看。
D:拍底片或數位相機都太麻煩了,手機拍照就很好了。
E:其他,留言告訴我們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底片原來還沒消失」!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人為什麼喜歡自拍」,以及「其他時代的眼淚」;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底片時代正式終結!富士底片宣告停產,它真的成了時代眼淚:https://bit.ly/394pqXx
→ What is Lomography:https://bit.ly/392fpKH
→ What Is Lomography?:https://bit.ly/3tIlaVz
→ The Ultimate Guide to Lomography:https://bhpho.to/3rhIDvr
→ HOW PHOTOGRAPHY CHANGED HISTORY IN MORE WAYS THAN YOU THINK:https://bit.ly/2NEms4B
→ How early photography changed the world:https://cnn.it/3sbrQLs
→ History of Photographic Film - First Photographic Plates:https://bit.ly/3lAfOZQ
→ History of Digital Photography - Who Invented the First Digital Camera?:https://bit.ly/3tI0htQ
→ Digital Revenue To Surpass Film Revenue in 2000:https://bit.ly/3lGj7yK
→ Digital camera sales to exceed film cameras in U.S., says new report:https://bit.ly/39l7loz
→ Why Kodak Died and Fujifilm Thrived: A Tale of Two Film Companies:https://bit.ly/3sbyfX4
→ Why Did Kodak Fail? | Kodak Bankruptcy Case Study:https://bit.ly/314FwMx
→ The History of Kodak:https://bit.ly/3vNZlGc
→ Kodak: From Brownie and roll film to digital disaster:https://bbc.in/3f46w6T
→ Focus on past glory kept Kodak from digital win:https://reut.rs/3c8iYkp
→ Film vs Digital – A Photo Comparison:https://bit.ly/3tEGXxx
→ Film vs. Digital Photography: Breaking Down the Pros and Cons:https://bit.ly/3f6lf1g
→ This Is Why Film Photography Is Making a Comeback:https://bit.ly/314PVrA
→ 影像慢活 底片相機擁有的驚喜:https://bit.ly/3sdqCiX
→ 底片膠卷跟數位到底差在哪裡?:https://bit.ly/3s8vIgw
→ 底片丨毒品般的中片幅正片:https://bit.ly/3seoNCo
→ 為什麼拍底片?:https://bit.ly/3c5ICpY
→ 關於拍底片的murmur:https://bit.ly/3tAsbrA
→ Film Format Does Matter ?:https://bit.ly/393Uo27
【 延伸閱讀 】
→ 摄影是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的科技变革:https://bit.ly/391pMhy
→《發明簡史》:電影發明的專利大戰──愛迪生與被失蹤的正宗電影之父:https://bit.ly/3lzumsE
→ 感光元件/片幅大小和拍照的關係:https://bit.ly/3saPZ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