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2.01.05

比中指也是手語嗎?手語可以國際通用?|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2:04 最早出現的「手勢溝通」
02:44 「愛小孩」愛到改變歷史
03:36 打破藩籬的「聾人之父」
04:11 手語正式成為一種「語言」
05:05 台灣的手語,是什麼語系?
05:53 手語有「國際通用」嗎?
06:47 不要再叫「手語老師」啦
07:33 手語輸入法很重要!
08:30 手語也有文言文?
09:34 我們的觀點
10:39 問題
10:57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疫情期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都有記者會,而官員身後的「手語翻譯員」,也曾因為「什麽都能翻」備受關注。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什麼都能翻」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它是全世界都通用的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手語」這種視覺語言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我們日常溝通的時候,非常習慣用「口說」來傳遞、接收資訊。但對於無法說話、或聽力嚴重受損的人士來說,「手語」就是他們特別仰賴的工具,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母語」!但有趣的是,就像語言有分成很多不同語系,手語其實也有分成好幾個不同的語系!所以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手語,也未必全世界都通用!

今天的志祺七七,我們會先從手語的起源開始,帶大家一起簡單認識,這個非常厲害的「視覺」語言;以及在科技的幫助下,不會手語的人,有沒有更多可以跟聽損朋友們溝通的方式?


-

【最早出現的「手勢溝通」】

歷史記載上最早出現「系統性手勢溝通」的,是在中世紀西歐的「本篤會」修道院。注意哦,這裡還只是用「手勢」來溝通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手語。

當時,為了幫助修道士們維持寧靜、過著簡樸的隱修生活,修道院會規定,在一天的某些時段、某些區域,大家都要禁止交談。不過,畢竟他們還是有基本的溝通、交流需求,所以修道士們就發展出了一套手勢。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些「手勢」可以說是手語的前身,但它真正跟「聾人」或「聽語損傷者」產生連結,卻至少要等到16世紀以後。有一位愛子心切的貴族父親,就此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愛小孩」愛到改變歷史】

在16世紀中葉的歐洲,人們常常會覺得說,如果有個人的小孩,天生聽不到,那一定是因為這個父母罪孽太深。所以如果有名望的人,生出聽語損傷的小孩,他們通常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去修道院,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據傳,一位西班牙貴族(Juan Fernandez de Velasco y Tovar)同樣將他兩個聾人小孩,送到修道院,但他的目的,卻不是爲了讓孩子與世隔絕,而是想要拜託修道士,用修道院的手勢溝通法,教他的孩子們閲讀跟説話

最後,他們不僅能跟一般人溝通,也保住了繼承爵位和財產的權利。那從這個案例開始,人們就逐漸發現,欸!要讓聽語損傷或障礙者跟大家一起溝通,其實是有可能的!但這個時候,因為系統還沒發達、教育資源也很有限,所以大部分能接觸到的孩子,都還是貴族或富商的家庭。


-

【打破藩籬的「聾人之父」】

又過了一百多年,到了18世紀之後,有一個法國天主教神父「里皮(Abbé de l'Epée)」,為了向巴黎貧民窟的聽語損傷者傳教,統合各地使用的溝通手勢,編了一套法文的手語系統,還創辦了第一所公立、免費的「聽語障礙」學校。後來這套系統,慢慢的被推廣到歐洲各地,因此,里皮也被後世稱為「聾人之父」(Father of the Deaf)

不過,就算手語已經被廣泛的用在相關教育,但還是有好一段時間,大家都不覺得手語算是一種「語言」,有許多語言學家認為,手語只是種「符號」而已,並不是有意義的溝通行為。


-

【手語正式成為一種「語言」】

1960年,美國一位教師「史托克(William C. Stokoe Jr.)」,出版了《手語結構》(Sign Language Structure)這本書。

他主張,一般我們所認爲的語言,都是由「詞彙」、「語法」和「意念表達」所組成的;而在手語當中,「手勢」、「空間位置」和「動作/走向」,其實就涵蓋了這些功能,也能因此組織出準確的字句、達成溝通的目的,自然也就能算是一種語言。 

這是第一次有人表態說,他覺得手語不只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語言」。從那之後,大家也漸漸把手語系統,普遍的視為一種語言的形式,而不只是「符號」或「手勢」。那麽,既然手語可以算是一種語言,那不同地方所使用的手語,會不會有所差別呢?答案是:會!

會不會也有「語系」的分別呢?答案當然是有的,語言學家們依據手語的流變,將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手語,大致分成了三種手語語系:法國、日本及中國手語系。


-

【台灣的手語,是什麼語系?】

台灣的手語,是屬於哪一個語系呢?答案是:日本手語系!
因為台灣的手語教育,主要是從日治時期開始建立起來的,所以台灣手語在文法、斷句上,更接近日本系統一點。不過,就算是日本系統,他們也還是有地區的差別,像東京地區用的手語,跟大阪地區就有些不一樣。而因為當時師資的關係,台灣北部的手語,原本主要是以「東京手語系」為主,南部則是「大阪手語影響」比較多。

後來,因為大家又吸收到更多中國手語的詞彙、南北交流越來越頻繁,而且很多用詞也慢慢汰換、更新,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隔閡和差異,越來越台灣化了!那這邊的討論,其實也帶出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手語系統,很容易會因為地區而產生差異,所以這邊的下一個問題是:手語也有「國際通用」的系統嗎?


-

【手語有「國際通用」嗎?】

既然不同國家的手語各有不同,那有「國際手語」系統嗎?

有!「國際手語」是完完全全,因應跨國溝通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人工」語言系統。例如世界聾人大會、或聽奧會等等,都會使用國際手語。這個「人工」的意思是說,它並不是在生活中「自然出現」的,而是盡可能去蒐集各國手語當中的共通點,而創造出來的一種溝通系統。

例如「太陽」爲在大家的認知中,就是一個高掛在天空、很明亮的星體,所以許多國家的手語打法,都是右手往右上高舉過頭、手掌向下做放射狀,來表達太陽的形象(搭配各國的打法)。所以國際手語,就這個手勢來表達太陽。但是一旦遇到比較抽象的概念,例如人體的「神經」,各個國家的打法就天差地遠了。這種狀況下,國際手語採納的則是法國的打法。那也因為這樣的溝通比較容易遇到困難,所以「手語翻譯員」的任務,就顯得非常重要。


-

【不要再叫「手語老師」啦】

在很多有手語翻譯的場合上,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人稱呼他們為「手語老師」,但在圈內人心中,可能常會覺得有點哭笑不得。因為就字面上來看,手語老師指的其實是「教人手語」的老師,但他們主要的工作,並不是傳授手語,而是幫助大家跨越溝通的障礙。像聽人跟聾人要對話、或不同語系的手語之間,都會需要仰賴有人「居中翻譯」。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叫老師反而有「尊重」的感覺。但有不少手語翻譯員還是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正名」,來讓大家更認識「手語翻譯」這一項職業。

好的,話說回來,雖然手語可以減輕聽語損傷者,在溝通上的困難,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實還有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障礙,困擾著他們,例如電腦的「輸入法」。


-

【手語輸入法很重要!】

對台灣人來說,最常見的輸入法,可能是注音、倉頡,或是手寫和語音輸入法,但對於聾人或聽語損傷者來說,語音和注音輸入法,都不是特別友善。因為注音是一種「表音」符號,一般人多半是靠著一個字的讀音,並拆解成注音符號來輸入,但對於習慣手語的聾人來說,這些注音只是抽象的符號,很難靠著聲音就拼出一個字。所以「手語輸入法」,可能才是最有效率的輸入方式。

那隨著科技進展,現在已經有app 把「手語動作」轉換成「圖片」的概念,讓使用者透過輸入「使用的手指數目」、「手勢位置」、「手勢走向」的排列組合,找到對應的手語字詞來輸入、再組合成句子。此外,為了讓聾人跟不會手語的人,更方便溝通,現在也有軟體能讓電腦先辨識手語動作,再將手語翻譯成文字、語音;而聽人也可以輸入文字、電腦翻譯成手語,再由虛擬人物,表達出手語的動作。


-

【手語也有文言文?】

最後,如果你是個聽人,想要學手語來跟聾人朋友溝通,這邊我們也提醒,可能要「選對」系統喔!這邊的系統,並不是指「日本手語系」或「法國手語系」,在手語分類中,依據表達邏輯,它還有分成「文法手語」和「自然手語」這兩種。

所謂的「文法手語」,就是按照一般人説話的語法,所打出來的手語。例如「你叫什麽名字?」,「文法手語」的打法順序,就會是「你 ∕ 什麽 ∕ 名字」,再加上疑問的表情。

這種文法手語,主要是想幫助能說話的聾人,在學習說話的時候,能理解一般人的語法。但在聾人之間的溝通,反而比較少用,因為這有點像是「文言文」的感覺。

因為他們更加依賴「視覺」來接收外界的資訊,所以在表達的時候,會更注重畫面性。例如習慣先講主詞或受詞,再講兩者之間的動作或關係,並搭配肢體動作或表情,來傳達一個「情境感」。這種手語,對他們而言,因為更自然、更直覺,所以被稱爲「自然手語」。同樣是「你叫什麽名字?」,在自然手語裡的打法,會是「你 ∕ 名字 ∕ 什麽」,再加上疑問的表情。

【我們的觀點】

在進入觀點以前,我們要特別感謝志祺七七所有的會員,因為有了大家的支持和贊助,我們才能持續運作這個頻道,讓重要的議題,可以被更多人看見!所以,如果你願意支持我們走得更遠,歡迎點擊這個「加入」,或是從資訊欄的這個連結,加入我們的會員喔!

好的,那話說回來,從單純的手勢、暗號到一個完整的手語溝通系統,手語發展的過程,真的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峰迴路轉。它不僅花費了許多人的心血,更是歷經了數百年的累積和推動,也讓我們體會到「語言」是人跟社會之間,非常重要的連結。

古早以前,聾人因爲接收不到外界的資訊、無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常常被視為「不完全」的人,無法接受教育、社會地位低下,就算出身貴族,也一樣會因此喪失他原本擁有的權力。

但因為有手語,人們漸漸彌平鴻溝,原本被視為不完全的,現在已經是「聾人」,雖然可能有聽語損傷或障礙,但他們一樣可以傳遞資訊,更重要的是,大家也能漸漸聽到他們的「聲音」。而科技的進步,原本大家在溝通過程中的種種屏障,也有機會慢慢被排除,我們覺得,這真的是「科技來自於人性」最美的體現了吧!

-

好的,今天最後想問大家,如果你在路上,遇到有聾人朋友,打著手語向你求助,你會怎麽做呢?

A. 用文字、唇語或各種比手畫腳,試著跟他溝通
B. 趕快找個手語翻譯APP,用科技的力量解決問題
C. 怕幫不上忙,想辦法找其他人來協助
D. 其他,底下留言分享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一起知道「手語的起源和發展」!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無聲」的真實故事以及其他相關影片;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
【 本集參考資料 】

→與聽障者相處方式:https://bit.ly/3JDcfO8
→手語介紹---手語及台灣手語介紹:https://bit.ly/3sRmCaV
→A Silent Minority: Deaf Education in Spain, 1550–1835:https://amzn.to/3Hvy93T
→「手語」是怎麼發明出來的?被放棄了兩千年後,聽障人士才終於「看見」聲音:https://bit.ly/3EJfaAZ
→Spreadthesign:https://bit.ly/334KFIx
→台灣手語線上辭典:https://bit.ly/31uJ12I
→【語言S4E10】台灣手語也有南北差異?!原來台灣手語這麼有趣:https://bit.ly/3sZkb6v
→國際手語(IS)是否為一種語言?:http://taslifamily.org/?p=4826
→電腦為聾啞者發聲 打破語言溝通隔閡:https://bit.ly/3sZLEoG
→『翻譯』和『老師』就是不一樣:http://taslifamily.org/?p=1556
→【投書】手語翻譯好厲害?看見你身邊的「聾人文化」:https://bit.ly/3JUghBZ

【 延伸閱讀 】

→當手譯視訊成為新創事業:一通電話,聽障者獨立自主的開端:https://bit.ly/3zssPeH
→關於聽障這件事,你真的了解它嗎?知道怎麼跟聽障者溝通嗎?:https://bit.ly/32IRoII
→The Name Game:聾人?聽障?為何要對稱呼執著?:https://bit.ly/3zrz2Yo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比特犬其實很溫柔,只是大家都誤會了?全面禁養政策,有什麼爭議?|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