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跨國界共鳴的韓國本土故事
02:38 線上線下好感度刷起來
03:30 選擇影展與上映檔期也是策略?!
05:13 影藝學院是什麼?會員都是誰?
06:51 擺脫老白男的最大公約數
07:56 我們的觀點
10:38 提問
11:08 掰比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在上個禮拜的奧斯卡,拿下了史上第一個「不說英文」的最佳影片獎。
這個結果符合你的期待嗎?還是你是屬於那種覺得「這部片也沒好到那種程度」的觀眾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究竟一部片要如何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吧!
-
《寄生上流》這次在奧斯卡一共得到四項大獎,分別是「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跟最大獎「最佳影片」。它不只是韓國史上第一個奪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導演奉俊昊也成為繼李安之後,第二位獲得最佳導演的亞洲人;同時,它也打破了很多奧斯卡本身的紀錄:例如這是第一次有「非英語片」得到最佳影片獎、更是第一次有最佳國際影片兼得最佳影片的獎項。
是什麼原因讓《寄生上流》這麼受到奧斯卡的青睞呢?你知道,除了內容本身之外,一部電影要得奧斯卡還得做哪些「看不見的努力」嗎?在這一切的背後,奧斯卡的評審究竟是誰?最佳影片又是怎麼選出來的呢?
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拆解分析吧!
-
【跨國界共鳴的韓國本土故事】
寄生上流得獎之後,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評價它說:「《寄生上流》看起來雖然是韓國故事,但它所呈現的階級不平等,正好是全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而導演用機智與尖酸刻薄的諷刺,傳達出現代生活,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黑暗寫照。」而導演奉俊昊,在被媒體問到,覺得為什麼這部片可以得獎時,也說了類似的話。他說:「歸根究柢《寄生上流》是一部關於資本主義的電影,而美國正是全球資本主義的中心,所以《寄生上流》在這部分能獲得美國觀眾很大的反響,它傳遞了很多政治、社會方面的訊息。」這兩段話都顯示同一件事,那就是《寄生上流》雖然是百分之百的「韓國故事」,但內容題材卻能獲得不分國家的觀眾,廣泛的共鳴,而這正是一部電影能得獎的必要條件。
當然,也有不少人都認為,它的劇情設定有滿多不合理或脫離現實的地方,所以並沒有很贊同它的藝術水平。這部分見仁見智,我們今天不多做分析,不過有很多文章都指出,要拿下奧斯卡,除了藝術實力以外,還有很多重要的關鍵。例如,美國人平常不習慣看字幕,你要如何讓他們願意進電影院看外語片?一個在美國不算很有名氣的韓國團隊,要怎麼在觀眾群中維持熱度,甚至讓奧斯卡評審留下印象?這些看不見的商業遊戲,就是發行商要下功夫的地方了。
【線上線下好感度刷起來】
當《寄生上流》前進北美上映的時候,當地的發行商為了提高話題,非常積極地做了許多宣傳。首先,他們重新剪輯了符合美國觀眾的「重口味版本」預告片,提起大家興趣;接著,又開了寄生上流的官方 Twitter ,天天發文、認真經營;而為了讓北美觀眾更認識導演奉俊昊,他們又開設了他過去每部重要電影的英文 IG 帳號,有策略有規劃地頻繁更新。另一方面,線下宣傳活動也沒有少。他們積極安排導演與演員,參加許多場電影的映後座談;又安排導演上知名脫口秀節目,讓奉俊昊能發揮他的個人魅力。
這一連串的宣傳,讓電影與導演被更多人認識,甚至透過大家對導演本身的好感度,提升對《 寄生上流 》這部片的興趣。那麼,在提起興趣之後,還得要認真地維持話題熱度,讓大家一直都印象深刻才行。
-
【選擇影展與上映檔期也是策略?!】
如果要你在12月底回想 2019 看了哪些電影,你還記得多少?最先冒出來、或印象深刻的,是不是比較多是距離現在比較近的那些?為了讓奧斯卡評審記憶猶新,電影的「上映時間」就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寄生上流》選擇5月在坎城影展首映,也得到「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的肯定,但他們還是一直等到 10 月,才在北美上映,而且正式上映的第一週,還只限定在紐約與洛杉磯做「有限放映」,等爆出口碑之後,再一次上線全美各大電影院。另外,在電影界,有所謂的「奧斯卡獎季」,也就是每年下半,到隔年2月頒獎典禮之間,很多大大小小影展、以及重要的評審協會,都會頒獎給表現優秀的電影,在這些地方獲得好評的電影,通常就有很大的機率會憑著聲勢入圍奧斯卡。
所以,《寄生上流》選擇 10 月上映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一邊放映、一邊報獎,而它也很順利地陸續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還有包含韓國在內,全球大大小小90多個影展中的200多個獎項;弄到後來在頒獎典禮上,只要唸到寄生上流的名字,觀眾席都會出現歡呼聲。這樣的聲勢也一邊加溫了它在北美的票房,最後,《寄生上流》成為美國 2019 年度最賣座的外語電影,某種程度上,也讓它的奧斯卡之路,獲得不少加分。
那話說回來,想要角逐奧斯卡的電影,之所以要這樣使出渾身解數的原因呢,其實跟奧斯卡的評審機制,有很大的關係。你知道嗎?奧斯卡並不像金馬獎一樣,是少數幾個評審關起門來秘密討論、然後決定誰得獎,而是由 8000 多個「影藝學院」的會員,各自在家投票決定的!
-
【影藝學院是什麼?會員都是誰?】
「影藝學院」的全名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它是由幾位在美國電影界富有盛名的專業人士,在 1927 年組成的組織,後來為了推動電影產業發展、表揚優秀電影,他們設立了奧斯卡金像獎,而評審,就是影藝學院裡的會員。那要怎麼成為影藝學院的會員呢?他們使用的是一年一度的邀請制度,受邀加入的人必須在電影業有一定的特殊成就,例如:推動產業重要發展、曾經入圍奧斯卡、有極佳的專業能力⋯⋯等等,像是台灣導演李安、侯孝賢都是會員之一。
驚人的是,這些會員累積到 2019 年為止,已經有 8469 人了!至於這 8000 多人,要怎麼投出一部「最佳影片」呢?根據我們查到的資料,他們每個人在12月底,都會收到所有報名參賽的電影目錄,然後這些會員就會各自挑選自己認為最好的電影 1 到 10 名,寫在投票單上寄回去,選出入圍名單;接著下一輪,每個人再根據入圍名單排序 1~10 名,最後靠一套複雜的計票制度,選出得獎電影。
因為評審人很多,而且也不是閉門討論,也就表示他們每個人都很有機會受到外界影響;加上最初報名參賽的電影總是會有兩三百部,評審幾乎不可能看完所有的片。所以,要怎麼樣讓評審「去看你的電影」、「看完之後不要忘記,而且越回想越好看」,甚至「根本沒去看你的電影,但總覺得你的電影好像很讚」,就是發行商可以努力下功夫的地方。那說到這些影藝學院的會員還有投票機制,寄生上流這次得獎,還可以繼續從這兩個面向來分析。
-
【擺脫老白男的最大公約數】
過去,影藝學院的會員們,一直有著「老、白、男」的爭議,也就是他們都年紀偏大、都是白人而且都是男性;由這些會員挑選出來的入圍與得獎片,也被批評有「白人、英語至上」的傾向。有史以來,入圍過最佳影片的外語片只有十部,李安當時要在北美上映《臥虎藏龍》的時候,甚至特地剪了一支全部都是武打戲、沒有半句中文台詞的預告片來打入市場。不過,過去五年,影藝學院受到社會的壓力,開始想要扭轉這樣的形象,所以邀請新會員的時候,開始會重視他們的膚色與國籍多元性;很快地,這樣的改變也讓獎項有了變化:2016年,奧斯卡選出了史上第一部全由「黑人演員」組成、而且題材是 LGBT 的最佳影片——《月光下的藍色男孩》。2018 年,西班牙語電影《羅馬》入圍最佳影片;而 2019,或許正是在社會繼續追求公平與多元的趨勢之下,《寄生上流》這樣一部膾炙人口又符合期待的電影剛好出現,順勢就促成「最佳影片終於第一次頒給『外語片』」這個結果。
另外,因為投票機制的關係,奧斯卡得獎片反映出的,是大眾普遍喜愛的片,而不會是評價非常兩極化的片。剛剛我們有說,得獎影片是靠一套複雜的機制運算出來的,我們稱它為「排序複選制」。這個計票方式的運作方式是,每個評審都排序自己的一到十名,加總起來最少人排第一的那部電影就刷掉;而那些「把被刷掉的那部片排第一」的那些票,就會分給他們寫第二喜歡的那部片,然後再重新統計一次⋯⋯就這樣不斷重複,直到選出留到最後的電影為止。
所以也有人分析,在所有入圍最佳影片的名單中,也許特愛《1917》的觀眾,跟特愛《從前,有個好萊塢》的觀眾,會是口味差異很大的兩群人,所以這兩部片反而可能落在排序的頭尾;但《寄生上流》因為兼具商業與藝術特質,反而會是各方人士都有好感的片,在幾輪統計之下,最後就會勝出。
-
【我們的觀點】
在奧斯卡公布得獎名單後,網路上有很多人會說,《寄生上流》確實是部好片,但感覺「沒有好到」可以得最佳影片;但我們前面說了那麼多,也表示最佳影片看的不只是內容,更是很多複雜的因素堆積而成的。這之中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我們當然不可能、也沒辦法全部數完,但今天的影片,我們可以歸納出7個原因,包含了:
一、電影本身的內容能獲得廣泛觀眾的共鳴與喜愛;
二、一路上影展的表現優秀、口碑良好;
三、片商努力做符合美國觀眾的宣傳、導演也有個人魅力;
四、有策略地維持電影熱度,把它變成「非看不可」、「大家都有看」、「大家都說很好看」的片;
五、影藝學院需要平衡「白人、英語至上」的傳統形象;
六、影藝學院的會員在近幾年越來越多元化;
七、奧斯卡投票機制,使得商業大眾但又有藝術氣質的電影能勝出;
在解析《寄生上流》的策略、跟奧斯卡面臨的爭議的時候,我們也在想,畢竟奧斯卡一開始是由美國、甚至大多數是好萊塢人員組成的組織,其實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會對電影有特定的偏好,那這樣,到底能不能要求他們公平呢?
後來想想,相對來說,奧斯卡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再加上影藝學院裡的會員,每個人都是業界中有高知名度的專業人士,這樣的背景,讓它被視為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獎項,而且他們確實也認為自己的使命,是促進全世界的電影產業進步,照這個標準來看,朝更公平多元的方向發展,似乎也是要達到目標的合理要求吧。
-
話說回來,奧斯卡的評選機制,不論是人數還是方法,都跟我們一開始以為的很不一樣;那麼今天的提問就要來問問大家,對你來說,一個國際性的電影獎項,怎樣的評選機制才比較符合理想呢?
A. 像奧斯卡一樣很多人各自票選,這樣的結果才不會太曲高和寡。
B. 像金馬獎一樣少數評審一起票選,這樣才能選出真正有前瞻性的片。
C. 其他,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奧斯卡的運作規則」!
此外,也可以點擊這看看「電影票房數字原來都不是真的?」以及「瘋狂亞洲富豪中的階級複製問題」!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 商周|奧斯卡最大贏家!《寄生上流》的窮酸味,如何飄進好萊塢的上流社會?:http://bit.ly/2SAJetI
→ ? 維基|寄生上流:http://bit.ly/39HEbgR
→ ? Juksy|《寄生上流》確定代表南韓角逐奧斯卡,韓國電影送審 19 年來從未入圍過最佳外語片!:http://bit.ly/3bLib6H
→ ? 鳴人堂|《寄生上流》破影史記錄:南韓如何走上奧斯卡得獎舞台?:http://bit.ly/2SO9fVu
→ ? 鳴人堂|解碼2020奧斯卡:《寄生上流》橫掃四大獎的幾個關鍵:http://bit.ly/322RCpb
→ ? 關鍵評論網|原來奧斯卡那麼好預測(上):多倫多、威尼斯等各大影展打響戰局:http://bit.ly/37DDq72
→ ? 維基|寄生上流所獲榮譽列表:http://bit.ly/2SCnrSL
→ ? 維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http://bit.ly/2HwLFHJ
→ ? 關鍵評論網|奧斯卡投票制度大解密:入圍門檻「魔術數字」怎麼算?什麼狀況要啟動「過盛條款」?:http://bit.ly/2SRJm7g
→ ? 維基|月光下的藍色男孩:http://bit.ly/2uXz0L9
→ ? 維基|奧斯卡金像獎:http://bit.ly/3bOnBxB
→ ? 關鍵評論網|奧斯卡與拉票的距離:公關操盤和政治時局如何影響小金人得主?:http://bit.ly/2UXerZT
【 延伸閱讀 】
→ ? BBC 中文|《寄生上流》橫掃奧斯卡,獲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https://nyti.ms/322jYjg
→ ? DQ|揭密奧斯卡 要花多少錢才能把小金人帶回家?:http://bit.ly/3226bZW
→ ? DQ|在《寄生上流》得奧斯卡獎之後 南韓民眾怎麼看?:http://bit.ly/32eFDoJ
→ ? Juksy|《寄生上流》確定代表南韓角逐奧斯卡,韓國電影送審 19 年來從未入圍過最佳外語片!:http://bit.ly/3bLib6H
→ ?鏡傳媒|不只侯孝賢!這些台灣影人都可以投票選奧斯卡:http://bit.ly/2SAga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