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1.10.09

蓋中正紀念堂,除了紀念蔣中正還有別的目的?|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2:17 中正紀念堂在紀念什麼? 
03:19 蓋中正紀念堂的真正目的?
04:01 領導人過世,卻能穩定民心?
05:11 中正紀念堂設計的秘密!
06:17 偉人形象的破滅?
07:03 中正紀念堂,曾一度改叫「臺灣民主紀念館」
07:43 「中正紀念堂」該存在嗎?
08:39 民主社會可以保有威權象徵嗎?
09:53 我們的觀點
11:15 問題
11:35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中正紀念堂,顧名思義,就是在紀念蔣中正的地方,長期以來,這棟雄偉的建築,都充滿爭議。而它最近的新聞,就是促轉會決定把它轉型成「反省威權紀念公園」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中正紀念堂為什麼需要改名」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中正紀念堂,座落在台北市的精華地段之中,佔地甚至比許多大學都還要廣闊,再搭配上氣派的建築,以及每天的禮兵交接,讓國內、國外的觀光客,都把這裡視為來台北時,必去的景點之一。而且從中山南路的牌樓,望進去的時候,視線會穿越廣闊的廣場,再仰望到超~大的蔣中正銅像,這時大家的嘴巴,通常都會不知不覺張成「哇!」的形狀,並從心底跳出「雄偉」兩個字。

只不過這樣的視覺體驗,很可能就快要消失了,因為促轉會,決定要把這裡轉型成「反省威權歷史公園」。這個消息出來之後,有人大喊「爽啦!中正廟終於要拆銅像」了,有人則是悲痛萬分,覺得「促轉會跟民進黨才是在搞獨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天南地北的情緒,究竟是怎麼來的?以及當年建造中正紀念堂的時候,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祕密目的吧!


-

【中正紀念堂在紀念什麼?】

在我這個年齡層,應該有很多人都會覺得,中正紀念堂是一個「本來就在那裡」的建築,但實際上它其實是在 1980 年才蓋好的,至今大概只有 40 多年的歷史而已。在原本的規劃裡,「信義計畫區」應該是要放在這邊的,但蔣中正過世之後,這塊位於市中心的精華地段,馬上就被變更作為「中正紀念堂」的建築用地了!

現在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是怎樣的人,有資格被用這麼雄偉的建築來紀念,但在當時,傾全國之力為蔣中正蓋紀念館,對於大多數的民眾來說,卻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情。

因為蔣中正自從 1949 年將「中華民國政權」帶來台灣之後,他就是中華民國唯一的領導人,當總統當了 25 年之久,直到他過世時,才卸下職務。

對於跟著他來到台灣的軍人來說,是蔣中正讓他們有了得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對於學生來說,蔣中正則是國家的偉人。只不過,對於當時的政府來說,蓋「中正紀念堂」所想達成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紀念」而已。

【蓋中正紀念堂的真正目的?】

蔣中正過世的時候,是 1975 年,當時正是中華民國政權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候。不只是美國決定拋棄中華民國,與中共建交,台灣內部也開始有不滿政府威權統治的「民主運動」出現。同時,在蔣中正長期的統治之下,當時的民眾也很難想像「如果不是蔣中正,那有誰可以領導中華民國?」。

就算當時接班的蔣經國,是蔣中正的兒子,但在那個動盪的時局裡,要穩定政權,還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對當時的政府來說,興建「中正紀念堂」的這件事,並不只是在紀念先總統,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幫新總統蔣經國穩定政局。


-

【領導人過世,卻能穩定民心?】

專門研究「列寧崇拜」的俄羅斯歷史學家 尼娜( Nina Tumarkin) 曾經指出:「國家的統治正當性,如果是來自單一統治者的話,會很容易在他死後,面臨不穩定的危機。

不過,如果統治者死後成為被崇拜的對象,並讓人相信統治者依然『存在』的話,那麼崇拜就可以成為穩定的力量。」就像是,在蔣中正過世之後,政府迅速地通過〈紀念總統蔣公辦法〉,除了宣布說要蓋中正紀念堂、各縣市要開始廣設蔣公銅像之外,教育部也應該把蔣公的豐功偉業,編寫進各級學校的教材。

透過這樣的方式,蔣中正的影響力和當時的威權統治,都得以延續、穩固,甚至加強。更驚人的是,在當時已經習慣威權的社會裡,對於這樣接近「造神」的行動,幾乎沒有人提出過反對的聲音。

大家甚至非常踴躍地捐款,讓政府興建中正紀念堂,最後政府也從民間募得了 2 億 3000 多萬,來補貼興建中正紀念堂的支出。也就是說,「偉大的領袖」雖然過世了,但他的地位與影響力卻不減反增,甚至有更加神聖化的傾象,而「中正紀念堂」就是這一切的集大成。


-

【中正紀念堂設計的秘密!】

為了要能傳達「蔣公的偉大」,在中正紀念堂的空間設計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民眾,能夠產生「景仰」的感受,因此「讓人仰望」就是整個設計的重點。

舉例來說,在整個園區中,最重要的就是,紀念堂的主建築以及銅像大廳,而當民眾要來「朝聖」蔣中正的時候,會要從最一開始的牌樓直直往前走。那在廣闊的廣場,與瞻仰大道的烘托之下,視線就會被集中在那個「需要仰望」的巨大銅像上,而這樣的空間與路線的設計,就被稱為「崇拜軸線」。

另外,像是牌樓的規格、「中國宮廷式建築」的設計,以及藍瓦、白牆的使用,甚至是周邊花圃種上紅色花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特殊意義。

例如,中正紀念堂的牌樓,其實是跟古代皇帝採用一樣的規格;而建築的形式跟顏色的使用,則可以呼應「正統中國」以及「青天白日紅」的精神。而這些強調「蔣公威武」的元素,似乎都可以由坐鎮在主建築中央的「巨大蔣公」,來傳遞給民眾。只不過,這種「中國」、「威權」、「偉人」的形象,卻也不是這麼堅不可摧。


-

【偉人形象的破滅?】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在蔣家政權主政的時期,都是不能說的秘密,但經歷過那些事件的人們,卻沒有這麼容易遺忘。例如,在李登輝總統將政府民主化之後,原本大家不敢談的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就漸漸開始浮上檯面。甚至在 2000 年,由於台灣本土勢力的抬頭,中華民國第一次經歷政黨輪替,由民進黨的陳水扁選上了總統。

這時,因為民進黨掌政,過去被國民黨政府所封印的各機關資料,也開始有機會重見天日。那在這些史料解密之後,也讓大家發現,蔣中正在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的案件中,確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也因此,蔣中正「偉人」的形象,漸漸被打破,甚至社會上還衍伸出了「蔣中正是殺人兇手」的說法。


-

【中正紀念堂,曾一度改叫「臺灣民主紀念館」】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正紀念堂還該不該存在,就成為了一件很有爭議的事情。

2007 年,陳水扁政府決定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當時,藍綠兩黨為了這件事,曾經展開非常激烈的攻防戰

這個部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先省略。總之最後呢,陳水扁政府唯一成功的,就是把牌樓上「大中至正」的題字拿掉,改成「自由廣場」而已,整個園區的名字又被改回「中正紀念堂」。但這場改名之亂,也算是讓轉型正義的議題,第一次成為台灣社會的焦點。而「中正紀念堂該不該存在?」的爭議,也就一直延續至今。


-

【「中正紀念堂」該存在嗎?】

中正紀念堂,該不該存在,在台灣一直有非常兩極的意見。當年蔣中正的統治,將整個國家的權力,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為了保障屬於自己的政權不會消失,他透過武裝鎮壓,或是違憲的法律來控制台灣社會。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毫無疑問,就是威權統治。

因此對於重視「轉型正義」的人們來說,讓這種宣揚威權的建築物繼續存在,甚至還坐落在首都市中心,不只是象徵威權繼續存在,也暗示國家並沒有在反省,過去的暴力對人民所造成的傷害。

只不過這樣的想法,似乎還沒有成為台灣社會的普遍共識。對於另一派人來說,蔣中正依舊是國家的偉人,他的存在與他的過世,都是中華民國重要的歷史,如果「中正紀念堂」沒有了,那「中華民國」的存在,似乎也岌岌可危。而這兩種聲音,也都是目前台灣人民的聲音。那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民主」的社會的話,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民主社會可以保有威權象徵嗎?】

在民主社會裡,執政的政府也會有自己的立場,但因為政府是由多數人民選出來的,因此在大方向上,我們會認為政黨的立場,有可能等同於大多數人民的立場。像是在馬英九政府的時期,理所當然的,中正紀念堂,依舊是中正紀念堂;但在蔡英文政府上任之後,她就決定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希望能處理過去威權政府所造成的問題。

最近,「促轉會」也發佈說,他們認為「中正紀念堂」應該要改名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民主國家不該再用現行的規模與方式,去紀念威權統治者​,同時也希望能將首都的大片土地,還給民眾。

因此決定把園區從「紀念堂」的形式,改造成「公園」,同時也希望可以將整個園區的紀念重點,從「紀念蔣中正」改成「反省威權體制」。

但就像我們剛剛講到的,台灣對於這個議題,其實還是有著很兩極的立場,因此這個方案一提出來的時候,仍舊出現了許多的反對的聲音。不過,其實現在促轉會提出來的方案,還需要研擬相關的配套,這個法案最後也還需要經過立法院同意。而且,促轉會也承諾,他們會再透過多元管道,推動社會溝通,所以短期內,或許還不會馬上定案。

【我們的觀點】

我們這次在研究議題的過程中,真的能感受到,要處理過去威權領導者的問題,非常的困難。雖然說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過去的大家會這麼崇拜或敬愛一位領導者,很有可能是被各種方式所「控制」出來的,但就算是這樣,那些在民眾心中的情感,也還是真的。

就像是我小時候,看到教室裡面有「蔣公遺像」,也曾經覺得很自然。看到很多人在爭取要完全移除威權象徵的時候,也曾經想過,真的有必要做到這樣嗎?但如果我又換個角度,思考說,我能不能接受幫陳水扁、馬英九、或蔡英文四處立銅像的行為?這時我馬上就覺得,不行,這太誇張了。

這兩種想法很快地讓我意識到,威權以及民主,在我身上留下的影響。但這樣理解其實真的需要被「觸發」,我如果沒有體驗過威權是如何被塑造,也沒有機會反思甚麼是威權的話,我很可能發現不了,我已經被「偉大的蔣公」的論述影響了。

因此我們在研究完這次的議題後,反而更支持將「中正紀念堂」改變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的構想。

但跟促轉會稍微不同的想法是,我們認為,「蔣中正」的銅像或許可以保留,因為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我覺得保留這個象徵,反而可以讓大家有機會更具體的感受,所謂的威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當年國家又曾經歷過,什麼樣非常不同的時期。

-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覺得「中正紀念堂」應該要轉型嗎?

A、不用,保持原樣就好,因為蔣中正還是國家的偉人,應該被紀念
B、要,建議保留建築,但同時改名,讓民眾能藉由這個歷史遺跡,反省威權
C、轉什麼型,最好是直接拆掉,民主國家不需要留著這種威權的象徵
D、其他,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知道_中正紀念堂設計的秘密!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轉型正義是什麼?以及_台灣的民主怎麼來的;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陳含葦,〈多義的中正紀念堂?紀念空間的意義轉變〉:https://bit.ly/3oO42id
→陳玉珍,〈展示與政治──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政治論述〉:https://bit.ly/2ZY450g
→【 民主台灣需要怎樣的首都中心? #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課題 】:https://bit.ly/3ake6qE
→【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反省威權歷史公園】:https://bit.ly/3alEsbE
→1976年的中正廟競圖是騙局嗎?:https://bit.ly/3iKr4CB
→「大中至正門」如何變成了「自由廣場」:https://bit.ly/3ll3L3W
→中正紀念堂:https://bit.ly/3loPxyU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叫老司機跳車、又要人上車!「成人版IG」OnlyFans 到底在演哪齣?|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