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9.05.29

不怕執政者只當總機,最怕總機都當不好卻想做CEO?聽說這種執政者可能就是達克效應?|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1:04 到底達克效應是什麼呢?
02:57 有自信的好處是什麼?為什麼?
03:48 過度自信可能也有壞處
04:38 你以為你懂了,但可能是「知識的錯覺」
05:07 我們的觀點
06:23 提問TIME
06:36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7分鐘的時間,來和大家聊聊,「什麼是達克效應」吧~

-

前陣子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一家人過度自信的行為舉止,或許是一種「達克效應」。報導中就舉例,有一次川普的女兒伊凡卡很有自信地表示,她有朝一日一定能當上總統。伊凡卡甚至還認為,她父親在首都華盛頓當政,「是一個偉大美國王朝的開始」。

而伊凡卡的老公庫許納,明明不是外交出身,卻擅自把美國外交政策的相當大部分都攬到自己身上。比方說在雷克斯·蒂勒森被任命為國務卿後不久,庫許納就讓蒂勒森「把墨西哥交給他」,因為他會在10月前給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畫上完美的句號。很明顯的伊凡卡夫妻倆都無法正確認知到,他們自以為很容易勝任的工作,到底有多困難。

究竟川普一家人是不是如報導所說的具有達克效應的行為舉止,或許還需要再觀察看看;但是報導所說的「達克效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到底達克效應是什麼呢?】

那到底達克效應是什麼呢?
美國心理學家克魯格和鄧寧發現,有些能力欠缺的人,會出現出一種認知偏差,反而會對自己有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認為他們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並且把這個現象用兩人的名字縮寫來命名。

而達克效應的發現,其實是來自於一個有點荒謬的事件。當時在1995年的美國,有個叫做麥克阿瑟‧惠勒的銀行搶匪,竟然大白天的連安全帽、口罩都沒帶,直接用「真面目」去搶銀行,就這樣連續搶了兩間位在匹茲堡的銀行,而這個不知道該說是大膽還是蠢的舉動,讓警方在取得監視器畫面後,在一個小時內就宣告破案。

但大家知道麥克阿瑟被捕後說了什麼嗎?他竟然說:「奇怪,我明明臉上有塗檸檬汁啊!」哇靠不對吧,檸檬汁我記得是拿來當作隱形墨水寫小抄用的啊!不要問我為什麼會知道,總之呢這個史上最荒謬的搶銀行事件,驚呆了美國民眾,也讓克魯格和鄧寧好奇,究竟像這樣的奇葩是少數嗎?還是根本就大有人在?

為了驗證他們的想法,他們決定在康乃爾大學找了好幾組人來進行實驗,而這個實驗有兩個假設:
一、無能的人通常也會高估自己的能力。
二、無能的人看不出「無能」這個事實——他們既看不出自己無能,也看不出別人無能。

實驗以問卷進行,來測量受試者的幾項能力,包含邏輯思考、幽默感、文法,最後在實驗結束時,請受試者評估一下自己在全體的排名。結果發現,結果得分越低的人,他們高估自己分數的狀況就越明顯,證實了克魯格和鄧寧的假設:因為無能的人無法判斷無能這件事,再加上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導致他們會高估自己的能力。

透過這個實驗,鄧寧和克魯格證實出現達克效應的人,普遍都對自己的「判斷」或是「能力」蠻有自信的,這種自信倒底算是一種健康態度,還是對自己的認知偏誤?重點是,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呢?

【有自信的好處是什麼?為什麼?】

就人類演化的角度來看,越是自信的人,通常也更有機會取得交配權,怎麼說呢?

如果我們來觀察一下, 一對情侶從認識交往到產生下一代的時間,通常都要十個月到一年起跳,跟其他動物相比,耗費的時間是更長的。那為了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快產生下一代,最有利的方式,就是不要錯過任何一個可以交配的機會。

那如果一個人擁有超凡的自信,即便看起來再困難對象,都願意試著鼓起勇氣搭訕對方看看,這樣的話反而會比對自己有客觀、準確判斷的人,有更多的試錯機會,藉此累積經驗值、提高下次成功的機率。相反的,一個人越是對自己有客觀判斷的話,可能遇到喜歡的對象的時候,容易因為謹慎而不敢太快有下一步,結果反而錯失了練習互動的機會。

但換個角度來看,對自己有自信,某種程度可能也有壞處。


-

【過度自信可能也有壞處】

過度自信的壞處在於,我們可能以為自己已經「很懂」某個知識,但其實未必如此,比較嚴重一點的情況,說不定會因此誤判情勢而做了錯誤決策。

舉個例子好了,如果現在要你說明一下虹吸馬桶的運作原理,你會怎麼說明呢?或許有人會說「那不難吧,就按下手把的時候會把一個水箱中的橡皮塞子打開,然後水就會出來了」。但其實這並沒有解釋道為什麼按下手把之後,是什麼力量讓水能夠把馬桶中髒東西沖走,也就是虹吸效應的原理;更不用說,這個回答其實也完全沒解釋到,怎麼運用金屬、陶瓷材質特性,讓水不會從水箱中溢出,這些關於密封、人體工學的知識,也都是馬桶運作原理的一部分。

而這個現象,其實也跟知識的錯覺其實蠻類似。


-

【你以為你懂了,但可能是「知識的錯覺」】

知識的錯覺,它指的是當我們可以輕易得到任何知識的時候,很容易會誤以為自己腦袋中的知識,已經很夠用,而且足夠用來解釋生活中大部分的事物,其背後運作和原理。

美國心理學家斯洛曼和費恩巴赫也發現,這種很容易取得知識的環境,就像是一個「知識的共同體」,造成我們很難分的清楚,我們掌握的知識,到底有沒有內化成自己的「智慧」,還是只是把其他人的智慧刻印在腦中、復誦出來而已。

【我們的觀點】

就我的看法會覺得,當我們要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搞懂一個概念,最實際的作法就是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概念跟別人解釋一次,有點像老師在教學生一樣。那在說明的過程中,如果有哪裡覺得卡卡的,可能就是還理解的不夠透徹。

其次我也覺得,我們需要認知到自己的能力是有極限的。就我的觀察,現代社會一定程度的把「自信」當作很棒的優點,一不小心就會讓人忽視了「自己的實力」與「想達成的目標」,其實存在很大一段距離,導致做出錯誤決定。比方說有些政治人物為了向大家證明「自己做的到」,也會更容易忽視在執行政務的限制,結果畫出無法兌現的大餅。欸我沒有在指誰啊!後製不要亂上啦!。

又或者,因為社會上都吹捧科技業年薪百萬超棒的,就也一頭熱想栽進去,但卻忽視了年薪百萬的職位,老闆自然也會要求員工要有年薪百萬的能力和相對的職責,結果進去後反而加班加到沒完沒了,失去了生活的品質。

當然啦,這並不是說我們都得要等到自己有100%的把握時,才能放膽說「這個我做得到!」,這常常會讓我們錯過很多機會;但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這點,我覺得很有必要。因為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才會盡快去找資源、找方法讓自己成長,避免被盲目的自信,阻斷了思考和反省。

-

好啦,那最後也來問問大家,你覺得下面哪一句話比較符合達克效應的特徵呢?
A:我一定要排除萬難讓迪士尼蓋在高雄。
B:無薪假,其實應該得諾貝爾獎。
C:冷泉加熱,就可以變溫泉了啊!
D:其他,留言跟我們說。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知道,「無法意識到自己能力不足,可能就是一種達克效應!」
此外可以點這邊,看看「冒名頂替症候群」;也別忘了按這裡,訂閱我們的頻道!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達克效應:愈無知愈易高估自己:http://bit.ly/2Wd9luo
→ 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證明:「越愛自誇的人,事實上可能越無知」:http://bit.ly/2MgZqPP
→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http://bit.ly/2VUWat6
→ 「自信」與「過度自信」:http://bit.ly/2wt1mKp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臺美關係大突破、聖母峰大塞車、總統初選大亂鬥!《每週新聞回顧》EP 013 ft. 薩爾瓦多、印度、梅伊、賴清德、蔡英文、王金平、朱立倫、郭台銘、柯文哲、張善政、韓國瑜、周錫瑋|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