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9.09.06

翹課竟然沒問題?體制外的「在家自學」到底是什麼?|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53 什麼是在家自學?
01:59 那想在家自學,要有哪些準備?
02:32 哪些學生可能有在家自學的需求?
03:15 目前學校教育可能面臨的挑戰
04:59 在家自學的隱憂
06:09 在家自學要注意什麼?
06:49 我們的觀點
07:42 提問
07:55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7分鐘的時間,來和大家聊聊「在家自學」吧!

-

九月開學季來了,有些人可能還在暑假天天睡到自然醒的狀態,難以面對這個事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如果可以不去學校,該有多好」的念頭呢?

事實上,還真的有人這麼做了。根據教育部資料統計,光是在104學年度,台灣就已經有超過1500位在家自學的學生。感覺在家自學不用早起搭車趕早自修,學習進度也更彈性,好像有點吸引人。

但,真的是這樣嗎?在這邊我們可能需要先釐清一下,「在家自學」是什麼意思。


-

【什麼是在家自學?】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現在十二年國教不是義務教務嗎?不去學校上課有合法嗎?

事實上,《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3項規定,是這樣寫的:「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也因此,爸媽確實可以針對子女的學習狀況,決定要不要「在家自學」。而在臺灣教育法規定義中,「在家自學」是屬於「非學校型態」的「個人實驗教育」。但這並不代表,選擇自學的人,一定就是完全不會接觸到學校教育,其實這還是有點彈性的。他們也可以選擇每個禮拜有一兩天在家自學,其他時間一樣去學校上課。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自學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德國卻規範「自學」是「違法」的。他們的憲法規定,除非是生病或其他特殊狀況,否則所有學齡兒童都必須要到學校去上課。如果不遵守,除了家長會被罰款,嚴重的話還會被剝奪監護權。但許多不適應學校教育的學童父母,還是不惜挺身犯法,或直接移民到可以合法自學的附近國家定居。

好的,那我們話說回來,在臺灣如果想自學的話,大概要做哪些準備呢?

【那想在家自學,要有哪些準備?】

根據《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爸媽除了需要填寫申請表外,還需要撰寫「實驗教育計畫」,包括課程內容、預期成效,也要有自學教師的相關教學證明等等。而在申請手續之外,有時候可能還需要參加學力鑑定考試。有關申請手續的詳細說明,也可以參考各縣市教育局的說明,會更清楚~

那了解完在家自學的概念,我們似乎可以回過頭來思考,什麼樣的學生,可能會有在家自學的需求呢?


-

【哪些學生可能有在家自學的需求?】

有些學生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華,比方說在音樂或體育方面的天份。那他們可能就需要更客製化的學習內容,空出更多時間來強化音樂或體育方面的能力。而有些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學童,比較難適應學校課堂中不能隨意走動的規定,在家或許就更自由。另外也有一些家庭因為宗教信仰,強調「神本教育」「閱讀宗教經典」,而學校不一定能滿足這個需求,也可能需要在家自學。

除了因為上述的特殊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可能需要轉向在家自學以外,現今學校教育所面臨的新挑戰,也可能是學生選擇在家自學的原因。


-

【目前學校教育可能面臨的挑戰】

過去英國在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時期,為了要方便治理文化差異非常大的各地人民,決定透過標準化的學校教育,來培養出一批思考邏輯、語言、做事方法都能互通的人。那這個概念,後來就逐漸被其他國家所跟進。這種系統化、標準化的設計,就執行面上來看,學生即使轉學到不同地方,還是能無縫接軌,跟上新學校的課程內容;整體而言,這套體制可以讓國民的素質更為整齊,它不只提供民眾生存所需的最低知識水平,大致上也能滿足基本的產業需求,讓國民的素質更為整齊。

那回到學生的角度來看,學校教育最大的優點,在於政府已經幫我們挑出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提供相對應的資源或知識,並建立好完整的升學制度,只要乖乖照著走,那要活下去,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在目前的資訊社會下,這些教育相關的資源,並不一定要在學校才能取得。更進一步來說,學校的教育改革,通常不能太躁進,導致它很難及時跟上社會變化的腳步,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滿足學生的需求。

對於位在教育第一線老師而言,這樣的教育制度,可能也侷限了他們在教學上能發揮的空間。雖然目前有不少教育人員,正在努力推行「翻轉教育」,來讓教育的主體回到學生身上,教育部也試圖推動教改,以因應社會的快速轉變。但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等到教改改好了,可能人也都老了。因此有資源有能力的家庭,可能就會傾向藉由自學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但其實,在家自學也是有隱憂的!


-

【在家自學的隱憂】

在這邊我們會從兩個部分來談:第一是權益受損,第二是缺乏專業師資。

首先在「權益受損」的部分,問題幾乎都跟「沒學籍」有關。
目前在家自學的學生,通常會在大專階段回歸學校教育,但有些技職學校的甄選保送,只招收學校學生;另外像是教育部辦的全國學生五大藝術比賽,幾乎也都要透過學校來報名;又或者是有沒學籍的高中生,就無法施打公費流感疫苗,像這樣的狀況,就會相對壓縮到自學生的權益。那在這個部分,目前教育部已經提出相關修法,讓自學生也能享有相同的權益。

但缺乏專業師資的問題,可能就無法透過教育部來幫忙了。
儘管現行的學校教育,對部分學生而言可能是種壓抑,但畢竟是系統性教學,老師也受過專業訓練,教學內容有一定品質;換作是在家自學的話,即便父母具備學科知識,但不一定有「教學」能力,如果沒有參加共學,完全封閉在家自學,可能會很難針對小孩的學習狀況,即時調整過來。

而在這些隱憂之外,在家自學其實也不一定比較輕鬆。


-

【在家自學要注意什麼?】

學校教育大多有「學習成績」作為評量標準,多少也有些同儕競爭壓力,某種程度也能促進學生更自律;那在家自學的話,可能就需要更多元的指標來衡量學習成果,比方說專題報告,來確保學習品質和學習紀律。

另外,由於學校教育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像「風紀股長要管理秩序」,這種「給個人各司其職」的概念,也比較接近現實社會運作的邏輯,因此在學校生活,有助於學生認知到「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那在家自學的話,可能就需要透過尋找學習夥伴,或是在共學團體中,來獲得這些認知訓練。

【我們的觀點】

雖然我們剛剛比較了很多「學校教育」和「在家自學」的優缺點,但我自己是覺得,其實自學並不是為了取代學校教育而出現,它比較像是在彌補現行制度的不足之處。

乍看之下,在家自學好像比較自由,但因為學習內容和評量方式都是靠「自己決定」,學生和家長這邊在享受自由的同時,可能反而需要為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那以我的親身觀察,我發現有些人在團體生活中,比較容易偷懶、逃避自己的責任,給他們空間,反而可以激發出更多潛能。

當然,有些人可能更需要藉由體制的協助,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所以要說到底哪一個比較好嗎?這確實很難講,重點還是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不過呢,由於在家自學的門檻其實是遠高於義務教育的,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之內,大概也很難成為一個普及的現象吧。

-

好啦,那最後也來問問大家,如果資源允許的話,你會想參加「在家自學」嗎?
A:我覺得自己不太能適應學校教育,想嘗試!
B:不會,學校裡比較能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人。
C:其他,留言跟我們分享!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在家自學並不是天天睡到自然醒那麼輕鬆」!
此外可以點這邊,看看什麼是「108課綱」;也別忘了按這裡,訂閱我們的頻道!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老師開發教育App 變成大富翁:https://bit.ly/2ZmiL8u
→ 教育統計簡訊:https://reurl.cc/Eq9Zv
→ 在家自學,好嗎?:https://bit.ly/2MIpzGw
→ 許多台灣家長崇尚「在家自學」,為何瑞典、德國卻大力反對?揭歐美國家失控的自學教育…:https://bit.ly/325QlMT
→ 國小到高中,自學申請書如何準備?資源怎麼找?第一個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什麼?:https://bit.ly/2HgOEnK
→ 中研院:過敏貧血和飲食不當 恐增加過動症風險:https://bit.ly/2ZFCAXP
→ 在家自學者網路論壇資訊行為初探:以讀經教育論壇為例:https://reurl.cc/0Vrxo
→ 《黃少甫:自學,教育的開源行動》 :https://bit.ly/341hhPA
→ 一個高中生的憤怒呼喊:「大人們」都知道教育體制有問題,卻都用「這不是你一個人可以改變的」打發:https://bit.ly/2NCFkyo
→ 競賽、健檢、學生保險…高中自學生 享一般生所有權益:https://bit.ly/2Zs98QF
→ 離開實驗學校後—學生銜接體制內教育的挑戰:https://bit.ly/2KZuv86
→ 實驗教育三法鬆綁教育體制後,在家自學的趨勢|林純真:https://bit.ly/2ZB8rbM
→ 專訪/吳俞萱:我非常討厭教到乖寶寶 希望孩子讓我害怕:https://bit.ly/2ZB8GUe
→ 從再製理論看學校教育的角色:https://bit.ly/2MHlS3Q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Uber Eats罷工未果、國際強迫失蹤日、技職奧運台灣閃耀!《新聞回顧》EP 030 ft. Foodpanda、順天美術館、松月屋、中非熱帶雨林、印尼、英國、脫北者|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