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前導
01:09 數據怎麼說的?
02:23 為什麼塑膠製品越用越多?
03:50 效果不好的限塑政策
05:02 被認為可能不適合的原因
06:49 針對數據的質疑
08:08 我們的觀點
09:42 提問
10:05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台灣推「限塑政策」已經推了 18 年,但是塑膠的使用量反而比以前還要更多。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台灣的限塑政策」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今天的「政策翻譯蒟蒻」系列,我們要來聊聊台灣的限塑政策。
前陣子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公佈了一項他們的調查數據,報告指出 2019 年台灣消耗各類塑膠製品的總量,竟然都比十年前還要多。這就不禁讓很多人很疑惑,台灣不是從 2002 年就開始逐步地推行限制塑膠袋的政策嗎?而且,從 2018 年開始,政府陸續推行「內用不提供塑膠吸管」的政策,2020 年也擴大禁止更多場所提供塑膠袋和一次性免洗餐具。
可是,為什麼台灣推行了這麼多年限塑政策,我們的塑膠用量卻好像不減反增呢?現在的限塑政策,是哪邊出問題了?還是其實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呢?
那在開始探討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來看看綠色和平的數據是怎麼說的?
-
【數據怎麼說的?】
根據綠色和平的報告,他們分析了經濟部的統計數據,發現有好幾種不同類型的塑膠, 2019 年的用量比 2009 年還要多。根據他們的分析:免洗餐具的整年度的用量,比十年前多了 36%;而含有「塑膠淋膜」的紙容器,也就是平常用的紙餐盒、紙碗等等,用量也增加了大約 37%;「塑膠袋」,整年的用量也比 10 年前多了大約 11%。此外,綠色和平也曾經估算 2019 年全台灣消耗的飲料杯數量。他們用經濟部統計的全國「飲料店總營業額」,去除以一杯平均價格 50 元的飲料,估算出來 2019 年全台灣大約賣了 20 億杯飲料。這個數字比起 2011 年,環保署統計的「一次性飲料杯使用量」每年用 15 億個還要多!而根據第一線從業人員的經驗,只有不到一成的消費是使用帶自己的環保杯,即使算到10%,也還是會比2011的用量還大。
不過,台灣從 2002 年開始就在推行減塑和限塑的政策了,為什麼限塑政策推了這麼久,塑膠用量還是一直在增加呢?
【為什麼塑膠製品越用越多?】
使用塑膠的量,在這十年間持續不斷地在增加,大多數的分析是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生活過得「越來越便利」了。而要過很便利的生活,就很難避免消耗很多的塑膠製品。舉例來說,這兩年餐飲外送的服務也越來越盛行。搭配 Uber Eats、FoodPanda 外送服務的店家,在準備餐點的時候,也都會是把飲料和食物裝在一次性的紙餐盒、紙杯或塑膠杯裡面。此外,這些店家通常也會主動附上塑膠餐具或是竹筷,並再把這些餐點裝在一個大的塑膠袋裡面。
根據天下雜誌的報導,在 2019 年 7 到 9 月的時候,全台灣每 4 - 5 個人,就有 1 個在過去一個內,有透過美食外送服務平台訂餐,而且還持續地在增加。因此,隨著外送平台的服務的普及,紙餐盒、餐具和塑膠袋幾乎無法避免的越用越多。
此外,在最近這十年裡面,讓我們養成了上網買東西的習慣,只要有需要什麼生活用品,就會上網購買;其他還有像是:買書、買家電,或是買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也常常會上網買。而這些網購的商品,除了包裝的紙箱之外,也大多會有塑膠封膜,或是在紙箱裡面放「充飽氣的塑膠袋」當作防撞和緩衝的材質,讓塑膠用量也跟著增加。
不少環保團體認為,面對這樣的趨勢,目前政府的措施,並沒辦法有效降低消耗塑膠的量。
-
【效果不好的限塑政策】
環保團體認為,目前限塑政策和獎勵措施的問題是,不是沒有限制到該限制的地方,就是誘因不夠強。舉例來說,外送平台和網購使用塑膠袋和一次性餐具的狀況,就沒有被規範到,而且政府也沒有統計清楚這些平台究竟用了多少塑膠。
而塑膠袋用量很大的傳統市場、夜市攤販和早餐店,也不屬於政策規範「要付錢買塑膠袋」的場所,這個被認為是一個很大的漏洞;不過,即使是在便利商店、量販店這些需要花錢買袋子的地方,價格也不高。以台北市的便利商店來說,袋子的價格根據容量大小,有 1 元、2 元和 5 元這幾種選擇,基本上也都是滿低的。
而飲料杯的部分,自備杯子的優惠只有 2-3 塊錢,跟一杯動輒 50 - 70 元的飲料相比,吸引消費者改變習慣的誘因不夠強。而手搖飲料外送服務的部分,也幾乎都不適用自備飲料杯的優惠,使得這個獎勵的辦法,就很難發揮功效。因此,不少人認為應該要提高塑膠袋的購買價格,還有拉高自備杯子的獎勵金額,來達到「以價制量」的效果。
不過,環團建議的這些作法,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
-
【被認為可能不適合的原因】
國外有研究發現,「以價制量」的策略雖然在實施的初期,可以降低民眾使用塑膠袋的意願,但過了幾年之後,卻反而可能讓大家用得更多。民眾發現要收費的塑膠袋更厚、更好用,再加上價格也不貴,多花個幾塊錢,換來一點方便,其實並不會覺得不划算;也有一些人可能覺得,我花錢買塑膠袋,已經付出了一些代價,心裡面好像就有種「已經贖罪」了的感覺,讓他可以用塑膠袋用得更心安理得。這個現象在不少國家都發生過,例如:英國和冰島都曾經遇過這個狀況;而中國自費購買購物袋的政策,甚至還曾經因為需求量不減反增,而發展出了龐大的「塑膠袋生產與買賣」供應鏈。所以有人認為,繼續拉高塑膠製品的價格不是辦法。因為塑膠袋、一次性餐具最大的優勢,就是它們真的「很方便」。只要沒有足夠方便的替代方案出現,購買塑膠產品的價格再高,都會有人因為太麻煩,而決定付錢了事。
比較的好的做法,應該是政府應該要鼓勵企業想出一套商業模式,能幫助大家克服對塑膠袋和一次性餐具「方便性」的依賴。舉例來說:美國有一個購物平台 LOOP,在上面下單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所有的產品都用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和袋子裝,等到下次下單取貨的時候,再把容器和袋子還給外送員就好。
另外,像是今年在台南就有試辦外送餐飲使用了「可回收清洗再重複用」的循環容器,包括飲料杯、餐盒等等都有,只要簡單沖洗餐具,再拿到回收站點歸還就可以了。像是這兩類的例子,就是政府應該要鼓勵的方向,只有從整個商業環境下手,才能比較有效。
不過,話說回來,針對綠色和平解讀統計數據得到的結論,也有人提出質疑。
-
【針對數據的質疑】
環保署針表示,綠色和平從經濟部資料庫裡面查到的,其實是歷年「內銷量」的數據。但是賣給國內廠商的塑膠,除了做成民生用途的塑膠製品之外,也同時涵蓋了各種最後會賣到國外去的產品,所以環保署認為這樣解讀數據並不準確。環保署還特別強調,根據他們的統計,有限制不能免費提供塑膠袋的 14 類場所當中,只有大約 1 成左右的人會付費購買塑膠袋,塑膠袋整體用量已經減少超過七成。不過,綠色和平則表示,他們在分析數據的時候,為了要知道有多少比例的塑膠原料,最後是做成產品賣到國外去的,有實際訪問了塑膠製造廠商,並且把那個部分的數據給扣掉了,也就是說前面提到的那些數字,基本上會是日常生活中消耗的塑膠了。
綠色和平也指出,政府的統計應該要區分清楚,塑膠原料最後是「工業用途」和「民生用途」的數量,而且目前限塑的場所也不是民眾最容易拿到塑膠袋的地方,政府也應該要去清楚地統計出前面提到的「傳統市場、攤販、早餐店」這些地方,消費者究竟用了多少的塑膠袋。
因此,他們認為只要政府沒有統計清楚,大家就很難聚焦討論,很容易各說各話,那麼政策也就很難因應現實情況去做調整了。
【我們的觀點】
我覺得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改變習慣,真的很不容易,特別是要戒掉超方便的塑膠袋和一次性紙容器,難度真的很高。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會覺得,自己其實也有心想為環境盡一點力,但是在忙碌和疲憊的生活中,還要準備便當盒和飲料杯,再花力氣清洗乾淨,想到就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要每次聽到環保團體呼籲大眾要重視減塑、限塑議題的時候,身邊常常都有人因此覺得很煩、很厭世,因為即使知道「我們應該要減塑」,但還是很難做到,而且就算我一個人超拼命做到了,其他人不減塑又有什麼用呢?
我覺得,除了自己努力調整生活習慣,還有呼籲身邊的人一起減塑之外,或許還可以從市場面、以及政策的力量著手。因為它們影響的層面比較大、強制性更明顯,應該也能幫助我們更容易做到減量,或許無力感就會比較小。
像是前面提到的「提供網購包裝」的平台或是「可回收餐飲容器」的這兩個民間企業,他們的模式就可以讓消費者,很無痛地改變習慣。而在政策的部分的話,我們可以督促政府創造一個「適合這種環保企業」生存的商業環境等等。
但話說回來,政策要有效的前提是,我們要有夠好的統計數據,大家知道各行各業塑膠使用的現況是怎樣,才能一起討論出最有效的方案來執行。所以,我們認為,政府真的應該要優先去把統計數計整理清楚,並公開給大眾。不然,要達到政府訂的「2025全面限用」、「2030全面禁用塑膠」的時程,真的會非常有挑戰。
-
好的,那今天想要來問問大家,你覺得什麼樣的方式最能讓你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呢?
A. 外送餐飲裝在可回收的容器裡面,然後回收站像便利商店一樣密集,應該就可以;
B. 網購的包裝和容器都是可再利用,並且有人會來回收的話就可以;
C. 我覺得塑膠袋和免洗餐具真的太方便了,應該很難改變習慣;
D. 其他,留言告訴我們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台灣限塑政策推行的近況」!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海洋垃圾吸塵器」的相關討論;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限塑10年塑膠袋用量反增1成 環署:包含內外銷 - 中央社(2020.11):https://bit.ly/2LmCFdo
→曾經是全球減塑前段班,我們的塑膠現在減少了嗎?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bcRkCP
→限塑令慘被當塑膠!綠色和平:免洗餐具用量10年多了37% - 風傳媒 (2020.11) :https://bit.ly/38jEPDv
→限塑10年塑膠用量反增 環團籲擴大管制、加重力道(影音) - rti:https://bit.ly/3njctgW
→【環境資訊中心】限塑10年政策失靈?一次性塑膠用量增22.8%:https://bit.ly/3nhnLSP
→塑膠袋一個1元,為何一次性塑膠用量還增22.8%?台灣10年限塑政策失靈背後原因解析 - 今周刊:https://bit.ly/3bbFbxV
→飲料杯用量增加五億個 減塑不成反加塑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5fxK4P
→臺灣減塑政策要加油!還要10年才禁用4項塑膠真的不夠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hKJcL1
→當人體器官驗出塑膠微粒:台灣限塑18年,然後呢? - 報導者 (2020.09):https://bit.ly/3hOEQ5G
台灣的狀況
→限塑16年,我們改變了什麼? - 中央社數位專題:https://bit.ly/2XeJgJn
→2元自帶杯優惠敵不過外送夯 環團:減塑不成反加塑 應讓環保杯租賃服務進場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2MuuEDw
→手搖飲盛行每年用超過15億個飲料杯 國人自備率僅一成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nkbk8X
其他小知識
→收費的塑膠袋,為何反而讓汙染更嚴重?減塑的反思 - 經理人(2020.01):https://bit.ly/3931XW1
→厚塑膠袋銷量變好了 澳洲將檢討限塑政策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2XgkdFO
→【消費人類學】真的有那麼多人在叫外送?獨家數據帶你看真相 - 天下雜誌:https://bit.ly/390NKsC
【 延伸閱讀 】
→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宣導網 - 行政院環保署:https://bit.ly/3bbW9w0
→塑膠吸管禁不禁——「珍奶之亂」真的亂嗎? - 環境資訊中心(2019.04)討論推行限塑政策(以吸管為例)會面臨的各種阻力和難題,也有提及台灣的限塑時間表:https://bit.ly/3njMeqs
→【我們的島】資源回收不利用 令人一個頭兩個大的「薄片塑膠」:https://bit.ly/3hMm4vo
→有保存期限的塑膠袋? 專家告訴你生物可分解塑膠冷知識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okqpZr
→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真正的塑膠污染問題解法 - 綠色和平:https://bit.ly/2L9E72N
→生物可分解塑膠要分解,最後的一哩路 -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https://bit.ly/2MDW36c
→無所不在的海洋微塑膠入侵記 - 報導者:https://bit.ly/2XeyYcj
→【6月海洋月】淨灘有感:你我的一點不方便,換來海洋的無限機會:https://bit.ly/2L5HFmO
→儘速施行限塑政策 期盼台灣為無塑之島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https://bit.ly/3rVJvXX
→民間參與限塑政策 2030全面禁用吸管等四種一次性塑膠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rXGN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