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8.11.18

一切都是 they 的錯?為什麼認錯道歉這麼困難?|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46 道歉為甚麼這麼難?兩個心理機制!
01:01 原因一:避免認知失調
01:31 避免認知失調的實驗舉例
03:26 原因二:受動機性推理影響
04:39 兩種心態
05:50 我們的觀點
06:09 提問TIME!
06:41 掰比
06:42 神秘花絮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七分鐘的時間,和大家一起聊聊「為什麼道歉會這麼困難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發現自己幹了一件蠢事、不小心害到別人,可是你卻不知道要怎麼向對方道歉,甚至開始思考自己會不會也是受害者,例如某個人沒有做好提醒你的動作,或是開始認為自己那樣做其實是合理的、不應該受到責罵。因此,你原本想道歉的念頭已經煙消雲散,你開始努力證明自己並沒有做錯。

很多時候,人們犯錯後都不願意認錯道歉,到底為什麼這件事會這麼困難呢?為什麼很多政治人物失言的時候都不能好好道歉,而是要硬凹、講一堆幹話呢?

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個話題!而在這一集,我們就先撇開「害怕懲罰」這種常見觀點,我想要分享的是兩個心理機制,分別是「避免認知失調」以及「受到動機性推理的影響」,我認為這兩種原因也都會讓人們更難做到認錯道歉。

【原因一:避免認知失調】

首先是「避免認知失調」。要解釋這點,要先說明一下什麼是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認知失調指的是當一個人同時具備兩種以上相互衝突的信念、想法或價值觀,或是內心想法跟實際行為不一致的時候,會感受到一種不舒服的心理壓力。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人們為了消除這股不舒服的心理感受、也就是避免認知失調帶來的焦慮,他們會去改變自己的想法或行為,藉此讓自己的信念跟行為相互一致。

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在 1959 年的研究中就證實了這個現象。例如他讓一群受試者去上一個很無聊的課程,而這些受試者的任務是在上完課之後,向某個女子說謊、跟她說這個課程很有趣,藉此讓她有興趣參加課程。而這群受試者獲得的金額報酬是有差異的,一部分的人拿 1 美元,另一部分的人則是拿 20 美元。之後,他讓這些受試者填答問卷,訪問他們對剛剛那個課程有什麼感覺。結果顯示,拿 20 美元的人覺得課程很無聊,所以拿 20 美元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那些拿 1 美元的人卻在問卷中表示這個課程真的很有趣。

費斯廷格對這個實驗結果的解釋是:那些拿 1 美元的受試者,因為沒辦法透過小小的報酬來合理化自己向女子說謊的行為,因此他們乾脆轉變信念、改成真心認為這個課程很有趣,使得他們的信念跟剛剛說謊的行為相一致。也就是說,拿 1 美元的受試者身上產生了強烈的認知失調,而為了避免認知失調帶來的不舒適感,所以他們直接改變了自己的信念。

而這種避免認知失調的狀況,同樣也能拿來解釋為什麼人們犯錯時往往不願意道歉。

社會心理學家塔芙瑞斯(Carol Tavris)就指出,當我們面對兩種不一致的想法、意見或態度時,為了避免認知失調所帶來的焦慮,我們會想盡辦法讓大腦相信自己沒有犯錯。例如當我們覺得自己很聰明、很棒的時候,卻忽然被某個出現在眼前的證據所推翻,這時就會顯示出自己並不聰明、甚至會害到別人,因而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所以自己就會開始找一大堆理由嘗試證明自己沒有犯錯。

所以很多人在被別人糾正想法的時候,常常第一時間的反應是跟對方說「你誤會我的意思了」,而做錯事的時候會先想著是不是對方指令下得不夠清楚,或是認為受到外部干擾之類的原因。而這些舉動,就是為了避免認知失調所帶來的焦慮跟不安。


-

【原因二:受動機性推理影響】

好的,剛剛提到的是關於認知失調的部分,那現在來說說讓人們很難認錯道歉的第二個原因,也就是受到「動機性推理」的影響。

首先我來分享一下「理性運用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Rationality)的共同創辦人茱莉.嘉麗芙(Julia Galef)曾經分享的一則故事。

1894 年,法國軍官在廢紙簍中發現一份被撕爛的文件,拼湊後才發現原來有人正在將軍事情報出賣給德國。經過一番調查後,軍方懷疑嫌犯就是崔佛斯(Alfred Dreyfus),他是一名猶太裔軍官,剛好當時法國軍隊也充斥著反猶太情結。之後軍方開始找尋證據,包括核對筆跡、到崔佛斯家蒐證,不過證據都稍嫌薄弱,但這反而讓他們更堅信崔佛斯就是個狡猾的間諜。因此他們咬定崔佛斯的罪行,將他關進監獄當中。

有趣的是,另一名陸軍上校皮卡爾(Colonel Picquart)也是一位反猶太主義者,但他卻在思考崔佛斯是不是受到誤解,因為在崔佛斯入獄後,德國的間諜工作一樣沒有停止,而且有另一位軍官的筆跡更吻合那份文件。不過上級對這件事的看法是,這頂多顯示出還有另一名間諜的存在,而崔佛斯一樣還是有罪。

至於這整件事是怎麼落幕的呢?最後是皮卡爾花了十年的時間才成功洗清崔佛斯的罪嫌,讓他獲得清白。


-

【兩種心態:動機性推理 & 士兵心態】

嘉麗芙就指出,那些相信崔佛斯有罪的人是帶著一種運用「動機性推理」的「士兵心態」,而皮卡爾則是抱持著充滿「好奇心」的「偵查員心態」。

當人們習慣運用動機性推理的時候,在解讀訊息時就會受到無意識的動機、渴望跟恐懼所影響,而且會傾向於認定某些意見是自己的盟友,另一些意見則是非得打敗的敵人,所以就跟一位士兵一樣,內心充滿著捍衛自己、打敗敵人的態度。這種動機性推理會讓我們自以為很公正客觀,但其實我們會被那些自己想捍衛的觀點所影響。

但是,如果人們能夠抱持充滿好奇心的偵查員心態,就不會想要讓某個想法勝利或失敗,而只是想去發現真相到底是什麼。因此這種人對於出現新的訊息、困惑得到解答的時候會感到快樂,他們也會覺得檢視自身信念是種美德,也不會覺得改變心意就是軟弱的表現,更不會因為自己採取了錯誤觀點而覺得個人價值受到毀損。

所以從這樣來看的話,我覺得當一個人習慣抱持動機性推理的士兵心態時,往往也會更難認錯道歉,因為這樣的心態會讓人堅信自己就是對的,不會去懷疑自己可能犯錯。

【我們的觀點】

好的,剛剛提到的就是我們認為認錯道歉之所以困難的兩個心理機制。

而我自己是滿喜歡「士兵心態」跟「偵查員心態」這個區分,我覺得區分這兩種態度,不僅有助於我們更誠實的認錯道歉,也有助於我們去看見事情的真相、修正自己的偏見,以及讓自己跟他人之間保持更和諧的相處關係。

-
那麼影片的最後就來問問大家:你在發現自己不小心做錯事的時候,通常會有什麼反應呢?
A:乖乖道歉。
B:假裝沒這回事。
C:都是別人的錯辣!
D:其它。
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支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下次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為什麼認錯這麼難?:https://bit.ly/2RF6YK8
→ 什麼是認知失調?:https://bit.ly/2ySNz1p
→ 為何自以為是?即使你錯了?:https://bit.ly/2zy8u9c
→ 即使你錯了,為何仍覺得自己是對的?:https://bit.ly/2QmXliT
→ 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不知不覺掉入的101種慣性思考陷阱:https://bit.ly/2qIEunk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非洲豬瘟」是什麼?比「口蹄疫」還要可怕的「豬界伊波拉」有賴你我共同抵抗!|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