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9.12.03

諾貝爾經濟學獎大發現:窮人一直無法翻身的重要原因!|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56 失控的貧窮
02:48 做實驗找出原因
04:32 難以跳脫的惡性循環
05:57 拿下諾貝爾獎的原因
06:31 我們的觀點
07:30 提問
07:53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那今天,就讓圖文不符跟大家一起來聊聊「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吧!

-

「發大財」是很多人都有的目標和夢想,有人就說「貧窮,都是因為懶惰」,如果夠努力的話,早就變有錢了,但也有很多人再怎麼努力都還是深陷貧困之中。不過經濟學家的研究證實,導致貧窮的原因可能比一般人想像的更複雜。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就頒給了三位研究「貧窮」的經濟學家,分別是印度學者班納吉、法國學者杜芙若與美國學者克雷姆,他們透過特殊的研究方法,來探討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地「緩解全球貧窮」。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研究發現了什麼吧!


-

【失控的貧窮】

在台灣我們對於「窮」的理解,可能會覺得月薪22k,付完房租、 吃飯錢跟其他必要支出後,只剩下幾千元,應該就屬於吃土、魯蛇一族了,但以全世界來說,這已經算是中等的收入。

今年三位得獎的經濟學家研究的,是生活更拮据的一群人。這些人「不算房租的話,每天只有不到0.99美元可用」,這大概就是每天只能買一顆便利商店的飯糰,而目前全世界,大概還有7億人,正在過著這樣的生活。每年,有50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因為沒有錢看醫生而病死。全世界甚至有超過一半的兒童輟學,沒辦法受到基礎的識字教育。而那些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國家,其實有不斷提供援助,但總是效果不彰。

因此很多人就質疑,既然提供援助沒有效,那到底還要繼續下去嗎?

針對這個問題,經濟學家主要分成兩派觀點。有一派的學者認為,援助是弊大於利,因為這可能會讓窮人覺得,我什麼都不用做,也會有人來幫我,結果就是治標不治本。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由市場自然發展,那他們就會找到對的誘因,激發他們自己找出脫離貧窮的方法。而另一派認為,窮人之所以一直很窮,是因為他們沒錢看醫生吃藥,也沒錢受良好的教育,惡性循環下來,更無法保持健康、維持生產力。所以除了持續提供援助之外,更要想辦法協助他們脫離這個惡性循環。

然而,這次得到諾貝爾獎的班納吉和杜芙洛認為,援助的效果不好,其實並不一定是「真的沒用」,可能是沒有考量到窮人實際面臨的困境,使得這些援助並沒有真的幫到他們。然而究竟怎樣的援助才是窮人真正需要的?他們跳脫理論,選擇用「做實驗」的方法,直接去研究要用什麼策略才有效。

【做實驗找出原因】

他們的研究方法,叫做「隨機對照試驗」,這個方法呢,原本是用在臨床醫學的研究,或是新藥開發的試驗中。那這個作法,是把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幾群人,然後分別對他們進行不同的做法,最後來比較看看哪一種做法比較有效。班納吉和杜芙洛,利用「隨機對照試驗」法,發現了好幾種可能導致貧窮的原因。其中一個我覺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發現有些窮人會有「先解決眼前問題再說」這樣的心態。因此,只要短期看不到好處,那他們就不會選擇那條路。

例如,在印度的烏代浦地區有一個很奇妙的現象。那就是當地打疫苗明明不用錢,而且如果小孩有生病,家長也還是會帶他們去看醫生,但當地孩童有打疫苗的比例,還是非常的低。對此,班納吉和杜芙洛假設:可能是因為醫療站太遠了,光是走路過去,就要花上一整天。這樣沒辦法工作,隔天就會全家沒錢吃飯,所以意願才這麼低。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他們利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把附近地區的村落分成三組。第一組的村落,離醫療站很遠;第二組直接在村子裡設置醫療站;第三組除了設醫療站之外,去打疫苗還有送豆子,如果把當地需要的5針疫苗全部打完,還再多送一個鍋子。結果發現,第一組打完全部疫苗的只有6%,第二組上升到17%,而第三組則是提高到38%。

這個結果可以說是驗證了這個假設。反正小孩沒打疫苗,短時間內也看不出差別,相較於這個,隔天全家沒飯吃,顯然是更急迫的問題。但當研究人員幫忙解決了距離的問題,甚至給予更多的好處,那可能就會協助他們度過這個困難。


-

【難以跳脫的惡性循環】

接下來也是另一個協助窮人度過難關的例子。好萊塢影星「安潔莉納裘莉」曾經和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合拍過一個紀錄片。他們在肯亞遇到一個叫做甘迺迪的農夫,他因為沒有錢買肥料,所以始終無法提高產量,只能靠微薄的收入維生。後來他們給了甘迺迪充足的肥料,讓他當年的收穫成長20倍,不只賺到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也能用這個錢繼續買肥料,最後也因此擺脫貧困的處境。班納吉和杜芙洛,就是提出這個案例告訴大家,只要你給了窮人對的幫助,他就能夠跳脫這個惡性循環。

不過,有經濟學家質疑,為什麼甘迺迪不一開始就自己存一點錢,拿去買一點點肥料,用在產量最高的那塊地,然後再用多賺的錢,去買更多的肥料呢?只要這樣持續做下去,他最後也一定能脫離貧窮啊,為什麼一定要靠別人拉他一把?

就像剛剛提到的打疫苗的例子,班納吉和杜芙洛認為,這是因為「貧窮確實限制了人的想像」。由於眼前斷糧的恐懼實在太過具體,導致窮人面臨困難的時候,總是習慣選擇「先求有再求好」,以後有什麼問題,以後遇到再說。但到最後真的遇到了,也因為之前沒有長遠的規劃,所以最後其實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形成了一個貧困的輪迴。這種時候,如果沒有外力介入,適時拉他們一把,光要靠自己的努力脫困,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

【拿下諾貝爾獎的原因】

以剛剛的例子來說,班納吉和杜芙洛認為,窮人之所以貧窮,並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而是因為思考的邏輯不同。

此外,他們也再度透過「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找到更多會導致貧窮的原因,並提出其他可行的解決方案。由於他們兩位和克雷姆,把醫學研究的方法,改造後套用到經濟學問題上,不只幫助經濟學領域,多了一種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因為他們的研究,讓世界更了解貧窮的本質,所以決定頒發這個獎項給他們,感謝他們的貢獻。

【我們的觀點】

剛剛提到的「先解決眼前問題再考慮以後」的人生哲學,我們在查資料的時候,有看到一種比較厲害的說法,叫做「時間不一致性」。而這種現象,其實也常常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可以把所有事情,用「重要/不重要」跟「緊急/不緊急」,來分成四個不同的象限。通常,我們都會放大眼前事情的重要性,對未來的事情比較沒感覺。我們會優先去做的事情,通常都是被認為「最緊急」的;而那些被我們認為「重要但不緊急」的,往往都是會被拖延的事。

這就就跟經濟學家發現的「窮人思維」很像,雖然大家都知道存錢很重要,但面對眼前的誘惑或恐懼,要真的能跳脫這個框架的人,其實很不容易。從外界看來,叫人「改變思維」很簡單,但真實世界貧窮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彼此交織。例如醫療衛生、氣候或政治動亂等等,光是叫人「改變思維」,卻沒有在其他地方給予協助,恐怕還是難以讓人脫離貧窮。

-

那今天聊到存錢、為未來考量的思維,想來問問大家,你覺得生活中哪些基本需求被滿足之後,才有辦法考慮到存錢的部分呢?
A、吃飯絕對不能少,伙食費要夠,才能吃飽繼續工作賺錢。
B、安安穩穩住下來很重要,所以房租或者房貸不能省。
C、沒有生活娛樂太無聊了!看電影、唱KTV、出國旅遊這些也要有才行
D、其他,留言告訴我們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造成貧窮的可能原因」!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高房價」議題的討論;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人為何貧窮?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打2006諾貝爾和平獎: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最年輕女性得主!三位經濟學家因「緩解全球貧窮」共獲殊榮:https://www.storm.mg/article/1826003
→ 《窮人的經濟學》前言、第一章、第三章、第八章、代結論章
→ 【書評】窮人經濟學—以科學精神檢驗失敗的扶貧政策:https://talkecon.com/poor_economics_i...
→ 隨機對照試驗|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A%...
→ 諾貝爾經濟學獎 3學者研究緩解全球貧困摘桂冠: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二度減肥成功!志祺有自信不復胖的關鍵竟然是⋯?|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