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 進擊的小英!?
02:39 一刻不得鬆懈的民進黨
03:16 第三勢力板塊大遷移
04:19 國民黨會一蹶不振嗎
06:37 撕裂人心的選舉
08:44 我們的觀點
09:40 掰比+留言花絮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沸沸揚揚的總統大選終於在上周六落幕了,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以史上最高的817萬票成功連任,但這次選舉社會撕裂的程度,似乎也遠大於過去幾屆的總統大選.....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2020總統大選」吧!
-
歡迎回到志祺七七,每天給你觀點多元的時事分析。如果你不想錯過各種時事和生活議題的討論,記得按下訂閱、開啟小鈴鐺喔!
選舉終於結束了~從「總統無限寶石」到「tinder到你的總統」系列,這次我們也做了很多比較偏向工具性質的影片,那今天我想換個口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團隊對選舉結果比較主觀的觀察。
-
【進擊的小英!?】
選舉結束之後,我看到有些分析說,跟2016年相比,國民黨不管在總統票還是政黨票,得票率都進步蠻多,所以國民黨這次選的還算不錯;但如果我們跟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相比,國民黨這次幾乎可說是一敗塗地,相對來說,只用13個月就谷底反彈的民進黨,才是選得比較好的一邊。不過,相較於誰選得比較好的爭議,我們更有興趣的,其實是蔡英文的勝選感言。我們認為,她勝選談話的重點,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率先主動發球給左邊鄰居。拿下817萬票之後,蔡英文馬上就用這超高的民意基礎,呼籲中共應該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四大原則,打開兩岸間的良性互動。欸,大家真的不要小看這八個字,他們其實都有很明確的政治意涵喔!
所謂的「和平」就是不打仗;「對等」是互相不否認對方的存在;「民主」是說台灣前途應該由2300萬人來決定;而「對話」則是要雙方坐下來談未來。過去,兩岸要不要交流、用什麼規則來進行,主動權通常是掌握在中共,台灣這邊多半只能被動接招,或是對內提出自己的政見,比較少直接呼籲給對面聽。
對中共來說,「和平」「對話」或許還有機會實現;但「對等」跟「民主」這顯然是不太可能做到的。雖然這類的呼籲,從去年初習近平的喊話之後,蔡英文算是滿常講,不過2018年慘敗後的民意基礎跟817萬票的民意基礎,畢竟不在同一個檔次。
我們認為,蔡英文這次之所以會主動拋球,而且還沒提到「經濟、產業、文化、學術交流」之類的內容,很明確就是想藉著聲勢最旺的現在,建立一個新的談判框架。
雖然目前看起來,成功的機率是不高啦,但中國當前其實還有許多嚴重的內憂外患得處理,在這個時機點,為了減緩內外壓力,他要跟台灣取得一個能保全雙方顏面的共識,也不能說完全沒機會。當然,這邊最後決定權還是在中國手上,如果蔡英文真的成功,那她也毫無疑問,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歷史定位。
【一刻不得鬆懈的民進黨】
這次選舉,雖然有高達57%的人,總統都選蔡英文,但願意愛屋及烏、把政黨票投給民進黨的人,竟然只有34%,這當中相差23個百分點,跟2016年差12個百分點相比,幾乎快擴大一倍這麼多。造成這個落差的原因,最直觀的就是,大家雖然認同蔡英文的路線,但其實沒有很滿意民進黨。4年之後蔡英文不能再選,到時候民進黨要怎麼辦,已經是他們現在得開始擔心的問題,也因此選完的隔天,主席卓榮泰馬上就說,我們黨內會持續檢討並改進。
至於另一個原因,也跟第三勢力崛起有關。
-
【第三勢力板塊大遷移】
我覺得這次大選呢,新成立的「台灣民眾黨」可說是最大的贏家,第一次參選就憑藉著柯文哲的光環,拿下超過11%得票率,獲得5席立委。但民眾黨接下來馬上就要面臨很多考驗。最大的問題是,大家對這個黨的印象,都跟柯P的個人特質高度相關,例如務實、執行力很強等等,但立法院畢竟是一個更強調「價值」和「明確主張」的地方。講到兩岸、環保、性別、勞權等衝突強烈的議題,他一定是要投票表態,沒有什麼模糊的空間。未來民眾黨團能不能在各種衝突當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並符合選民的需求跟期待,我想是他們能走多遠的關鍵。
而時代力量在這次選舉,雖然創黨核心頻頻出走、區域立委全滅、總席次也減少,但他們的政黨得票率卻逆勢成長,我認為這代表時代力量堅持「不當小綠」的第三路線,確實是有市場。但這次沒有黃國昌的立院黨團,還能不能繼續用過去4年逐漸確立起的路線,來取得民眾的認同,或是會順勢轉換形象,都是我自己未來也很期待的觀察重點。
-
【國民黨會一蹶不振嗎】
關於國民黨會不會一蹶不振的這個問題呢,我覺得就地方選舉來說,答案是不會。因為耕耘超過70年的國民黨,無論是地方派系、基層權力結構或選民服務,都有非常深厚的底蘊;但如果選戰層級提升到全國性的總統和立委的話,我覺得變數就多很多了!假設我們先撇除藍綠白的三角督,在民進黨的論述與路線越來越穩定的現在,如果總統大選都回歸藍綠對決,國民黨恐怕會越來越不利。今天我們因為時間有限,只談局勢變化這個點就好。大家都知道,藍綠兩黨最最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在兩岸議題的路線。一直到今年,國民黨仍然堅持以「九二共識、一中個表」這個類似「擱置爭議」的策略,做為他們最核心的論述。過去,當我們的兩岸還只是我們的兩岸時,這招可能還有用;但在美中貿易戰爆發的這幾年,世界各國已經逐漸劃分成親中、親美或第三勢力等陣營。這時候位居中美對峙最前線的臺海兩岸,自然也會跟著成為國際局勢的焦點。換句話說,現在的「兩岸議題」,已經不只是我們的兩岸議題。
所以我認為,以這次總統大選來講,要怎麼答好兩岸的議題,也比過去任何一次總統大選還重要。但國民黨這次選擇的論述,看起來並沒有隨著世界局勢調整,依然採用「九二共識」這種比較像是擱置爭議的消極做法。但去年一月,習近平正式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做連結之後,國民黨這題可說是完全沒有論述的空間了。雖然藍營時常強調九二共識的重點是「一中各表」,其他解釋都是「汙名化」,不過從選舉結果看來,他們的說服力確實正在下滑。
但對國民黨來說更麻煩的是:雖然「九二共識」已經不太可行,但要找到取代的新論述,恐怕還真的很難。因為要打破這個模糊地帶,勢必得「更具體的」去談論主權的問題,這時候,他們就只能往更統或更獨的路線走。可是這次選舉我們可以看到,吳斯懷邱毅等統派人士,幾乎淪為主流民意的票房毒藥;另外更偏向獨立的主張,也已經被民進黨、時代力量、基進等一票政黨給占據;類似「九二共識」的模糊主張又需要對岸背書,而且藍營內新血的代謝速度,通常也比較慢,所以......
啊總之,2022年,就是九二共識的30週年了,如果到時候國民黨還想不到一個新的論述來取代,那我想他們要獲得年輕人或更多首投族的支持,想必只會越來越困難。
-
【撕裂人心的選舉】
剛剛說到「年輕人」這三個字的時候,其實我自己心裡也是有點掙扎。因為我們一開始說到,這屆選舉可能是我這輩子目前看過,撕裂最嚴重的一次。而「年輕人」、「庶民」之類的標籤,也是各陣營時常用來號召支持的詞彙。隨著選舉越來越激化,大家為了要選贏,都會跟不同立場的人唇槍舌戰、甚至互相攻擊,這個過程,自然而然也會帶來很深的裂痕。但我今天想特別說的是,我們認為這些裂痕,其實本來就存在,只是選舉讓他們終於被大家看到。不同立場的幾百萬票,是本來就在那邊的,而不是因為韓國瑜或蔡英文有出來選,民眾才終於有不同的立場。我知道大部分的人,多半都有自己傾向的價值跟候選人,當然我們也跟大家一樣,會預設說自己比較支持的人選上了之後,台灣就會有比較好的未來。但選舉總是有贏有輸嘛,自己當然不可能每次都是贏的那邊,所以我們也特別在意,選舉中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可能會對選舉過後的社會,帶來什麼樣好的、不好的影響。
像這次選舉,也出現了「一個亡國感,各自表述」的現象,A說B在顛覆中華民國、B說A會消滅台灣民主,這種激化的措辭方式,我認為雖然確實是能讓大家看到差異、得到媒體版面和選票,但同時也會讓這個差異的裂痕,變得更加擴大;而這些被擴大的裂痕,就很容易成為對手用來統戰、攻擊我們的破綻。
平心而論,我認為這次的裂痕看起來比較大,或許確實跟候選人們的個人特質有關,不過換個角度來想,這也正是考驗我們民主素養的時刻。我覺得,選舉可以說是一種強迫性的溝通,它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正視彼此不一樣的事實,有機會展開各種對話、彌平資訊落差,最後達到某種程度的社會共識。就像時代力量也是藉著成員的出走與汰換,慢慢確立自己的路線。
但這樣的過程,其實是非常辛苦的,選舉過程中如果能避免撕裂,當然還是要盡量避免;要是做不到,我覺得至少要想辦法在事後去修復。就像蔡英文選後感言的第二個重點:大家都是台灣人,每個台灣人都是家人。我們要怎麼在選舉的撕裂後,重新站在一起,塑造更好的社會,顯然是目前最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我們的觀察,從2018年慘敗之後,許多人意識到自己的同溫層很小,於是紛紛成立各種互助社團或群組,一起思考要怎麼跟同溫層外的人溝通;相對來說,另一邊的支持者,看起來就比較少主動去傾聽不同立場的聲音。
那我覺得,既然選舉都已經落幕了,贏的那一邊,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現在是主流民意,就不需要跟不同立場的人溝通;而落敗的一方,說不定可以試著幫助你所支持的政黨,找到新的核心論述,或嘗試跨出自己的同溫層,放下身段傾聽不同立場的聲音。民主社會前進的動力,並不是靠少數領導人的英明神武,而是每一個人之間的尊重與連結。就像今天我們講的這些,也只是我們自己主觀的觀察而已,不是什麼最權威的發言。如果認同的,歡迎你按讚留言跟分享;不認同的,我也還是歡迎你......按讚留言跟分享!!
我是志祺,我們明天再見,掰逼!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蔡英文勝選感言:https://bit.ly/2u0WEpm
→蔡英文2020勝選感言全紀錄:https://bit.ly/30hVhhQ
→ 中選會官網:https://www.cec.gov.tw/pc/zh_TW/index...
【 延伸閱讀 】
→ Re: [求助] 家中長輩選後崩潰:https://bit.ly/36U7MCN
→ 一名陸生眼中的台灣大選:選舉前後,我常聽到「絕望」一詞⋯⋯:https://bit.ly/35S4v5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