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2.01.23

民主真能當飯吃?缺點超多的民主制度,究竟有什麼價值?|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2:33 所有事物都有的2種價值
03:49 理論一:民主是重要的生活方式
04:52 對「民主是重要的生活方式」的批評
05:44 理論二:一萬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06:41 正確率高於50%,有可能嗎?
07:30 理論三:最有限意義的民主
08:24 我們的觀點
09:52 問題
10:14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對許多臺灣人來說,「民主」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政治制度。不過,當政治亂象出現時,還是不免讓許多人懷疑:民主,真的有那麼好嗎?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民主究竟有什麼價值」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民主的缺點,像是:民粹主義、沒有效率、金權政治、政客作秀等等,讓我們對於這樣的一個制度產生一些懷疑。

其實不只是現代人會懷疑民主,早在兩千年前的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就非常反對民主。柏拉圖在他的著作《理想國》裡面,就舉了一個例子來質疑民主的制度。他說扮演統御領導角色的人,其實就像是一艘船的船長。他說:如果你要搭船去航行,什麼樣的人會是理想的船長呢?是隨便找一個人呢?還是航海知識豐富的人?

柏拉圖認為:答案很明顯,當然是最懂海的人,可是,民主制度的「選舉」卻不一定能找出那個最懂海的人。民眾選出來的,有可能是最會選舉的人,也有可能是最會跟選民「交陪」(kau-puê)的人;而那些會做事、會掌舵的人,卻不一定會選舉。那既然,民主不一定能找到正確的治理人才,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民主呢?民主真的那麼有價值嗎?

這些問題聽起來可能有些微妙,不過事實上,有許多的哲學家、政治學者、政治思想家,其實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介紹幾個政治哲學的理論,一起來聊聊「民主」究竟有什麼價值?民主真的有那麼好嗎?


-

【所有事物都有的2種價值】

一般來說,在討論一個事物有什麼價值的時候,通常會去討論這個東西的「工具性價值」,還有他的「內在價值」。

這兩個詞可能聽起來有點抽象,所以這裡我們用一個「收藏藝術品」例子來說明。假設今天有兩個人:A 跟 B,他們兩個人都喜歡收藏藝術品,但「收藏藝術品」的理由卻大不相同。

A 喜歡賺錢,對 A 來說,「收藏藝術品」是一種投資。他喜歡低價買入藝術品,等到漲價了再賣出去。可以說,他重視的是「收藏藝術品」這件事的「工具性價值」,只要有其他事情更容易賺錢,A 可能就不收藏藝術品了。

而 B 喜歡「欣賞」藝術品,所以對B來說「收藏藝術品」是為了要「感受到藝術的美好」。那對 B 來講,「藝術和美」的存在,本身就有它的價值,而這種價值難以比較和量化,就不算工具性價值,而是屬於「內在價值」。

那透過區分這兩種價值,就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我們為何重視某事物」還有「某事物能不能被取代」。如果是為了其他的好處而做出的選擇,就表示我們重視他的工具性價值;而如果不是的話,就是為了它的內在價值。

那我們等一下就拿這套框架,來思考看看政治哲學家怎麼看待民主的制度,也可以一起想想看民主可不可能被取代。

【理論一:民主是重要的生活方式】

第一種支持民主的理論,是從民主制度的「內在價值」出發的。

這個理論認為:民主是人們重要的生活方式。因為人類得依賴彼此才有辦法存活,人類天生是社群的動物,而政治在探討的就是關於所有人的事物,因此政治應該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抱持這個想法的人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說,每一個公民的意見都很重要。因此,人們應該要參與政治、討論公共事務。而在討論公共事務,努力達成共識的過程中,人們會逐漸了解彼此,更能去體諒不同人的想法,更關注公共利益。透過民主生活,我們可以成為更完整的人。

當然,這些政治溝通並不是簡單的事。我們需要各種的配套措施,例如:由公正的人來帶討論,參與的人不能夾雜太多私心,要公平呈現兩邊的觀點⋯⋯只要這些配套措施到齊,就沒有問題。

而也因為這個理論是從「內在價值」來支持民主的,所以對這派學者來說,民主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它不需要被取代,也無法被取代。

不過,這套理論聽起來實在太理想了,也因此引來了不少的批評。


-

【對「民主是重要的生活方式」的批評】

第一種批評就是:你的理論聽起來很理想,但跟實際的情況一點都不像。想想看台灣的例子就知道,我們要怎麼找到「真正公正」的人?而參與討論的人「不夾雜私心」,真的有可能嗎呢?再加上,又有多少人願意跟立場不同的人,坐下來認真討論呢?

而第二種批評則是:不是每個人都認同民主是重要的生活方式。有人更重視自己的私人時間;有人更重視賺錢,希望能過上舒服的生活;也有人更重視社會的穩定和和諧。所以,就算可以營造出適合討論政治的場合,公民也不一定會想參與。

這些因素,都讓很多人對民主制度感覺既麻煩、混亂,又沒有效率。也因此,也有一群人疑惑,那有沒有可能,我們不需要一直參與討論,只要單純投票,就可以做出好決定呢?

欸~其實是有可能的喔!


-

【一萬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有學者透過數學證明:一群人也是有辦法做出好決定的。一萬個臭皮匠,真的可以勝過諸葛亮。這個理論被稱作「孔多塞陪審團定理(Condorcet’s jury theorem)」。

這個定理發現:如果一個人的正確機率只有 51%,也就是100 個決定會做錯 49 個。雖然聽起來很慘,只比隨機挑選好一點點。不過,只要集合眾人的力量,用多數決來決定事情,正確率就會提升許多。如果投票人數是一萬人,那整體的正確率就超過 95 %。人數如果更多,正確率也會更高。

這個定理證明的是:民主,或者說公民投票,真的可以做出好決定,不用擔心會我們「這艘船」會走偏。也就是說,這個定理的出發點,就跟前一個理論不同了,是因為民主制度具有「能夠做出好決定」這個工具性價值,所以認為應該支持民主。不過,雖然這個定理只要求正確率大於 50 %,但現實情況真的有可能達到 50%嗎?


-

【正確率高於50%,有可能嗎?】

對陪審團定理的批評就是:現實是很殘酷,很多情況下,我們可能連 50 % 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首先,一個國家的教育品質當然是關鍵,特別是公民教育。如果公民教育的品質低落,那人們做出正確判斷的可能性就比較低。其次,選民未必都能夠獨立思考,政黨、有錢人、有權力的人,都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誘導選民,讓選民做出不利於自己的選擇。

最後,陪審團定理「預設」在兩個選項中,有一個比較正確的選擇。可是在現實生活的投票中,真的有所謂的「正確」選項嗎?

總之,雖然陪審團定理要求不高,但好像還是滿難達成的。所以,有些學者退而求其次,認為:就算民主經常做出笨決策,它還是有其他的好處存在。


-

【第三種支持民主的理論:最有限意義的民主】

第三種支持民主的理論稱為「最有限意義的民主」(Minimalist conception of democracy)。這個理論認為,就算民主沒有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又或者是讓一些奇怪的人當選,至少民主還有修正的機會,如果我們的船行駛的方向歪掉了,還有下一次的投票,可以校正方向。而且,更重要的是,民主制度的選舉可以賦予這個「修正」法律上的正當性,讓政治權力「和平轉移」。

反過來說,在威權體制下,想要修正國家的方向,讓政治權力轉移到新的人手中,幾乎無法避免流血衝突,例如:革命、內戰、政變等等等。這些不幸的事情,很多都是沒有和平轉移的結果。只要政治權力能夠和平轉移,對人們來說就是好事一件。而這一派的學者也會承認,雖然民主有其他缺點存在,不過民主具有「和平修正」的機制,所以應該還是目前為止比較好的一個制度。

【我們的觀點】

今天提到的三個理論,只有第一個是從內在價值出發,而後面兩個理論,則是強調民主的工具性價值。

我們發現,在思考民主有什麼價值的時候,比較少人會去討論「內在價值」,大多數人最看重的還是它的「工具性價值」,也就是「民主究竟能帶來多少好處」。

例如:第二個理論認為,民主可以把我們帶往正確的方向;而第三個理論則認為,民主制度最有價值的地方,其實是可以「和平地修正」前進的方向。

但實際上,民主制度發展到今天,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甚至有新的問題出現,例如:社群媒體導致社會越來越撕裂,又或是民粹現象加劇等等,這些都是前面三個理論無法回應的部分。"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民主」好像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再加上左邊鄰居時不時的威脅,讓臺灣經常會以「自由民主的燈塔」來做出區隔,使得擔心或懷疑這套制度的聲音,變得好像有點政治不正確。但我們其實想透過今天的討論,提醒大家:民主制度並不完美;並不是有了民主,一切就會沒事。

透過今天的討論,我們反而可以更深入了解民主的好處和缺陷。如果我們能清楚知道問題在哪裡,我們也就有機會能找到改善它的方法。

今天這集,我們嘗試用不同的民主理論,來尋找民主的可能價值。不過,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不太可能在十分鐘的影片中處理得非常完整,所以這集算是一個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可以在下面的留言區,討論或補充相關的資訊。"

-

那最後我們也想問問大家,聽完今天的介紹之後,你覺得自己最重視的民主價值是什麼呢?

A. 民主是人類重要的生活方式,討論公共事務讓我的生命更完整;
B. 集體智慧,大家一起做決定就是讚;
C. 民主讓錯誤的人以及政策,可以和平的修正;
D. 我覺得中國或新加坡式的民主,其實更好;
E. 其他,請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民主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假新聞產業鍊的秘密」以及「罷免越來越像選舉,對民主到底好不好?」;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
【 本集參考資料 】

→柏拉圖:「拒絕參與統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 | 哲學新媒體:https://bit.ly/33DRKAD
→Socrates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https://stanford.io/3nKcxcI
→哲學夜談:為什麼蘇格拉底討厭民主?(補充:這邊的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不一定是歷史中的蘇格拉底):https://bit.ly/3Iqgnj6
→An Epistemic Theory of Democracy:https://amzn.to/3u248FB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邦交可以這樣斷了又斷的嗎?尼加拉瓜總統為何二度斷交?|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