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9.08.17

乞丐背包客強勢逆襲觀光景點?用別人的愛心圓自己的旅遊夢正當嗎?|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1:12 乞丐是誰?怎麼出現的?
02:55 行乞手法的演變
04:02 乞討行為背後有些問題存在?
06:36 我們的觀點
07:23 提問
07:36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7分鐘的時間,從「背包客乞丐」來和大家聊聊「乞丐這一行」吧!

-

最近一些東南亞觀光景點,開始出現背包客蹲坐在路邊行乞的現象,除了引起當地居民的注意,也成為警方加強勸導的對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新聞指出,泰國的桑空市場,不時會出現歐美背包客蹲坐在地上,身邊放一個碗和一個告示牌,寫著「哈囉!我正在進行環遊亞洲旅程。很不幸旅費用完了,希望好心的你可以贊助我旅費,讓我繼續完成這個夢想」。欸咦?跟路人行乞來完成自己的旅遊夢,怎麼聽起來有點怪怪的?

像這種「因為旅費用盡,所以在路邊跟人乞討求贊助旅費」的乞丐背包客,近幾年開始引起不少爭議和批評。那這些批評,多半是圍繞在他們的身分和行為的巨大落差,而這個落差感的主要來源,可能多半是建立在我們對於乞討行為,長久以來有一個既定觀感的緣故。

所以在討論「乞丐背包客」的爭議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聊聊,「傳統乞丐」吧!


-

【乞丐是誰?怎麼出現的?】

我們查了一下資料後,在本集會把乞丐定義為「向眾人乞討,並且賴以為生的人」。

但,為什麼會出現乞丐呢?從研究資料來看,乞丐的成因主要有兩大方向,分別是被動的「貧窮論」和主動的「職業乞丐論」。貧窮論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可能是遭遇天災人禍,導致經濟財產瞬間受到重創第二種,則是因為識字率低、健康狀況不佳、缺乏人際網絡等等,導致他們無法順利就業。這兩種類型的狀況,都可能會導致一個人被迫成為乞丐。

那除了這個以外,有些人可能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例如他可能就是超討厭工作、或是認為自己去就業所賺的錢,可能比不上乞討,所以自發性地選擇以乞討作為他獲取收入的來源,那這就是第二種方向的「職業乞丐論」。那以台灣來說,大概在清代台灣的艋舺、也就是現在的萬華地區,逐漸有乞丐聚居,形成了所謂的「乞食寮」。當時的乞丐,常常出現在各種婚喪喜慶跟人要飯,有時候甚至會有3、40人的大陣仗。文獻記載他們常會「強行乞討,要錢要飯」,而且是「不索不休」。

為了減少這種聚眾乞討帶來的混亂狀況,當時的官府設置了「丐首」這個職位,來管理乞丐們。但有趣的是,這個丐首,其實還滿有錢的!他們靠著商家的施捨、收乞食寮的稅、牽豬去交配,賺到許多額外的收入。隨著時代演進,丐首這樣的職位消失了,但街上依然偶爾還是會有以乞討維生的人。為了減少稱呼裡的歧視意味,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倡導以「街友」這個詞來取代。

而隨著時代改變,現在世界各地的街友們,他們的行乞手法,也開始改變。

【行乞手法的演變】

我們印象中的街友,通常大多是穿著舊衣,拿著碗要錢要飯,但是在中國,由於電子支付盛行,會帶零錢在身上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在濟南王府池子附近,有乞丐就拿著印有二維碼的容器,拜託路人幫忙掃一下,這樣就可以用微信「一鍵支付」善款。除了可以減少民眾掏錢的麻煩,又能讓乞丐避免拿到假鈔,感覺很高科技。

除了這種與時俱進的行乞手法,近幾年某些「街友」行乞的範圍,也慢慢的跨出國界,成為一種新型態的「跨國職業乞丐」。以台灣為例,前陣子就曾在台北東區,查獲三位來自中國湖北省的家庭,父母以觀光名義帶著小兒麻痺的兒子來台灣,結果卻在路邊乞討。當時他們表示,在台灣一天乞討所得大約有台幣四千元,比中國還好賺一倍。類似的原因,也讓中國的跨國職業乞丐,開始出現在澳洲墨爾本以及其他世界各國的觀光景點。

看起來,街友或乞丐的型態,正在不斷演變中。而乞討行為背後的問題,也引起相關學者的注意。


-

【乞討行為背後有些問題存在?】

哈佛大學的史學家孔菲力,曾以清代乞丐為例,認為他們是運用「污染」及「破壞禮儀」這兩個方式,塑造「某種特殊的氛圍與感受」,來換取他們的生存空間。中國的城市史學者盧漢超進一步解釋,孔飛力所說的污染,是指他們把自己的殘疾與不堪,展現給公眾看;而破壞禮儀,則是指他們,現身在其他人家的婚喪喜慶場合之類的行為。由於這類汙染或破壞的行為,會對其他人帶來非常衝突的感受,而他們可能就會為了「想盡快結束這種極度衝突的不適感」,而選擇施捨乞丐。

好的,在剛剛的這個部分,雖然確實有一點點爭議,但可能多數人覺得說,這些街友畢竟還是為了生存所以只好這樣做,基於人類天生的同理心,所以真的會因此去嚴厲撻伐他們的人,好像也很少;但相對來說,類似丐首、跨國乞丐這種自己選擇的職業乞丐,好像就比較站不住腳。尤其像我們一開始講的乞丐背包客,引起的爭議可就更大了。

我們從新聞資料中,整理出背包客行乞行為,背後可能的問題,主要有兩個:
第一,這些背包客並不是因為謀生而行乞,而是旅費用完所以才在路邊求贊助
第二,他們的行乞行為,可能影響到真正需要幫助的街友。

基於這些問題,有些人對「乞丐背包客」的乞討行為,是抱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乞討不是為了養家糊口,而是贊助旅費,不太妥當。有多少錢就玩多遠啊,用別人的善意讓你繼續旅遊,感覺說不過去。而且如果背包客是來自比較富裕的地區,結果卻跑到收入水平比較低的國家、對當地居民乞討,也是不太妥當。

但也有人贊同這種行乞方式。他們認為,讓大家贊助一個旅行夢,本身沒什麼不對啊,而且這樣的乞討,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嘛。感覺各方看法差異蠻大的,不曉得觀眾朋友們又是怎麼看呢?

事實上,針對背包客的行乞現象,這幾年,部分亞洲政府已經開始祭出管理政策。比方說泰國海關會要求,持有觀光簽證的旅客,證明他們帶的錢足夠應付旅行開銷;而印尼的峇里島地區還制訂新法,所有被抓到的乞丐背包客,通通會直接送到該國的大使館處置。

而以台灣來說,這樣的行為可能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2條第1項第1款規定,「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場所,乞討叫化不聽勸阻」。另外,如果中國民眾持觀光簽證來台,卻在街頭行乞,可能也會觸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的罪名,被依法送辦。

【我們的觀點】

就我自己的看法,乞丐背包客的乞討行為,感覺有點像是缺乏「經費規劃」所導致,但他們卻用當地民眾的愛心來彌補自己的缺失,感覺有點道德上的瑕疵。

也許有人會說,乞丐背包客難道不是一種「窮遊」嗎?感覺也是一種砥礪心智的旅程啊!但就我的理解,窮遊的意思比較像是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下,以現有的預算,想盡辦法完成旅程,也許是一天只吃兩餐,或是睡在機場。它仍然是有個規劃在,還是跟乞丐背包客這種先享受,再來乞討旅費,本質上不太一樣。

總之,我自己是覺得,一個負責任的旅行,不只是為了自己的享受,還要能思考到自己對當地的影響,盡可能把壞影響降到最低,某種程度也有助於提升旅遊品質~

-

好啦,那最後也來問問大家,對於乞丐背包客的乞討行為,你的看法是?
A:不支持,覺得是在利用別人的愛心滿足自己的慾望
B:支持,行乞本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C:其他,留言跟我們分享。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為什麼背包客會在觀光景點行乞」!
此外可以點這邊,看看旅遊議題相關的「台灣老街觀察」,也別忘了按這裡,訂閱我們的頻道!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遊民問題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行政院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報告
→ 明代中晚期乞丐研究:http://bit.ly/2z0Vbyf
→ 城市漫遊者:明代中晚期乞丐研究:http://bit.ly/2H9ot2l
→ 《想想論壇》台南北門城內外的世界:丐幫與官賊(下):http://bit.ly/2YTaYys
→ 乞丐用二維碼乞討?這是在挑釁我們的道德!:http://bit.ly/2YSPYYP
→ 乞丐成泰國新職業? 收入超越勞工基本日薪:http://bit.ly/2OYAnCF
→ 老外坐信義空橋「討錢買機票」 網酸「洋乞丐攻陷大台北」:台灣人情味被濫用:http://bit.ly/2OZDryo
→ 德國巨腿乞丐出沒墾丁大街 大嘆「台灣警察贏了我」:http://bit.ly/2H9rLCS
→ 演很大!拿觀光簽證澳洲行乞 7名中國「職業乞丐」 被捕:http://bit.ly/2YUuf2M
→ 中國乞丐來台假觀光真乞討 9天討到3萬6:https://reurl.cc/vrga1
→ 在巷仔口碰見「遊民」:http://bit.ly/2KRHXcZ
→ 在艋舺乞食寮擔任丐首,不僅可賺大錢還能世襲後代?:http://bit.ly/2YT4pfA
→ 回顧臺灣數百年的歷史中,有哪些族群曾經被稱作「外人」?:http://bit.ly/2TD1YYt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IG 竟然是新一代霸凌平台?官方限制「霸凌」訊息,竟遭控違反言論自由?|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