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0.05.02

轟炸社會的核彈級發明!快來看看史上第一件比基尼長怎樣!《 生活中的發明史 》EP 002|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56 在比基尼發明之前……
02:23 「女權意識」抬頭 +「人造纖維」出現+「二次大戰」爆發!
04:36 比基尼的誕生
07:38 從傷風敗俗到大眾流行?
10:21 我們的觀點
12:19 提問
12:34 掰比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你知道發明「比基尼」的人,其實是一個法國的汽車工程師嗎?
在世界上第一個比基尼發佈會現場,竟然有觀眾看到 model 直接流鼻血昏倒?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比基尼的歷史」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繼上次的「西裝」之後,觀眾敲碗表示最感興趣的服裝史題目,就是比基尼啦!

在這一集裡面,你將會知道比基尼是被誰發明的?發明的時候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還有,在比基尼發明之前,女性的泳衣規定有多保守、而在比基尼發明之後,這麼「暴露」的衣服,又是怎麼被社會慢慢接受的呢?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要接受今天的比基尼洗禮,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

【在比基尼發明之前……】

世界上的第一件比基尼,是在 1946 年被發明出來的;但是你知道嗎?只不過往前回推半個世紀,那時候的「泳衣」跟比基尼,可以說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東西。

19世紀末、20世紀初,女性泳衣長得是「這個樣子」,而且布料還是羊毛材質的。穿的時候,一定要一整套包含洋裝、褲子、鞋子、帽子,缺一不可。那個年代,社會還很保守,即使這個「泳衣」看起來沒有暴露太多身體部位,但女性們其實不能穿成這樣在海灘上走來走去,都得要雇一輛上面有小房間的馬車當作更衣室,拉到海邊之後在裡面換泳衣,換完直接走進海裡才行。

這種泳衣活動起來既不方便、材質又吸水、規定還一大堆,於是讓一些人有了想要改變的念頭。興起討論的標誌性事件,最早發生在 1907 年。有位澳洲女性游泳選手「安妮塔・凱勒曼(Annette Kellerman)」,因為穿了一件合身、露出手臂、又是短褲的「連身泳衣」出現在海邊,結果被警察以「猥褻罪」逮補,引起了社會大眾的注意。安妮塔後來成為提倡一件式連身泳衣的重要人物,許多女性受到她的影響,開始要求社會放寬對泳裝的限制。

不過,時代要推動到比基尼誕生,中間還要先經過三大背景的鋪陳。

【「女權意識」抬頭 +「人造纖維」出現+「二次大戰」爆發!】

首先,最主要的是 1920 年代的女權思潮。

我們從服裝史的角度,很簡單很簡單地來說,就是呢,在一戰期間,因為男性都在戰場上打仗、加上一戰後經濟蕭條的關係,女性開始走出家裡,接手了部分社會上的工作。隨著職業婦女的數量繼續不斷增加,她們的服裝也因應工作需求,開始追求更高的活動性,並且流行起比較簡便的款式,也漸漸擺脫了「束腰」這類妨礙行動的東西。當時社會漸漸瀰漫著「女性也可以很自由、有能力」的氣氛,經濟的獨立也使她們更有自信;連帶地,大家當然也就想在泳裝上有所突破,不想再受到一堆限制。

1920 年代,泳裝的限制放寬到可以穿「這樣」,不過對裙擺的長度還是有限制。例如有件用現在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得很荒謬的事情是,那時候海邊還會有海灘警察「臨檢」,拿尺去量女性泳裝的下擺跟膝蓋距離有多遠,如果穿太短,就可能會因為「妨礙風化」被抓走。接著,到了 1930 年代,兩截式的泳衣出現了。雖然它其實單純只是把泳衣分成上衣跟褲子而已,沒有多露出太多身體部位,不過這在當時也是一個突破;甚至這個時期,時尚雜誌也開始帶著女性讀者關注起「好看的泳裝」。

除了款式有變化之外,泳裝的材質也因為人造纖維的發明,而有了重大改變。1935 年,「尼龍」被發明了。它比一般的羊毛、棉花還要強韌,而且也更有彈性;泳衣變得能更貼合身體,而且終於不會再吸水吸到飽了。時間再往後推移一點,到了 1942 年二戰期間,因為布料纖維成為重要物資,所以可以做成泳裝布料的原料變少了,泳衣的製造商為了節省成本,就更常做兩件式泳衣的款式了。

在「女權意識」、「尼龍發明」、「二戰爆發」,三個時代背景交互的推演之下,現在我們終於可以進到今天的重點:比基尼的誕生!


-

【比基尼的誕生】

其實,如果認真要說的話,發明比基尼這種「款式」的泳衣的,可以算是有兩個人。

第一個是法國設計師「雅各・海姆」(Jacques Heim),他在 1932 年,就發明了長「這樣」的兩截式泳衣。他把這個款式,命名為「Atome/原子」,也就是當時已知的最小單位。但是這個設計因為沒人敢穿,加上二戰爆發所以就不了了之。

二戰結束後,1946 年的6月,他又重新推出 Atome,這次還請了噴射機在海灘上空寫字打廣告,說這是「全世界最小的泳衣」,也確實獲得了關注。照理來說,這款泳衣本來應該要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結果誰知道,一個月後,一個更不得了的東西出現了。

1946 年7月,有個繼承了媽媽內衣事業的汽車工程師,路易斯・雷德(Louis Réard),推出了史上第一件三點式泳衣,這跟剛剛那件 Atome 相比,很明顯裸露程度大幅提升,之前是小背心加高腰短褲,現在真的是只有遮三點而已了。雷德把這款泳衣命名叫做「bikini」,因為當時,美軍才剛剛在一座叫做「bikini」的環礁島上試射了原子彈,造成社會轟動,他希望自己的這款設計也可以像核彈爆炸一樣讓社會爆炸(?)。而事實證明,他超級成功。

當時人們對女性泳衣的褲頭位置有很深的執著,而比基尼是史上第一件讓女性露出「肚臍」的泳衣,這個暴露程度,加上只用幾條線把衣服「綁在身上」的穿法,嚇壞了所有人。雷德當時完全找不到半個模特兒願意公開穿它,所以最後,他花錢請了一個脫衣舞孃「米歇林」來當他媒體發表會的 model。

據說在發表會現場,有觀眾因為受不了刺激,當場流鼻血昏倒;而發表會後,米歇林更是收到了5萬封粉絲來信。雷德這麼搶盡鋒頭就算了,他還有樣學樣地,也請噴射機在空中打廣告,而且廣告詞是「比全世界最小的泳衣還要小」,有夠嗆。

當時雷德用來形容比基尼的方式,是標榜它可以整套「塞進火柴盒」裡面,也就是發表會上米歇林手上拿的那個小盒子;另外他還加碼說:「海姆的兩件式泳裝不是比基尼,真正的比基尼要能穿過結婚戒指才行。」⋯⋯我是不知道這跟結婚戒指有什麼關係,但我想,在當時穿比基尼的女性,很可能會結不了婚才是真的。

雖然比基尼在社會造成一時轟動,但後續的銷量卻很差;當時的時尚雜誌曾經評論:「任何端莊有才華的女孩都不可能會穿這種東西。」除此之外,比基尼還遭到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葡萄牙、澳洲整個國家禁止,連教宗都曾經表示「這是有罪的設計。」當時大概只有法國上流社會中、思想很前衛的一些些女性願意嘗試而已;大部分人,比較能接受的其實是海姆的原子泳衣。

那麼後來,比基尼到底是怎麼變得像現在這麼普遍的呢?


-

【從傷風敗俗到大眾流行?】

就像現在大多數的流行時尚一樣,比基尼最初也是在影視明星的「加持」之下,才帶動了社會大眾的接受度。

1952 年「碧姬・芭杜」演的一部電影:《 穿比基尼的女孩 》,是比基尼爆紅的起點。碧姬・芭杜是 1960 年代風靡歐洲的法國女星,她的形象跟受歡迎程度,幾乎等同於同一個時期,在美國的瑪麗蓮・夢露。在《穿比基尼的女孩》中,只有 17 歲的碧姬・芭杜一共穿了好幾套不同的比基尼,有些甚至是沒有肩帶只有胸罩的款式;因為尺度大,加上她又漂亮,使得「比基尼」跟「碧姬・芭杜」同時獲得大量關注而爆紅。

隔年的坎城影展,碧姬・芭杜更是直接穿著比基尼,在附近海灘被媒體拍攝,等於告訴大眾「比基尼是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穿的」;那雖然一般人都不敢這麽做,但一部分的人還是被她塑造出來的某種美好、自由的形象吸引,而開始把比基尼放在心中。

後來,1963 年的《 007首部曲 》裡面,第一代龐德女郎穿著比基尼配寬腰帶,拿著一把刀從海邊走來的場景,再度讓觀眾印象深刻;之後陸陸續續又流行了一陣子的「沙灘電影」,女性穿著比基尼的畫面,越來越常出現在大螢幕上。

那除了電影之外,比基尼能逐漸由黑翻紅,也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因為 1960 年代的社會,正適逢「性革命」的思潮。這波「性革命」的重點,主要圍繞在「女權主義」「同志權益」、還有「爭取性開放」三件事上面。

這邊我們簡單講一下女權和性開放的內容。當時的女權主義重點在於追求性別平權,包含爭取男女平等的待遇、消除物化女性的想法、還有支持女性選擇伴侶的自由。同一時間,醫藥科學上有個重大的突破:那就是「口服避孕藥」誕生了。因為女性從事性行為的風險與代價降低,有部分的人開始主張,女性本來就應該有自由選擇從事性行為的權利,而這也是促成人們開始爭取「性開放」的起點之一。

這些主張,都是希望女性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不用因為道德觀感而受到社會限制、或者被議論歧視;在這種風氣之下,「穿比基尼」順勢就成為了女性「自由、自信、擁有身體自主權」的象徵。在「電影明星」與「時代思潮」的加持下,根據《 時代雜誌 》1967 年的調查,有 65% 的年輕人已經會在海邊穿比基尼;而另一方面,比基尼也開始成為沙灘排球、田徑等運動項目的標準運動服;之後幾年,在選美和健身比賽中,穿比基尼的身型也成為必備的評選項目。於是,比基尼就這樣逐漸成為了大眾日常生活文化的一環。

【我們的觀點】

哇,今天感覺真的是一口氣講了很多東西!除了雷德的靠北程度讓人印象深刻之外,沒想到比基尼背後還可以挖掘出這麼多曲折的故事。原本那些所謂「太過前衛」的東西,包含裸露到嚇死人的泳衣、開放到氣死人的性觀念,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到我們現在,終於逐漸被大眾所接受、甚至擁抱。

我們發現,比基尼從誕生到流行的歷史,其實就是女性爭取權益、社會地位和自由的歷史。

在發現這點之後,我們一邊製作這集,也一邊想到一件矛盾的事,那就是現代的社會,在觀看或描述「比基尼」的時候,其實多半不知道這段過去,也不曉得它曾經所代表的,是女性擁有更多身體自主權、「反對被社會價值觀評論」的意義;我們最常看見的,還是「穿比基尼好辣」、「比基尼辣妹好養眼」、「怎麼樣的身材穿比基尼最好看⋯⋯」之類的評論,就連時尚雜誌媒體,也非常習慣用這種「觀賞」的角度去撰寫文章。

這樣的想法,是人之常情沒錯,但是,當我們「只」著重在評論女性的身材、穿比基尼好不好看的時候,或許也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塑造出一種制式的「社會審美標準」,導致比基尼變成只有「特定身材」的人「才能穿」或「才敢穿」的衣服。例如你可以想像,如果有個身材比較「不討喜」的女生穿比基尼,然後自拍傳到網路上的話,大眾對她的評論,很有可能就會變成「幹嘛穿這樣」、「不要出來嚇人了」、「拜託妳把衣服穿回去」⋯⋯之類的等等。

而這種「以個人觀感干預他人自由」的行為,其實正好就是以前那些穿比基尼的人,想要努力對抗的社會價值觀。

嗯⋯⋯當然,這些議題牽涉的討論範圍其實很廣,社會大眾對人身材外貌的各種批評指教,也不是只有穿比基尼的時候會出現。我想,只要大家看完這集,可以對比基尼有多一層次的了解,也能順便思考這些問題,其實就已經是很好的開始了!

-

那麼,今天的提問就來問問大家,挑選泳衣的時候,你會在意自己的身材嗎?
A. 會。我很在意自己的身材穿泳衣好不好看。
B. 不會。我覺得自己喜歡就好。
C. 不一定。要看場合跟同伴決定。
D. 其它,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你喜歡比基尼的朋友,知道「比基尼的由來與它背後的意義」!
此外,也可以點擊這個地方,看看上一集我們聊「西裝為什麼會是正式服裝的代表?」
以及我們上街頭「訪問民眾,對女性不穿內衣出門的看法!」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連模特兒也拒穿的比基尼!妳沒想過的泳衣歷史是這樣來的:https://bit.ly/2WoMaL0
→ 性革命|維基百科:https://bit.ly/2zQnwew
→ 从连体长裤到比基尼 这100年来泳衣是这样进化的:https://bit.ly/2zTmDSB
→ 原來最早的泳裝長這樣?18到20世紀的泳衣進化史:https://bit.ly/2yj18dh
→ 比基尼泳衣|維基百科:https://bit.ly/3f7HEcl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Bikini:https://bit.ly/2Yuaqhd
→ 咆哮的二十年代|維基百科:https://bit.ly/2WbJkbO
→ 尼龍|維基百科:https://bit.ly/3d5tmaa
→ Louis Réard|維基百科:https://bit.ly/2KUatea
→ 1940年代比原子彈爆炸還震撼的發明:比基尼進化史:https://bit.ly/2VX6O5L
→ Manina, la fille sans voiles (1952) Photo Gallery:https://imdb.to/2SuPEud
→ History of the bikini|維基百科:https://bit.ly/2zNUPid
→ Sexual revolution in 1960s United States|維基百科:https://bit.ly/3c2yV9q


【 延伸閱讀 】

→ 維基|瑪麗蓮・夢露:https://bit.ly/2VUctJF
→ 維基|碧姬・巴杜:https://bit.ly/3cZM9Um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強制換發的「數位身分證」會讓大家失去隱私嗎?正反理由一次看!《 政策翻譯蒟蒻 》EP 021|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