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0.05.29

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影響是否利大於弊?中國外交部指控香港歷史科升學考試「辱華」!《左邊鄰居觀察日記》EP024|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辱華」的香港考題?
00:34 DSE考試有多重要?
01:44 為什麼考題會引發爭議?
03:35 香港的歷史考試與教育
06:13 中國為什麼這麼生氣?
08:00 台灣有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考題?
09:40 我們的觀點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你知道今年香港考大學的歷史考題,被中國認為有「辱華」的嫌疑嗎?在北京政府的特別建議下,香港教育局「史無前例」地要求考評局,取消出現爭議的題目,但這項決定卻讓許多學者認為「政治介入教育」,也有許多學生強烈表達抗議。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香港 DSE 的歷史科辱華爭議」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在跟大家介紹這個爭議以前,要先來講一下,這個這次出現爭議考題的 DSE 考試到底有多重要。

香港的 DSE 考試,也就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它有點像是台灣的學測,一樣都是政府為了要測驗學生有沒有具備讀大學的基本能力,而舉辦的測驗,但可以考的科目比我們的學測多很多,大概有三十幾個,大部分的考生都會報考 4 個核心科目,以及 2 到 3 個選修科目。

那在他們「核心科目」有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四科,「選修科目」則多達三十科,但比較多人報考的就是我們台灣這邊很常見的物裡、化學、歷史、經濟等等,那這次的爭議考題,就是出現在選修科目的「歷史」裡面。他們每一科的考試結果,都會將學生分為七個等級,分別是1、2、3、4、5、5星 跟 5星星,而這個爭議題佔了 8 分,是一個可能會讓學生從5星星掉到5星的分數差距。

在知道了這個考題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就要來看看這次的爭議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

【為什麼考題會引發爭議?】

這次的「爭議考題」是出現在一個有關「中日關係」的題組裡,題組有提供兩份資料,而這個「爭議題目」就是要求學生以這兩份資料,還有自己的所學來說明,他們對「1900 到 1945 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這句話同不同意、有什麼看法,並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

沒想到這個考題卻引發了北京當局的憤怒,「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公署」在考完試的當天晚上,就透過 FB 專頁公開質疑,負責出題的「香港教評會」裡呢,有人的「思想偏差扭曲」,以港獨的思想與偏見誘導學生立場。香港教育局也立即跟進譴責,批評考評局的歷史科考題「夾帶了極為片面的資料,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公開譴責說「教育的崩潰足以摧毀一個國家」。

最後,香港考評局在各方壓力下,決議在 21 日召開特別會議,並在會議上決定「取消爭議試題」,香港的教育局長也公開發表說這樣的決策很合理,因為該題題目沒有討論空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只有弊,沒有利」,並認為如果考生受試題提供的資料誤導,那他們的理解就會跟整個民族的想法不一樣。

而這樣的結果,也引起了部分學者與學生的不滿,例如有人就認為,教育局的發言,完全不符合目前香港教育追求的目標,看起來僅僅是就「政治考量」來譴責考評局,等同剝奪了「教育界專業自主」的空間。

當然,如果只從剛剛的兩方說法來看,我們可能很難判斷,哪一方說得比較有道理,因此接下來,我們要先來看看香港的歷史教育跟考試,到底是想「教什麼」跟「考什麼」。

【香港的歷史考試與教育】

首先,我們要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香港的歷史教育其實跟台灣的歷史教育有很大的差別,現在台灣的歷史教育還是以「教課本中的論述」為主,因此台灣的學生常常會覺得說「歷史就是長這樣」,沒有別的答案了。

但實際上所謂的「歷史」,大多都是過去發生的「重大事件」,就像我們現在在評論時事一樣,每一件事裡面一定都會有很多、很多的分支。即便是同一件事,由不同立場的人來看也常會有不同的觀點,所以我們現在所學的這個「歷史」呢,就是這些事件本身的「歷史事實」以及大家對事件的「歷史解讀」所綜合而成的「敘述」。

但在形成這個敘述之前,其實是需要很多專業的判斷的,例如「如何判別這個史料正不正確」、「如何從史料中看出紀錄史料的人的立場」、「如何綜合這些史料得出最合理的結論」,那這些能力我們將它稱為「歷史思維」。而香港的歷史教育,就是比較強調在訓練「歷史思維」的部分,因此你可以看到,香港的歷史考試都是申論題,而且會要求學生要看史料,並綜合自己所學來解釋說,你是怎麼解讀那些資料、判斷它的正確性等等等等。

也就是說,香港的歷史教育及考試,很重視學生如何閱讀史料、如何判斷、如何形成觀點。因此也有人提出,這次題目裡「是否同意」、「利多於弊」這類的問法,在香港歷史考科中其實本來就很常見。因此「香港教協」就認為,如果從考題本身來討論的話,他們認為今年的 DSE 並無不妥,因為香港的歷史教育本來就著重於「開放式應答」,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多元思想與不同史觀中,就重大史實作出觀點分析與論述。

那麼,這次題目所引述的「那兩份資料」,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份是1900年代初期中國立憲運動時,中國教育家寫信給日本法政大學的校長,希望日本能提供教學資源的史料;另一份史料的時間則是在 1912 年,革命起義人士為了要推翻滿清而向日本人籌募資金的信件,以及日本真的有借款的合約。「香港教協」解釋,這兩份都是一戰前的史料,但題目問的卻是1900到1945年、也就是包含到二戰期間,其實就是要學生一起考量到日本後來對中國的侵略問題,然後進行綜合評估。因此他們認為,這樣的考題應該沒有偏頗、或誤導學生的嫌疑。

但看完香港這邊比較支持考題的說法之後,我們還是要還看看中國這邊的觀點,才能知道為什麼中國會對於這樣的題目這麼生氣。


-

【中國為什麼這麼生氣?】

首先,我們可能得先理解,香港歷史教育跟中國歷史教育的目的,可能就很不一樣!

從中國教育部的新聞稿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認為高考要考歷史,是為了能考查學生的唯物史觀,並可以通過古今中外對比,指引學生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增強愛國主義情感,認識世界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也就是說,他們考試的目的,主要不是要讓學生更理解「歷史」是如何形成,而是希望能透過「歷史」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例如在中國的官方史觀中,就常常強調整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就是一段被列強侵掠的屈辱歷史,並特別強調在這些國家裡,日本是最殘暴的敵人。像是 2017 年時,中國政府就把「八年抗戰」的說法改為「十四年抗戰」。有些人就認為,這樣改可能是希望能強化日本的侵略形象,並藉由這種充滿苦難、同仇敵愾的歷史記憶,來激發整個國家民族的團結。

而「日本可能曾經對中國帶來利益」的這件事,卻會和「殘暴敵人」的形象背道而馳。所以在中國的歷史教育當中,「日本可能曾經對中國帶來利益」這件事,就根本沒有任何該被討論的必要。而香港教育局長所講的「如果考生受試題提供的資料誤導,那他們就會得到跟整個民族不符的理解」這句話,也等於是進一步驗證了,這次事件的癥結點,確實就是中國和香港的歷史教育目的有矛盾。

順帶一題,其實這樣的狀況也不只中國會有而已,像韓國同樣也被日本殖民過,把日本當成世仇,所以在他們的歷史學界當中,也比較少看到「日本在殖民時期曾為韓國帶來利益」這種立場的論述。


-

【台灣有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考題?】

那像香港這次出現爭議的考題,有沒有可能在台灣出現呢?這個部分我們可以分成「題型」、跟「內容」兩個部分來討論。

首先,先來看看「題型」的部分,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台灣歷史考試大部分都還是選擇題,但最近 108 課綱實施之後呢,這個走向就稍稍開始轉變。舉例來說,108 課綱主要就是希望能培養學生的「素養」以及「實作能力」,因此台灣未來的考試,很有可能就會慢慢轉變成需要學生「應用所學」的問答或申論為主的題型。

那在「內容」的部分,台灣有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考題呢?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台灣的歷史學界中,有關日本有沒有為台灣帶來好處的爭論,其實早就發生過了,主要是因為台灣同時存在著「中華民國」與「台灣獨立」兩種認同。

「中華民國認同」基於抗日的觀點,會像中國一樣,相當排斥日本曾有帶來過好處的論點;但「台灣獨立的認同」基於台灣本位的理由,或甚至想要凸顯說中華民國遷台後的統治有多爛,通常就比較不會去排斥日治時期台灣也有獲得好處的觀點。

而台灣這種政治立場的對抗,反而為學術研究開拓了更多空間,讓兩方觀點能互相對話。因此目前高中的歷史教育,除了講殖民以外,也會教「殖民統治下的近代化」。因此學生會知道,日本之所以會建設台灣,其實還是為了自己母國的利益;但日本的那些近代化措施,確實也有為台灣帶來一些進步。

雖然現在台灣的學生,多半還是在學「已經形成的結論」,但未來呢,台灣學生要學的,可能就會變得像香港原本那樣,「要去思考目前的結論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的觀點】

今天這集呢,與其說是要跟大家介紹這次的爭議,倒不如說是我們想趁機向大家介紹,不同國家對於「歷史」以及「歷史教育」的看法。在台灣目前的歷史教育中,因為只要背完課本,就能把考試考好,所以大家可能會覺得歷史就只有一種答案,或覺得歷史是一成不變的。

但實際上「歷史學」卻是不斷在變動的!就像我們現在看一個事件,如果用不同的切角或價值觀來論述,那可能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但這些「不同的結果」,對不同立場的人來說卻有可能「都是事實」。所以歷史學家所追求的,就是希望集結不同的研究,拼湊出最完整、最接近真實的樣貌。當然,有時候隨著更多史料出土、討論面向更多元,那研究的結果也可能會跟著被修正,甚至被推翻。

但對部分的國家或政權來說,他們不一定都希望學生可以知道「你讀的歷史是怎麼被建構的」,換句話說,現在每個國家的主流歷史敘述,其實都呈現了他們的需求。有著名的歷史學者就認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為大家看事情的角度,多少都會反映他自己的立場和時代。

那我們是覺得,讓學生學會判讀史料、形成自己的觀點,並跟別人解釋自己的觀點是怎麼形成,這些都滿重要的!至少我們團隊的影片,一直都滿努力在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就算你的想法跟我們不一樣,也都還是很歡迎留言討論喔!

-

那最後想問問大家,你比較希望台灣的「歷史教育」要怎麼做呢?
A、讓學生知道歷史是如何形成的,知道我們是怎麼從過去走到現在。
B、讓學生學會解讀、判斷、產生自己的觀點,比較不會被別人的說法牽著走。
C、讓學生凝聚愛國意識最重要,因為教育是國家的根本。
D、其他
如果有任何想法或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噢!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香港 DSE 的歷史科辱華爭議」!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白色恐怖是怎麼來的」以及「香港國安法」;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張元、蕭憶梅,《學生如何學歷史?:歷史的理解與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https://bit.ly/3eofybo
→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能力」?試論香港、台灣、英國的翻摁課綱〉:https://bit.ly/2zxN2FL
→日本侵華是否利大於弊?惹火中國的香港升學歷史科「考題辱華」風波:https://bit.ly/3gATGve
→香港文憑試歷史科試題爭議——制度敗壞,更需認真談論歷史:https://bit.ly/3ez4h8p
→DSE爭議試題無討論空間 楊潤雄:只有弊沒有利:https://bit.ly/3ddwgtL
→一個香港中史老師的困惑:誰才是歷史教育的主角?:https://bit.ly/3gBbYMX
→【DSE】黃錦良批試題具引導性違專業 葉建源憂出題將現「思想禁區」:https://bit.ly/2zFnWoh
→DSE歷史科57.1%考生答「弊多於利」 楊潤雄:竟有4成答利多於弊:https://bit.ly/2ZKB3PG
→【DSE歷史科爭議】考生不認同試題偏頗:日本侵華史耳熟能詳 唔使人提都會加入答案:https://bit.ly/2XDD8tX
→2020年香港文憑試歷史科爭議:https://bit.ly/2yMnPXE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ttps://bit.ly/2TPQodT
→「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香港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https://bit.ly/2XdiNwQ
→育部透露高考命題要點 傳統文化「上位」:https://bit.ly/2M83z5J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為什麼學校要有朝會呢?不想參加的話可以怎麼辦?《學生頂嘴專用㊙️》EP 009|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