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1.12.16

「高智商」就比較聰明嗎?「智力測驗」曾經是大屠殺工具?《 七七心理學 》EP 033|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2:05 智商的數字,要怎麼看?
03:00 智商高,就是智力高嗎?
03:38 智力的定義,五花八門
04:36 各種常見的「智力測驗」
05:49 比較之前,要小心!
06:36 為什麼要發明智力測驗?
07:40 智力高 = 人生勝利?
08:59 智力高 = 會做好的選擇?
09:47 我們的觀點
10:44 問題
10:58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說到「智力測驗」,大家會想到什麼呢?你知道當初,為什麼會發明智力測驗嗎?現在我們看似稀鬆平常的智力測驗,過去曾有段黑歷史,有個國家甚至覺得,智商太低的兒童可以直接殺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聊聊「智力測驗」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從小到大,大家或多或少,可能都會因為要入學、當兵或就業,參加過一些所謂的「智力測驗」。而這個智力測驗的結果,也常常是大家會拿來當成衡量一個人「聰不聰明」的指標。

例如,我們常會聽到「智商157」是超級聰明的意思,智商180算是天才中的天才;另一方面,我們也會聽到有人會用「智商70」,去暗示對方好像很笨。

這些數字,真的是這樣看嗎?這一套系統,當初為什麼會出現?怎麼會出現可怕的黑歷史?今天的影片,我們會從「智商」開始,一起來討論這些跟「智力測驗」有關的問題。


-

【智商的數字,要怎麼看?】

我們很常聽到的「智商」IQ,全名叫做「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它是一種經過計算得來的數字,而它計算的基礎,就是一個人在「智力測驗」中,得到的分數。

目前大家普遍在使用的,是所謂的「離差智商」。簡單來說,它會透過一些統計的處理,把一個人在智力測驗的分數,拿來跟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年齡的人比較,看看你落在哪個層級。而這個算法,預設大家的智商平均值,是100分;標準差15分。

所以,假設小明是個30歲的台灣人,然後我智商157,代表在全台灣30歲的人裡面,我比平均值高出3個標準差,等於至少贏過99.8%同齡的人;但如果小明智商70,代表他的智商低於平均2個標準差,在統計上來看,他的智商,幾乎可說是落後給 97.7%的30歲台灣人。

【智商高,就是智力高嗎?】

對一般人來說,通常會直接把一個人的「智商」,看成是他的「智力」,雖然意思差不多,但嚴格說起來,並不完全一樣喔!

因為智商的基礎,是你在測驗中的分數。但我們知道考試可能會有很多變數,它不一定可以完全呈現出一個人的能力。例如英文考很好的人,有可能只是剛好猜對

那關於智力測驗的問題,我們等等會再細講。但總之,我們知道「智商」並不等於「智力」以後,這邊有個有趣的問題就出現了:所以到底什麼叫做「智力」?智力是「天生」的嗎?關於這兩個問題,在這一百年間,專家們曾經提出很多不一樣的答案。


-

【智力的定義,五花八門】

在一百多年前,「智力」這個概念剛開始出現的時候,科學家覺得智力跟人的「反應時間」或是「皮膚敏感度」有關。當時大部分的人覺得,智力是一種「天生的」個體差異。

不過,後來有人覺得,記憶力、認知能力、抽象思考能力,才是一個人的智力。從這時候開始,除了定義不太一樣,也有越來越多人覺得,智力「不完全」都是天生的,有一部分其實也會受到後天影響。

最近幾年,更是有人主張「多元智力」,認為智力是由更多種能力所組成的。對他們來說,包含音樂能力、運動能力,或是與人相處的能力,也都應該要算成是「多元智力」的一部分。

那也因為大家對於「智力」的定義五花八門,那要測這些不同的「智力」時,就會用不一樣的工具來測。換句話說,當有個人說他智商很高的時候,我們可能至少要先了解一下,他說的這個智商,是用什麼工具測出來的?那個工具在測的「智力」,又是哪一種?


-

【各種常見的「智力測驗」】

講到智力測驗,最常見的就是〈魏氏智力測驗〉。它在測的,主要可以分成「語文理解」、「知覺推理」、「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四個向度。而魏氏智力測驗還分為成人、兒童及幼兒量表,適用於不同的年齡層。雖然在不同階段,它想要測的能力都大同小異,但題目的形式,會調整成適合該年齡層的方式來呈現。

另一種常見的是〈瑞文氏測驗〉,主要是在測驗一個人的「抽象推理能力」,而它最大的特色在於,測驗都是以「圖形」的方式來進行。

因為有些人覺得,像魏氏那種測驗的方式,光要看懂題目,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語言能力;那如果全部都用圖形,就比較不會因為語言或翻譯問題,影響到受測者的結果。所以〈瑞文氏測驗〉,也被認為是「文化公平性」比較高的一種智力測驗。

另外,在台灣,報考軍校和志願役招募時,也有自己的智力測驗。而它一共會測「重組」、「文法運用」、「語文推理」、「數的能力」、「數系」、「空間關係」、「圖形推理」和「分析推理」九種能力。

整體來說,這跟魏氏智力測驗在測的能力,也是還滿像的。不過像歸像,如果我們把不同的智力測驗分數,直接拿來比較,可能會有問題。


-

【比較之前,要小心!】

就算我們假設,每個人在智力測驗中的成績,都能完全反應他的智力,但直接拿來比較,還是要小心。畢竟,不同測驗的方式、呈現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就算是同一個人,去考三份不同的數學考卷,那我可以拿到的分數或PR值,也不一定都會完全相同。

所以如果真的要比較,建議還是找比較有公信力的智力測驗來參考,而且最好是用同一種體系的測驗。

比方說知名的高智商組織「門薩國際」,成員在入會前,都會需要通過他們自己設計的智力測驗,但他們同時,也可以接受魏氏智力測驗的分數。不過,這邊又會出現另一個問題是,所以人類當初發明智力測驗,就是為了知道誰比較聰明、誰比較笨、或是能不能加入特定組織嗎?嗯,算是,也不算是。


-

【為什麼要發明智力測驗?】

1905年,兩位法國的心理學家「西蒙(Theodore Simon)」和「比奈(Alfred Binet)」,開發出「比西量表」,被認為是現代智力測驗的起源。

當時,他們希望可以透過這份測驗,去找出那些學校裡「需要特別幫助」的小孩,因為如果可以及早診斷,大家或許就能及早介入,幫助他們未來的生活。但因為這個工具實在太好用了,很快地,它就被拿來用在各種不同的地方。

像是一戰時期的美國,就開始將「智力測驗」大規模地用在招募新兵,將他們快速分類,也篩選出適合當軍官的人。在台灣,當兵要做智力測驗的目的也差不多。這個部分,看起來可能還比較沒爭議,但可怕的是,之後還出現過很多「堪稱不人道」的用法。

像有段時間,因為流行「優生學」,所以美國的維吉尼亞州,一度出現過一項政策,允許對智商分數低的人,進行強制絕育。而當年德國的納粹政府,甚至授權,可以合法殺掉低智商的兒童。

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發現,從以前到現在,人們對於「智力」真的非常看重。可是,智力真的對一個人,或是對整個社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嗎?


-

【智力高 = 人生勝利?】

從一些研究的結果看來,高智商的人所過的人生,整體來說並沒有特別幸福。他們的離婚、酗酒或是自殺率,其實和國家整體平均差不多。而這些研究當中,最經典的就是1962年,心理學家「特曼(Lewis Terman)」所做的研究。當時,他在加州找出1500個,智商140以上的小學生,追蹤、研究他們的長期發展。

經過幾十年後,他發現,這些人當中,確實有一些功成名就,而他們的「平均薪水」,也是當時普通白領族的2倍。但絕大多數的高智商者,也就是做著一般的工作,過著普通的生活。可是,能過得「普通」其實已經還不錯了!因為有些研究發現,許多高智商的人,不但沒有過上比較好的人生,反而因爲覺得自己不符期望,常常感到焦慮;或是做什麼事,都無法獲得成就感。像今年11月過世的中國神童「魏永康」,在13歲就考上物理系,17歲就就高分考取「中科院」的碩博連續研究生,被公認是當時的天才。

但他的母親,從小就不讓他接觸任何「讀書」以外的事情,所以他在研究所時,因為無法自理生活、安排時間,最後遭到退學,還被整個中國社會嘲笑是「低能」。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因為他的家庭教育有問題。很多高智商的人,確實很優秀,人生很勝利啊!不過心理學家告訴你,這些人的成功,可能不見得和高智商有關。


-

【智力高 = 會做好的選擇?】

根據許多認知心理學家的研究,好的決策跟高智商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們發現,人類的大腦為了有效率地運作,絕大多數的判斷,常常是仰賴「直覺」。

如果生活中遇到所有的事,我們全部都要仔細理性思考,那應該沒有人能正常地過生活,整天思考就飽了。因此,人類的理性思考,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直覺」上。但,正是因為「直覺」扮演的角色很大,很多時候就會出現「聰明反被聰明誤」。

研究者發現,高智商的人,容易出現嚴重的確認性偏誤。因為就算他們的想法有錯,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的論點,甚至是去說服別人。

除此之外,他們也常常過度自信,因為覺得自己比較聰明,所以更不會發現到,自己的直覺可能有問題,也就更容易做出不理性的選擇。有研究發現,很多人明明智商140,卻會刷爆信用卡。

【我們的觀點】

在研究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們有點意外地發現,「智力測驗」竟然曾經被用來,做出一些非常不人道的事情。但仔細一想,我們覺得,就算是到了今天,智力測驗或智商的話題,多多少少也還是隱藏了一些階級或歧視的味道在裡面。


雖然心理學家當初開發這些工具,是為了讓人們過得更好,但無意間卻帶來新的階級和歧視。當然,智商很高,這還是滿厲害的啦。但我們認為,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長處或短處,就像有人跑比較快、有人力氣大,智商高的部分,並不需要特別放大。而且隨著相關研究越來越多,為了避免讓「高智商」這件事,反而成為決策的絆腳石。

最近幾年,在教育或職場上,已經有越來越多人,不再那麼強調「智商」的重要性,而是更看重像溝通、情緒管理,或團隊合作之類的綜合能力。

那我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滿好的方向,因為當大家逐漸破除對於智商或智力的迷思,那些原本會衍伸出的歧視問題,或許也有機會跟著慢慢減少了吧!

-

那麼,今天我們想要來問問大家,如果可以選擇,你會想成為一個高智商的人嗎?
A. 當然想,智商不夠好痛苦
B. 我才不要,有些事情不要懂才會過得比較快樂
C. 無所謂,能夠把生活過好比較重要
D. 其他,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智力測驗」!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16型人格」以及「體適能測驗」的相關影片;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
【 本集參考資料 】

→智商-維基百科:https://bit.ly/3ozxqIs
→【考軍校】先過智力測驗這關再說-大學問:https://bit.ly/3oHDwql
→聰明未必是件好事 高智商也有不幸-BBC:https://bbc.in/303N9G4
→從天才跌為凡人 中國「東方神童」病逝年僅38歲-中央通訊社:https://bit.ly/3EDOT7W
→智力測驗的黑暗歷史-TED-Ed:https://bit.ly/3ov09xT

【 延伸閱讀 】

→淺談智力-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心理師 張維鈞:https://bit.ly/3dy6gLM
→魏氏智力測驗之指數與分測驗分析:https://bit.ly/3DzsLKK
→加入台灣門薩-台灣門薩:https://bit.ly/3oz1ovZ
→心理測驗從何而來 又往何處去?鮮為人知的心理測驗史-聯合新聞網:https://bit.ly/3rMDAXM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核四安全嗎?重啟到底划不划算?核四公投懶人包(下集)!《2021公投指南》EP005|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