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8.10.17

什麼?說謊一定是錯的?到底是哪位哲學家這麼嚴格?|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43 如果有人來敲門⋯⋯
01:18 康德真的很嚴格:絕對不能說謊
01:25 道德正確的行為能通過普遍化測試
02:13 康德論證說謊絕對是錯的
03:15 理性的人應遵守通過普遍化測試的行動準則
03:40 如果說實話害朋友被殺,錯不在你
04:25 康德認為行為對錯的重點不在行為結果
04:41 道德要求我們對人性尊嚴要有基本尊重
05:11 他人可能成為「手段」,但同時要視他為「目的」
05:24 舉例說明何謂把他人「純粹當手段」與「同時當目的」
05:50 欺騙他人是純粹把對方當手段,所以是錯的
06:12 小結&提問
06:51 趣味小活動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七分鐘的時間!
和大家一起聊聊「說謊一定是道德上錯誤的行為嗎?」

-

你還記得最近一次說謊是什麼時候嗎?你當時是因為什麼原因而說謊呢?

人們說謊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害怕受到處罰,或是為了做一件好事。雖然大多數人都同意說謊是不對,但有些時候人們也會覺得說謊沒有問題,例如善意的謊言、或是知道說謊能帶來比較好的結果。那麼說謊是不是有時會變成正確的行為呢?

這一集我們就要來聊聊這個話題,而我將介紹哲學家康德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

【如果有人來敲門⋯⋯】

首先要先請大家想像一下,今天你在客廳看電影看到一半,忽然聽到有人按門鈴跟很急促的敲門聲,開門後發現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他說他正被一個人追殺,所以需要躲到你家,於是你就開門讓他躲進你的房間。

又過了一陣子,門鈴聲再度響起,這時對方是個面目猙獰的壯漢,手上好像還拿著尖銳的攻擊性武器,而他向你詢問起朋友的行蹤、確認有沒有跑到你家。這個時候,你應該對他說謊、藉此保護你的朋友嗎?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時候應該說謊,畢竟保護朋友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

【康德真的很嚴格:絕對不能說謊!】

不過,近代著名的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就反對這種觀點,他認為我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說謊。

康德為什麼這樣主張呢?因為對康德而言,我們要評斷一個行為在道德上該不該做,是要看這個行為背後依據的是什麼樣的行動準則。而如果這個行動準則可以通過「普遍化」的測試,那麼它在道德上就是正確的。但如果不能通過「普遍化」測試,它就是錯誤的行為。

那什麼是「普遍化」測試呢?簡單來說,就是去想想看:如果每個人在這個情境下都這樣做,會怎麼樣?

康德認為,如果你設想每個人都在同樣處境下採取相同的行動準則,最後卻發現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自己一開始的目的就無法達成,那麼它就不能通過「普遍化」測試,因而不是道德正確的行為。而對康德而言,說謊這件事背後依據的行動準則並沒有辦法通過「普遍化」測試,所以說謊必定是錯誤的。


-

【康德論證「說謊絕對是錯的」】

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概念。

假設有一個人急需用錢、而且必須跟其他人借錢,但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還錢,同時也知道除非自己承諾會在一定時間內還錢,否則其他人不會借自己錢。這個時候,如果他對人說謊、在明知沒辦法還錢的情況下做出假承諾來借錢,在道德上會是正確的嗎?

康德認為,這只要看能不能通過「普遍化」測試就知道答案。我們可以試著想像,如果每個人在這種處境下都會做出假承諾借錢,那麼在這樣的世界當中,承諾將變得無效,沒有人會再相信承諾,這將導致我們再也無法透過假承諾借到錢。

也就是說,「缺錢時透過假承諾來借錢」這個行動準則如果普遍化,將導致行為者沒辦法達成原先的目的,因而造成矛盾,所以這個行動準則沒辦法通過「普遍化」測試。也因此,這個行動準則是錯的,這同時意味著說謊也是錯的。

所以對康德來說,道德正確的行為是「你願意所有人在這種處境下都會這麼做的行為」。

此外,只要一個準則能通過「普遍化」測試,就代表大家能依照這樣的準則行動,而且不會產生「無法達成目的」的矛盾,因此它是合乎理性考量的行動準則,所有理性的人也都應該遵守。

這就是康德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說謊的理由,因為不管當下說謊的結果是好還壞,說謊終究沒辦法被成功的普遍化,所以是絕對錯誤的行為。


-

【康德認為「行為對錯的重點不在行為結果」】

回到一開始的例子,你可能還是會問:如果當下我們誠實的告訴對方朋友躲在自己家裡,結果害朋友被殺,那這樣自己不就變成幫凶、應該為朋友的死亡負責?

針對這種質疑,康德的看法則是:即使你告訴惡煞真相,你也不一定會害到朋友,因為你的朋友也可能早就因為害怕而又偷偷跑出去。而如果說出真相後真的害到你朋友,你也不需要為這樣的結果負責,畢竟你只是盡了自己應該說實話的本分而已。

但如果你選擇說謊、欺騙惡煞說你的朋友跑到附近公園,而且你的朋友也因為害怕而擅自跑到公園,那麼如果惡煞最後在公園殺了你的朋友,這時你就得為這樣的結果負責,因為你沒有選擇原本應該遵循的行動準則。

簡單來說,康德認為我們沒辦法控制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而當我們面臨一些道德相關的處境時,應該考慮的是自己有沒有遵循可普遍化、合乎理性考量的行動準則,而不是衡量當下怎樣做才能產生比較好的結果。


-

【康德對人性的尊重】

另外,其實還有另一個理由可以說明為什麼康德認為說謊是錯的,那就是說謊是把對方當作「實現自己欲望的工具」,而這違反了對「人性尊嚴的基本尊重」。

康德認為「人」作為一種「理性個體」,所擁有的「人性」具有絕對的內在價值,所以必須被當作「目的」來對待。也就是說,人類是具備尊嚴的存在者,所以我們在對待任何一個人的時候,都不能「僅只是」把對方當成實現自己欲望的工具,我們必須「同時」把他視為值得被尊重的個體。

值得注意的是,康德事實上不否認人跟人相處的時候,有時對方會變成自己實現某個目的的「手段」,只是他的重點在於我們要「同時」把對方當作「目的」來對待,否則在道德上就是錯誤的。


【舉例說明何謂把他人「純粹當手段」與「同時當目的」】
舉個例子。當我們付錢搭計程車時,邏輯上司機確實是協助我抵達目的地的工具。

但如果我們付錢的時候是用粗暴的方式把錢丟到司機身上,那就是不尊重他的人性尊嚴,只把對方當工具,所以在道德上是錯的。而如果是用很有禮貌的方式給錢、並向他道謝,那就是「同時」尊重他身為一個人的尊嚴、「同時」把他當作目的來對待,因而是道德上正確的行為。

從這樣來看的話,在剛剛好友被追殺的例子中,如果對那名惡煞說謊,目的就是要欺騙惡煞來實現自己「拯救朋友」這個目的,而在這個意義上也是把對方「純粹」當作實現自身欲望的工具,所以是錯誤的行為。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康德認為道德正確的行為也必定不能缺少「把對方當作目的來對待」這個精神。

【小結&提問】

好的,這一集介紹了康德對說謊的看法,你還喜歡嗎?
關於說謊這件事,其實還可以用不同的哲學觀點來看,有機會我們會再繼續聊聊哦!

-

那最後就來問問大家:你認同康德說的,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說謊嗎?說說你的看法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支影片,以及想讓更多人了解關於說謊的哲學問題,歡迎留言並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知道!
我們將在每週七天,每天七點,用七分鐘的時間,跟大家聊聊各式各樣有趣的生活議題!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下次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哲學的 40 堂公開課》 - 第 20 章「要是每個人都這麼做呢?康德(二)」:https://bit.ly/2y1pJiL
《基本倫理學》 - 第 3 章「康德的道德學說」:https://bit.ly/2EteUwp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 第 5 章「重點在於動機/康德」:https://bit.ly/2EteUwp
林正昊/善意的謊言錯了嗎?為什麼康德絕對不說謊?https://bit.ly/2RXI6yj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在咖啡廳真的能提高工作成效?揭開3個幫助創意思考的關鍵因素!|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