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 【 但,真的不管什麼情境,相處久了,就可以日久生情嗎? 】
02:14 【 或許這時候我們可以先退一步想想,「感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
03:36 【 那,「陪伴的不可替代性」又是什麼呢? 】
04:27 【 我們也可以用愛情三元論,來看看日久生情的不同面向。 】
06:23 提問TIME
06:3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7分鐘的時間,來和大家聊聊~「感情真的能日久生情」嗎?
-
這個主題說起來也是蠻無意間,當時完全不知道要寫什麼題目,於是就自暴自棄開始跟部門同事瞎聊,就聊到怎麼跟現在的男女朋友在一起,結果好多人是「日久生情」,像是學長學妹阿、同班同學啊,總之時間長了就自然而然在一起了。那如果你也好奇日久生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歡迎跟著我們一起往下看~
好的,於是經過四處訪問,也查了一下資料,我們在這集會把「日久生情」做出這個定義:
「一開始對這個人並沒有喜歡的感覺,隨著相處時間增加,漸漸對他產生好感而在一起。」
-
【但,真的不管什麼情境,相處久了,就可以日久生情嗎?】
有些人的確是支持日久生情很容易會發生的。為什麼呢?支持的人認為這很好理解啊,相處久了就喜歡上對方,本來就是「熟悉的最對味」的例證嘛!
而且這點也可以用心理學家喬札克提出的「單純曝光效應」來理解。單純曝光效應又被稱為「熟悉定律」,為了驗證這個理論,喬札克找來一群大學生,讓他們在同樣時間內注視固定張數,但不同臉孔會隨機出現的連續照片。而同一張臉孔在不同學生面前,有時會出現高達二十多次,有的只出現1、2次。
實驗結果發現,當一個臉孔出現的頻率越高,大學生對那張臉孔的好感度也會增加,喬札克因此將這個現象稱作「單純曝光效應」。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時不時的出現在你面前,而且第一印象也還不差,那時間久了跟他越來越熟悉後,很容易會越看越順眼,自然會產生好感。
但也有人不認為這樣就有辦法日久生情。反對的人認為,這就像傳接球一樣嘛,如果沒有任何一方先把球打出去,釋出「我喜歡你」的訊息,讓對方把球打回來,那其實就等於雙方選擇各自待在平行線,那就不可能有任何交集,最多就只能維持在朋友關係而已。此外,「這個人是不是你的菜」,其實剛見面的時候,潛意識就已經先幫你「分類」了。一旦潛意識已經把這個人分類到「不可能喜歡」的籃子裡,基本上就不太可能日久生情了。
上述正反理由,看起來好像都有點道理?
【或許這時候我們可以先退一步想想,「感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我們查了一下資料、同時還很訪問了辦公室有男女朋友的同事們後,我們發現基本上產生感情的關鍵大概不脫以下這兩個。第一、涉入程度高
第二、彼此的陪伴有不可替代性
-
先來看涉入程度是什麼。
這邊先用社團活動來說明。假若你跟心儀對象常會在社團活動結束後相約去買飲料,結果意外發現他跟你一樣都愛加珍珠。像這種比較細節面的個人特質,可能就會在你心裡產生「哇!他跟我有點像」的「好感共鳴」。
於是,下次在買飲料的時候,兩個人開始會先問問對方要不要順便幫買一份,這就從單純的「買自己的飲料」變成了「買自己的飲料時順便問對方要不要喝」,產生了「涉入程度」的提高。
而隨著涉入程度不斷提高,再加上長時間相處的助力,雙方很容易會從「有好感」進一步發酵成「感情」。也因此,涉入程度在心理學家薛瑞夫的定義下,指的是「一個人因為某個刺激引發的內心感受,並且意識到對自己的特殊意義」。
意思就是我們會因為特定的人事物,引發心中不同程度的「共鳴」。同時,當這些人事物,跟自己有「類似」之處,像是兩個人都愛看泰國恐怖片、或是都在熱音社團,像這些情境都有助於提高涉入程度。
-
【「陪伴的不可替代性」又是什麼呢?】
想先問問大家,不曉得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感覺,同樣的事情,跟某個人一起做就是比較開心呢?像這種感覺就是常見的日久生情「觸發機制」,而這個機制通常會以「長時間相處」作為起手式。比如像剛剛提到一起參加學校社團啊、看電影啊,長時間下來,彼此就會建立一定的默契,習慣在某個時候會想到對方,或是做某件事的時候一定要有對方在。一旦其中一方突然打破這個默契,比如說每天都會打電話說晚安,突然在某一天停止了,那可能會引起另一方覺得奇怪,接著開始思考,究竟是習慣這個人的陪伴,還是其實真的喜歡上他了。那經過反覆思考後,如果漸漸意識到對方的存在真的具有一種「不可替代性」,那就有機會從「習慣陪伴」慢慢累積成「感情」。
【我們也可以用愛情三元論,來看看日久生情的不同面向】
心理學家史登伯格提出的愛情三元論,包含了:第一、激情,來自於性的需求,渴望與另一方發生關係。
第二、親密,兩個人相處時感到幸福愉快,並且能互相扶持
第三、承諾:決定愛對方,並保護這份關係
這三個元素雖然無法涵括感情中各種複雜的需求考量,但大體上是最常見的三種需求面向。
如果在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在這三個面向的投入,剛好是符合自己的需求,也更有機會可以日久生情,進一步變成穩定交往關係。換句話說,當上述這三個要素長期不平衡,比如說其中一方遲遲無法給出「承諾」,進入穩定交往關係,那很容易從「日久生情」變成「日久見人心」,造成關係的崩解。
那身為一個幼稚園就談戀愛的人,我是覺得日久生情是有前提存在的。就我的觀察,常聽到有些人被問為啥單身,會回答說:「有緣分的話,相處久了自然就會在一起嘛」。「緣分」再加上「自然而然」,這種日久生情有點「佛系」啊!真的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有辦法日久生情嗎?如果什麼都不做只等著日久生情,那感覺有點像是把發球權給別人了。
就我自己的觀察,感情其實很像是一個球賽,雙方在一來一往的傳接球中,去創造更多互動了解對方,也讓對方知道跟你在一起可能有哪些不錯的地方;那如果只等對方示好,你才有動作,在這個賽局中就只能被動的跟著對方的反應而做出選擇,很有可能對方甚至會解讀成你根本對他沒意思,而早早結束這局去尋找下一個人。
歸根究底,日久生情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靠彼此「努力想了解對方」,並且適時「回應對方的需求」,有這樣的基礎,再加上時間的催化,比較有可能讓對方有動機想要維持這個關係,進一步發展成感情,不然佛系戀愛應該只有金城武做得到吧~
-
那最後就來做個意見調查啦~就你自己的看法,覺得感情到底可不可以日久生情呢?
A:可以
B:不行
C:其他
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答案~
-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日久生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此外可以點這邊,看看「高中應該多讀書,大學再來談戀愛」到底有沒有道理;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p.64
→ 神經學者:愛情藥水10年可成真:https://bit.ly/2HdcOlJ
【 延伸閱讀 】
→ 單純曝光效應:https://bit.ly/2CVxt9o
→ 為何會拿好人卡(四) 共謀、涉入度、阻力最小的路:https://bit.ly/2C7B3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