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8.09.29

想當一灘爛泥錯ㄌ嗎?害怕努力後卻失敗的你該認知的自我挫敗行為!《 七七心理學 》EP003|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16:考前臨時抱佛腳失敗的話,志祺會?
00:39:明知該做什麼,但就是不想做QQ
00:57:原來這種爛泥狀態是自我挫敗啊
01:34:導致自我挫敗的三個原因
01:52:故意不盡力去做,也是自我挫敗行為?
02:24:啥?悲劇英雄情結也跟自我挫敗有關係?!
04:06:因為無助而出現自我挫敗
05:22:其實在感情中也會出現自我挫敗行為哦
06:52:志祺立馬為您示範他的自我挫敗行為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7分鐘的時間!
從習慣性拖延,來和大家一起聊聊「自我挫敗的行為」吧!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歐?明明再一個禮拜就要期中考,但想到有那麼多書要讀,就覺得好煩R,結果反而先去看還沒追完的銀魂;就這麼一直逃避到考試前兩天,才開始熬夜讀書。但可想而知,考出來的成績,果然差到讓你想立刻飛奔回家攔截成績單。

覺得這個情形似曾相識嗎?像這種「明明知道目標是什麼、該做什麼去達成,卻選擇什麼都不做,眼睜睜看壞結果發生」,這可能是一種「自我挫敗行為」哦!

那麼,到底什麼是自我挫敗行為呢?


-

【「自我挫敗行為」的定義】

自我挫敗行為,在社會心理學中,被視作「自我設限」的心理下會出現的行為模式。實際上來說,就是會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來傷害自我表現。

比如說明明週五之前應該要交出報告,結果就一直把這件事拖延著,眼睜睜讓這件事超過死線。又或者好不容易研究所課程都修完了,結果論文進度卻一直拖著,導致功虧一簣;像這類「故意超過死線」、「故意讓事情功虧一簣」,都是常見的自我挫敗行為。

嗯,超過死線的部分,有種熟悉的感覺啊!這樣看起來,自我挫敗行為似乎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普遍。而且,就算是平時表現很好的人,也可能會有類似的行為。

-
但,為什麼會出現自我挫敗行為呢?
我們整理出三個原因,分別是「害怕盡力後失敗」「悲劇英雄情結」,以及「缺乏成功典範」

【害怕盡力後失敗】

首先來看第一個原因:害怕盡力後失敗。

有些人過去曾經被稱讚或曾證明自己能力很好,之後為了繼續維持這種「優秀」的形象,就會刻意不盡力去挑戰困難的事。因為他們害怕一旦盡力去做之後,結果卻不理想;那這樣「優秀」的形象就會破滅。於是其他人看到他發生這種有點離譜的失敗,就會覺得說「他只是沒有盡力而已,其實他能力還是很好的」。

那時間一久,他們漸漸就會習慣做任何事情都不盡全力,這樣就可以一直用「我只是沒有努力」這個理由,讓自己忽略掉「失敗」這個事實,繼續沈浸在過去的榮耀中。嗯,看起來有點像在找藉口啊!


-

【悲劇英雄情結】

接下來我們會接著用第二種原因「悲劇英雄情結」,來討論這種自我挫敗行為。

基本上悲劇英雄情結是一種「對於現實缺乏基本認知,也無法調整自我行為」的狀態。意思就是,明明就是自己沒盡力而導致失敗,但這些人卻無法認知到這個現實,反而會解釋成這一定是命運在捉弄他;那既然人是無法跟命運抗衡的,不如我就這樣繼續過下去吧,於是再也不想檢討自己,也不想嘗試改善。

而這種「我不能控制」的態度,也會讓這些人認為自己的失敗跟一般人的失敗不同,是我自己不可控且無法脫身的,甚至有些人還會在陳述的過程中表現出優越感。

不過,如果沒有改變想法,最後就可能會越來越沈浸在失敗的故事中。有的人甚至還會刻意去製造更多類似的失敗,來引起別人的同情。


-

【缺乏成功典範】

然而,剛剛提到的兩個自我挫敗原因,他們對於怎樣是「成功」,其實都有個概念在,只是不願意去嘗試;但接下來要談的第三個原因「缺乏成功典範」,正好是相反的,他們對於怎樣算是「成功」,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去想像。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的自我挫敗行為,可能來自於成長環境中不曾出現過成功典範。於是讓他們不會知道說「原來這樣做就有機會成功」;同時,也沒有人引導他們探索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事。

於是,當他們遭遇到重大失敗的時候,就會不知道該怎麼重新爬起來,也不知道如何改進,最後就會感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辦法有進展,乾脆就不去做了。

-
好,我們整理出三種自我挫敗的原因,嘗試解釋為什麼會有自我挫敗的行為。這些原因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會讓當事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感覺自己不應該或沒辦法做任何事情,所以反而變成置身事外的人。

這個感覺,跟「無助」的感覺有一點像。而心理學家塞格利曼,也是這樣想的。


-

【因為「無助」而出現自我挫敗】

他認為,當一個人長期陷入被動或無助的情境下,會感受到他們已經無力去改變情況,而且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心裡那種越來越強的無可奈何,可能會使他們放棄去做任何改變。

而塞格利曼也透過一個叫做「習得無助」的實驗去驗證這個理論。

這個實驗找來兩組狗狗接受電擊測試,第一組狗狗在電擊的時候,只要壓一個板子就可以不用再被電擊;另一組狗狗,則是被研究人員隨機決定要不要繼續電擊,因此第二組狗狗不管做什麼舉動,都無法知道這個舉動究竟能不能讓他們躲過電擊。

接著到了隔天,兩組狗狗都接受另一個逃避電擊的實驗。他們被放在一個籠子,籠子中間有一個隔板,當狗狗被電擊的時候,只要跳過隔板就可以逃避電擊。然而實驗結果發現,第二組狗狗卻完全放棄努力,選擇躺下來接受電擊。

根據這樣的結果,塞格利曼認為第二組狗狗,在一開始的電擊實驗中,嘗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想逃避電擊,卻還是失敗,這種被電擊的巨大痛苦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一種強烈的無助感;這就導致他們在第二次的電擊實驗中,再次回想起這個強烈的痛苦和無助,乾脆就選擇不做任何的嘗試。


-

【其實在感情中也會出現自我挫敗行為哦】

第二組狗狗的行為,其實在人類身上其實也不陌生。例如經歷痛徹心扉的失戀後,有些人就會選擇不再走入任何關係;或是在好不容易又重新開始新的關係之後,因為太害怕過去的慘烈分手再度上演,乾脆自己做些惹對方生氣的事,讓對方主動提分手,這樣就可以對自己說,「你看吧,你就是註定會被分手」。

所以,從實驗結果擴大解釋一下的話,或許曾遭遇過重大的失敗,就可能會讓人學到無助的感覺,並開始有自我挫敗的行為喔。

【志祺立馬為您示範他的自我挫敗行為】

好,那最後來聊聊我的看法吧。

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無助的時候,因此也可能多少會有一些自我挫敗的行為。不過我認為自我挫敗的行為,其實也跟社會的單一價值觀有關係。

當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越來越單一,像是賺很多錢年薪百萬等等的,但能做到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其他人就可能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而產生無助的感覺,並更進一步出現自我挫敗行為。

-

或許大家有空時也可以回想看看,自己或是身邊的人是否曾經出現過自我挫敗行為呢?當時又是做了什麼呢?
如果不介意的話,也可以留言跟我們分享,大家一起互相提醒哦~

最後,如果你覺得這次自我挫敗的議題蠻有意思,也歡迎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知道!
我們將在每週七天,每天七點,用七分鐘的時間,跟大家聊聊各種有趣的生活議題!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下次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讀書治療對國中低成就資優生之個案 輔導研究:https://goo.gl/zUhfrv
→《社會心理學》 五南出版 p.119
→ 一再重複自我挫敗的做事方式,你是「自我設限的高潛質族群」嗎?:https://goo.gl/aaPwza
→ 【心靈馴獸師】你是否在等待一場華麗的失敗:談「悲劇英雄」:https://goo.gl/zwk56g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司令台、升旗典禮都跟軍隊文化有關?聊聊台灣校園中的軍隊文化與它的產地!|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