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 【什麼是「中立客觀」】
02:29 【為什麼人們會想要求媒體「中立客觀」?】
03:25 【一味的「中立客觀」可能有問題】
04:44 【承認吧!其實我們都有偏見】
06:17 【我們的觀點】
09:29 提問與結尾
09:5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7又2分之7分鐘的時間,跟大家一起來聊聊什麼是所謂的「中立客觀」吧!
-
歡迎回到「生難字彙大辭海系列」,這陣子我們開始和一些政治人物合作,也做了不少敏感的話題,所以在下面的留言區,也越來越常看到有人批評我們,像是:你這個偏頗的綠蛆頻道,想帶什麼風向!藍軍的人,不要出來反串假中立啦!
啊這些東西,我看了真的是???忍不住都會笑出來~大家的人生也太複雜了吧!!有時候我會直接回覆這些留言,跟他們說這世界上應該沒有真正的「中立客觀」;有時候我不方便打太多字,就會跟他說愛你。但後來想想,簡單幾句話好像很難把觀點說清楚,所以今天我們乾脆就直接來做一集,讓大家來尬聊「志祺七七到底是不是一個中立客觀的頻道」?
-
【什麼是「中立客觀」】
按照慣例,在開始討論之前,先來看看今天這個題目的定義是什麼。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中立」的意思是站在對立的兩邊中間,不偏袒其中一方。通常延伸出來的意思,也包含了不對任何一邊進行表態。至於「客觀」的概念就比較抽象一點,所以我先從「主觀」來說起。所謂的「主觀」,就是一個人的「主體觀點」,例如我手上的這個抱枕,從你們的觀點來看,它是長這樣;但從我的角度來看,它卻是長這樣;而且距離不同,看起來的樣貌也不一樣。也就是說,當我們站在不同角度或身分,就會對一個事物產生不一樣的「主觀」印象跟感受。
那「客觀」就是相對於「主觀」的概念,從外在的、客體的角度來觀察。客觀的觀點,就是「沒有一個特定視角」的觀點;而「客觀」的事實,就是不管人們從哪一個角度來看,也都可以得到一樣的結論。有人認為,如果評論的時候想達到「客觀」的境界,就必須要把自己的距離拉開,用一種中立的態度、從不同角度來觀察,才有辦法看到一個事情真正的樣貌。
但,這樣做就能讓自己變得「很客觀」嗎?我不確定,所以我現在決定再多用一個「哲學」的角度來看看,什麼是「客觀」。在哲學的分類裡,主觀的東西指的是人類的內心世界,例如喜、怒、哀、樂等情緒或感受;而客觀,則是獨立於個人心靈之外的事物,例如大自然的存在、生物的行為等等。所以,從這裡我們就能發現,其實人類恐怕真的很難達到所謂的「客觀」。
【為什麼人們會想要求媒體「中立客觀」?】
最早以前媒體的功能,可能只是要告訴我們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事;但現在要得到消息已經變得太簡單,面對這些爆量的訊息,大家反而需要由媒體來幫忙把關,篩選出重要、而且正確的資訊。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媒體的立場偏頗,就可能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對新聞內容加油添醋,誤導閱聽人的視聽判斷;嚴重一點的,甚至還會不惜扭曲事實,撕裂人際之間的信任,浪費資源、造成社會動亂。這種時候,一個公正客觀不偏頗的媒體,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他們不只可以傳遞正確訊息,相對來說,還能減少猜忌和不必要的溝通成本,安定人心,促進社會良性對話。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人們會這麼迫切追求「中立客觀」的新聞,可能有一部份是來自於心裡的「資訊恐慌」,因為自己難以判別,而且厭惡假新聞所帶來的那些負面效應,所以就非常渴望有一個中立客觀的媒體來幫忙解答。
-
【一味的「中立客觀」可能有問題】
說到這裡,相信所有人都認同,媒體在傳遞訊息的時候,應該要盡可能維持中立的角度。但是,到底什麼樣的報導算是中立客觀呢?我舉個例子,假設今天某A黨說,太陽是從東邊出來;但某B黨卻說,我主張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於是某新聞就下標:「兩大黨對於太陽升起的方位還無法取得共識」。請問大家,你覺得這算是一個中立客觀的報導嗎?表面上,這很中立客觀沒錯,因為它的確說出了「兩黨沒有共識」的這個事實,但,怎麼好像有哪裡怪怪的吼?它的問題就在於,明明某B黨就是在睜眼說瞎話,但媒體為了避免表態,就刻意用這種「中立到不行」的文字來敘述,反而可能會誤導觀眾,以為兩黨又在惡鬥,在「兩黨一樣爛」的心態之下,就跑去相信「太陽是從南方」出來的第三方說法,結果反而離真相更遠。
這個案例,看起來可能有點極端,但它同時也提醒我們:中立客觀並不是至高無上的教條,如果過度追求,搞不好還會造成反效果。就像剛剛說到,現在大家對媒體的期待,除了正確報導以外,也非常需要他們幫忙淘汰垃圾訊息,篩選出真正有意義的內容。但要做到這件事情,「中立客觀」其實還是有極限的,因為,光是「篩選」的這個行為,就是一個涉及主觀的判斷。
-
【承認吧!其實我們都有偏見】
說到這裡,我們好像不知不覺又再度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類真的很難用「完全客觀」的方式生活。因為就算我們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用別人的腦袋來思考事情,也不可能真正體會到別人心裡的情緒或感受。除了剛剛哲學對客觀的定義之外,心理學領域也做過很多實驗,證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偏見和認知偏誤,例如我們之前在「孫安佐」那集就曾提到不少心理效應,這些東西都很有可能影響我們的判斷,讓我們距離真正的客觀,越來越遠。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覺得公視是目前臺灣少數,真正讓人覺得幾乎可以完全信賴的媒體,但即使是公視,當他們要選擇做什麼新聞、或決定要製播什麼節目內容的時候,也還是包含了不少主觀的部分。
但,為什麼他們的內容,還是普遍都被大家覺得很客觀呢?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報導的時候,都非常強調要提供客觀資訊,而不是主觀解讀的語句,就算有,也不太會出現明顯的邏輯謬誤,而且他們還會提供多種可供對照的立場,讓觀眾有自行判斷的機會
事實上,所謂的「主客觀」並不是完全線性對立的兩極,而是一種光譜。那既然是光譜,差別就是「濃度」的問題,主觀成分越高的人,就越接近所謂的「完全主觀」,從「完全主觀」到「絕對客觀」之間,有更大一部份是屬於「相對客觀」或「相對主觀」的。
在公視的例子當中,他們示範了,雖然媒體工作者還是難以完全屏除心中的主觀偏見,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降低自身的主觀濃度,選擇用「接近客觀」的方式來敘述一個事件。
【我們的觀點】
雖然每一個人,都很渴望看到中立客觀的媒體,但因為大家出生在不同的環境,經歷過不同的人生,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思想價值,所以對於所謂的客觀中立,一定也會抱有截然不同的想像。換句話說,判斷別人客不客觀的標準,有時候可能也跟自己的立場到底踩在哪一邊,息息相關。因此,我們覺得,過度期待一個媒體應該要嚴格遵守所謂的「中立客觀」,搞不好更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要求。之所以會這樣說,並不是我們打算完全放棄追求這一套標準,而是我們意識到,把中立客觀無限上綱,甚至當成最重要的目標,可能會帶來其他的問題。就像剛剛「兩黨對於太陽升起的方位還沒有共識」的例子,就是一種標準的鄉愿新聞。當它把「中立客觀」當成傳遞資訊的目的,迴避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無法對於後續的公眾討論,帶來任何正面意義,這種「為了中立而中立」的報導,就有一點本末倒置的感覺。
我們認為,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來解讀一個議題,是為了讓我們更有機會、更接近事情的全貌,也有助於找到一個顧及全面的解決方式。也就是說,中立客觀應該是每一個閱聽人在理解事情的方法,而不是我們傳遞資訊的目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覺得,承認自己其實很主觀,或許也不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為覺得自己最客觀、最聰明的人,大概永遠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有需要去看看別人的想法;但相反的,一旦我們認清了,自己是一個有偏見、觀點不夠全面的人,就會更有動力去傾聽不同立場的聲音,然後透過理解和討論,我們也就更有機會接近客觀的事實。
而討論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且勇敢說出自己的主觀想法,讓別人也有機會看到不同的觀點。所以,志祺七七從來都不會強調自己是一個中立客觀的頻道,雖然我們會做一些看起來很中立客觀的事情,像是多方求證、收集不同觀點等等的。但除了這些,我們通常也不會吝於表達自己的主觀想法,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要讓大家知道,有人想的、在意的,可能都跟你完全不一樣。或許有人認為,我們只要做到分享客觀事實就好啦,沒必要又把自己的觀點丟出來,這樣搞得很像在假中立、帶風向。
但我們認為,客觀理解事情固然很重要,但做出判斷、然後實際行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只要有獲得夠多的資訊,也掌握到事情的邏輯和來龍去脈,我們從來都不會迴避表達自己對某議題的立場。至於,那些被我們影響到的觀眾,到底要怎麼辦?umm….這個嘛,我想,就像剛剛說的,「中立客觀」應該是閱聽人在理解事情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所以,如果當你發現一個媒體沒辦法給你很多觀點的話,那就應該要讓自己去找到更多觀點來看,這個真的不能懶。
這就像民主政治,即使我們已經選了一個看起來很棒的人,也還是要時時保持清醒、好好監督他;同理,就算你已經找到一個看起來超棒的媒體,也還是要記得多思考、多查證,強迫自己去分辨,什麼東西是屬於客觀資訊、什麼又是主觀的解讀。因為一旦我們懶惰了,就等於是放任別人幫自己做一切決定,但這些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其實最後也都還是你自己在承擔啊!所以,真的不要懶惰了,勇敢為自己的媒體識讀負責吧!
-
好的,最後來問問大家,看完這集之後,你還覺得志祺七七是一個中立客觀的頻道嗎?
A. 是
B. 不是
C. 其他,留言告訴我們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這世上真的沒有客觀中立」!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什麼是意識形態」和其他生難字彙大辭海系列影片;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我也想客觀,但臣妾做不到啊!——《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https://bit.ly/2utVXlo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https://bit.ly/2NMa11i
→ 讓自然自己說話?客觀、中立與理性:https://bit.ly/2HF8eMo
→ 趙思樂:書寫抗爭並非客觀中立,而是誠實和清醒:https://bit.ly/2U1z5rR
→ 你對「主客觀」的解讀正確嗎?差別不只是中不中立、公正與否:https://bit.ly/2HERMvG
【 延伸閱讀 】
→ 維基百科討論:中立的觀點:https://bit.ly/2FxShFB
→ 好人怎麼會幹壞事?不自覺的偏見,源自大腦無法控制的「隱性歧視」:https://bit.ly/2HR7YZZ
→ 停止偏見的第一步:承認自己的刻板印象,別再裝好人:https://bit.ly/2FtjWpA
→ 你未必認識真正的自己,那些我們不願面對的隱性偏見:https://bit.ly/2YlxDjh
→ 18個認知偏差影響你正確判斷能力:https://bit.ly/2HDTduc
→ 什麼是媒體的社會責任?為菁英服務,還是為公眾服務?:https://bit.ly/2TVqszv
→ 維基百科:認知偏誤列表:https://bit.ly/2FzPaNo
→ 也論「客觀與中立」:https://bit.ly/2HR8cjN
→ 【人渣文本】真的有中立理性選民嗎?:https://bit.ly/2OmOX2P
→ 中立理性,沒有顏色?-政治性的概念與主張可能是客觀中立的嗎?:https://bit.ly/2U5DU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