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8 災害來臨時的危機與應變
02:19 目前我們都怎麼防災
03:35 現代的問題,就要有現代的解法!
05:04 民生公共物聯網如何幫助防災與緊急應變
06:48 我們的觀點
07:33 提問
07:48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七分鐘的時間,跟大家一起來聊聊「智慧防災」吧!
-
大家都知道,我們台灣是一個天然災害很多的地方,像現在夏天,很容易有颱風來襲,當颱風過境的時候,瞬間挾帶的豪大雨,常常就會造成嚴重的水災或土石流。而且,因為我們處在板塊交界處,所以三不五時也會有地震。那不管是颱風還是地震,這些天災要是發威起來,都很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像今年就是921大地震20週年,當年一分多鐘的天搖地動,就帶走了超過2400條生命。
為了避免讓這類的遺憾再度發生,現在的台灣,正在努力建立更完善的防災系統。今天的《政策翻譯蒟蒻》,就讓我們帶大家一起看看,近幾年推出的災防預警措施吧!
-
【災害來臨時的危機與應變】
不知道大家看到氣象局發布颱風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什麼呢?可能有不少人,會期待賺到颱風假,但對於住在低窪沿海地區的居民、或是必須靠天吃飯的農夫來說,這可能只是上緊發條的開始。就像剛剛說到的,颱風瞬間帶來的豪大雨,可能會讓房屋、汽機車、農作物被泡在水中,一旦洪水灌入地下道、捷運,破壞橋樑結構,也將會癱瘓大眾交通系統。而在大雨連續沖刷之下,山區土質也會鬆動,除了可能引發土石流外,大量泥沙流進河川,也可能會讓水質變得非常混濁,影響廣大民眾的用水權益。至於地震,由於它並不像颱風一樣,可以提前好幾天預警,所以強烈地震,往往會讓人更加措手不及。地震來臨的時候,最常見的災情,就是房屋倒塌、海水倒灌、停電,造成許多家電用品受損,如果當時人正在電梯裡面,那也是非常危險的。
地震發生的當下,我們常常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很多選擇、同時判斷好幾件事情。例如,到底要不要逃跑啊、跑去哪裡比較安全啊、要不要去開門或切斷電源等等的。但在危急緊張的情況之下,我們其實很容易就會失常,做出錯誤的決定或判斷,因此,要做出正確的應變,就非常仰賴平常的訓練和準備。
【目前我們都怎麼防災】
防災這件事,其實它是包含了「事前的預防」和「當下的應變」兩個層面。在事前預防的部分,像我們這樣的一般民眾,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各種正確的防災觀念,例如地震來的時候要先保護頭部、避免撞擊;颱風天要備好民生用水、乾糧手電筒沙包等等。而傳統上,我們想像政府部門在預防措施方面能做的,除了宣導正確防災觀念、建置各種實體的基礎建設以外,最重要的工作,還有提供相關的預報預警資訊。像這一兩年大家最有感的,可能就是「災防告警服務」的簡訊,但好像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收到這個通知。而且,雖然在目前的數位時代,我們可以即時監測雨量或震度,但在事發當下的瞬間,一般民眾恐怕也很難利用這些即時資訊,來讓自己脫困。
也就是說,在災害發生的當下,我們其實很難藉由政府的協助來避災,只能自求多福。唉,聽起來好像是有點絕望吼,這到底,要怎麼辦呢?俗話說:現代的問題,就要有現代的解法!或許大家都知道,我們已經逐漸要進入物聯網的時代了,如果政府能運用物聯網的技術,或許就有可能解決災害來臨時,大家束手無策的窘境。
-
【現代的問題,就要有現代的解法!】
我們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物聯網」的概念,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萬物皆可連網」。因為萬物都連上了網路,所以他們可以互相連動,不用靠人為操作,就能自己反應。例如一進家門,音響就會自己放音樂、走到哪一個房間電燈會自己打開等等。從2017年開始,我們的政府在「前瞻基礎建設」中,推動了「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它主要是在台灣各地布建「地、水、空、災」這四個民生領域的物聯網裝置,蒐集各種分散的數據,透過系統平台來串連和分析,並以此提供服務、解決民生方面的種種問題。
因為物聯網系統中的物件,可以收集資訊、並藉由資訊來判斷要不要進行特定動作。所以如果政府能運用這個技術來監測天災的相關資訊,那就可能在災害來臨的前後,提供更多協助。舉例來說,颱風期間,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即時雨量資訊,就能結合地理圖資,自動警示是否要啟動「預防淹水」的相關緊急應變措施。過去,這些事情都需要靠人類判斷才能進行,但物聯網技術可以在黃金時間迅速做出反應,加快決策的速度,也就更有機會幫助我們躲避、減緩災害的衝擊。
簡單來說,民生公共物聯網在做的,就是整合政府各部會的資源、透過物聯網的技術,來串連應用在民生公共的領域,建立一個大型的數位基礎建設。而剛剛我們提到的很多天災問題,就很有可能因此舒緩。
-
【民生公共物聯網如何幫助防災與緊急應變】
過去如果遇到緊急狀況,政府都要靠人來通知民眾避難、防災,這樣的效率,說起來,真的是非常有限。但民生公共物聯網所建立的數位基礎建設,可以讓物與物自行連結,做出最即時、最準確的緊急應變。例如水災的時候,新布建的「淹水感測器」將會即時監控道路的水位狀況,有了這些資訊,電腦就可以更精確地模擬未來的淹水情勢,如果發現狀況不對勁,政府就能立即提供淹水警示,讓民眾預先做好準備。當然,它也能幫助水利單位提早做好抽水機調度,避免來不及防洪與排水。
那在河川堤岸的部分,同樣也能利用各種感測元件,來監控堤坊的毀損程度,即時搶修避免潰堤,或是請民眾預先撤離。由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水文觀測系統,因此像是河川水位、淹水狀況等資訊,都能很快地被收集、運用,提升調度的效率。在過去,這些都是非常仰賴人力整合的事情。
而在地震的部分,這個計畫也精進了以往的地震預警系統,只要中央氣象局或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有偵測到地震波,很多地方就能即時獲得通報,並且立即做出反應。以高鐵為例,未來一旦行控中心收到警示通報,列車就會在第一時間減速急停;而有些科技園區內的機房也已經有了防震的連動設備,在收到預警時停機或減震,減低地震對機台的傷害。
未來,像這樣的物聯網整合服務,預計會持續擴大。例如即時災害資訊會自動傳到車上,提醒駕駛可以到哪裡避難;或是地震的時候,電梯可以即時停在最近的樓層等等。
【我們的觀點】
過去我自己對物聯網科技的想像,多半是比較個人或家庭的日常情境,例如會自己放音樂的音響、自己沖水的馬桶,有時候我會感覺,這些發明好像也沒有真的很實用。但後來我才知道,其實物聯網的技術,也可以被運用在防治天災,瞬間好像就變得超有意義。換句話說,其實所謂的國家基礎建設,並不只是水庫、鐵道或網路這種硬體設施而已,它還可以是看不到的數位資源。透過民生公共物聯網的計畫,過去那些分散在政府各部會手中的資源,終於可以有效整合起來,好像~也滿難得的。當然,這個計畫並不是萬能的,它背後也是有一些疑慮跟限制,那這個部分,我們過一陣子,會再做一支影片來跟大家聊聊。
-
好的,最後來讓大家腦力激盪一下,你覺得「民生公共物聯網」還有可能如何運用在防災呢?
A.淹水的時候車子自動開去安全的地方
B.地震的時候頭上自動出現安全防護罩
C.其他,留言告訴我們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物聯網技術可以如何幫助我們防災」!
此外可以點這邊,看更多跟物聯網有關的影片;當然別忘了按下logo,訂閱我們的頻道!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影像畫面引用來源 】
00:19:聯合新聞網 / 泰雅渡假村總經理李吉田提供
00:41:921大地震 | ImgBos.com
01:22:九二一大地震紀實 - 柯金源 - 數位島嶼 / 柯金源攝
01:50:維基百科
01:52:台灣時報 | 電子報 /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02:34:Yahoo奇摩新聞 / 照片源於Getty Images
03:47:FLYWHEEL
04:02:截圖自民生公共物聯網
04:49:民生公共物聯網
05:44:台北旅遊網
05:57:截圖自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服務平台
06:09:民生公共物聯網
06:19:聯合新聞網 /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07:18:截圖自民生公共物聯網
【 本集參考資料 】
→ 民生公共物聯網官網 :https://bit.ly/2LdqUlH
→ 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服務平台:https://bit.ly/2NzBTZz
→ 民生公共物聯網FACEBOOK:http://bit.ly/2IcCv2T
→ 海陸地震聯合觀測:https://bit.ly/329oRWD
→ 複合式地震速報:https://bit.ly/32cHgC4
→ 民生示警公開資料:https://bit.ly/2LdMM09
→ 災害防救資訊系統整合:https://bit.ly/2MKdxwm
→ 水資源物聯網:https://bit.ly/30HGSe9
→ 水災防災知識館-防災小常識:https://bit.ly/2ZyY5oV
→ 颱風來臨前防範措施:https://bit.ly/2ZxnaEU
【 延伸閱讀 】
→ 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競賽得獎名單出爐,成果展熱烈展出中
→ 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競賽:https://bit.ly/32ctH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