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前導
01:39 什麼是中國用語?
03:10 斯斯有三種,中國用語也有分三種
04:07 狀況一:只有單方才有的詞彙
05:26 狀況二:對於同一件事,使用不同詞彙
07:43 狀況三:同一個詞彙指的是不同的事
09:42 我們的觀點
11:23 提問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各位朋友晚上好,我是UP主志祺七七,歡迎回到我們的視頻,一起收看充滿信息的時事解析,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是「中國用語」的問題。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不知道剛剛那段開場,大家聽起來會不會覺得有點「怪怪的」呢?是的,裡面有不少的用詞,都不是台灣這邊常用的說法,而是中國那邊的用法。雖然整句話組合起來,大部分的人應該都還是能夠理解內容。但聽到這些「中國用語」後產生的「怪怪的」的感覺,卻是不少人都有過的體驗。
我們頻道的會員福利裡面有一項叫做「議題許願池」,會員們可以投票選擇最想要聽志祺七七討論的議題,那六月的許願池裡面,投票第一名的就是想要聽「中國用語」的討論,也有不少會員熱烈分享他們的各種困惑和經驗。
我們團隊自己也覺得這一題非常值得討論,尤其團隊裡面剛好就有一個糾察隊,之前我寫「Podcast大爆發時代」這集時,原本標題想放的是「播客的機會與挑戰!」,結果就被糾察隊糾正說,你這樣不行,可能會被觀眾罵說,怎麼會使用「播客」這個中國用語。所以我就改掉了。很好,志祺七七就是這樣一個「貫徹自我思想審查」,小心翼翼的頻道。
那麼,使用中國用語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大家在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嗎?所以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需要先定義一下,究竟什麼算是中國用語?
-
【什麼是中國用語?】
相信絕大多數的觀眾,都應該會講、會看所謂的「國語」吧。「國語」這個稱謂,概念上大概就是「官方語言」的意思,那為什麼我們的官方語言,會是這個呢?當初中華民國建國時,決定把它作為當時全國的正式語言,而在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灣後,也靠著高壓的手段,把它推行到全台灣,形成了很多台灣人口中習慣稱呼的「國語」。而這個「國語」呢,是屬於「漢語」這個體系的一種,是由過去的「北京官話」發展而成的。這跟現在中國人的官方語言「普通話」,基本上是系出同源,所以台灣人跟中國人,通常都可以滿順暢的溝通。
不過語言這種東西,是會逐漸發展跟演化的。不管是發音,還是詞彙,即使原本屬於同一個語系,隨著空間或時間的差異,它也會慢慢出現分岔,發展出不同的樣貌。別的不說,就以台灣這麼小的地方來看,我們從小到大都會使用的「這個東西(橡皮擦的圖)」,在台灣各地的稱呼方式,就不太一樣。有的地方會叫它橡皮擦,有的地方則是會叫它「擦子」或者是「擦布」。
所以「普通話」跟「國語」這兩種東西,雖然原本是同一個祖先,沒有什麼「中國用語」的問題,因為整個「國語」都是「中國用語」。但幾十年來,兩邊隔著一道台灣海峽,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氛圍下各自發展,兩邊的各種差異,漸漸的也就會越來越明顯。
以下我們就簡單幫大家歸類出,三種「不同的情況」。
【斯斯有三種,中國用語也有分三種】
第一種呢,是只有其中一邊才有的說法。這通常會出現在一些比較新發明的事物或流行語上面,也可能是由當地的方言演化而來的,例如說過去在中國流行的「高大上」,或者是台灣這邊才有的「8+9」,以及各種注音文,廠廠啊之類的。第二種情況呢,則是對於同一個事物,兩邊的說法不一樣。例如我們會說現在各位觀眾在看的這個,在台灣我們叫做「影片」,但在中國那邊,則是會把這個叫做「視頻」。
而第三種狀況就更複雜一點了,兩邊對於同一個事物的稱呼,不只不一樣,而且呢,其中一邊的稱呼方式,在對方那邊甚至還有另一個意思。譬如說,我們說的「馬鈴薯」,在中國那邊的名字叫做「土豆」,但在台灣,土豆的意思其實是「花生」,因為台語的花生就是叫做「土豆(ㄊㄡˇㄉㄠ˙)」。
那接下來,我們要逐一討論這三種不同的狀況。
-
【狀況一:只有單方才有的詞彙】
我們先從狀況比較單純的開始說起,也就是「只有其中一邊」才有的詞彙或者說法。由於現在網路非常發達,不同地方的人交流起來幾乎不會有什麼阻礙,所以這種狀況通常只會出現在那種,只有一方才有的事物,或者是「流行語」上面。就像剛剛提到的8+9,因為中國沒有這樣的文化,那當然就不會有相對應的詞彙去稱呼。那反過來呢,有些詞彙或流行語,原本台灣沒有,但在中國很紅,比如說skr。一旦這類的詞彙或流行語,隨著各種文化交流而被傳到台灣來,而且還爆紅的時候,就會讓不少人開始覺得,不太舒服。他們不舒服的原因,可能是覺得,啊這個東西就不是我們的啊,我們本來也不需要這個詞,你人在台灣卻一直講別人的流行語,是不是很喜歡或很崇拜那個文化啊?
不過也是有人認為,每個文化確實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東西,那其中一方使用另外一方才有的詞彙,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反而可以促進溝通的順暢跟理解。比方說之前有中國留學生到台灣的PTT,自稱自己是426,雖然...呃...他可能有一些美麗的誤會,但這種「我會用你們用的詞彙」,某些時候確實是種破冰、或者是示好的表現方式。所以那篇文底下的鄉民還紛紛跟他說,你不是426,你是好26。
-
【狀況二:對於同一件事,使用不同詞彙】
接下來這種,「對於同一件事,使用不同詞彙」的狀況,可能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多人會覺得「怪怪的」的狀況。比方說我在影片一開始講的那串開場,就充滿了這種「同實異名」的詞彙。我們就看到很多會員當時在許願這題時,就提出了一些疑惑,他們覺得這幾年一直感覺到,不論是電視媒體、或者是網路上,甚至是政府官方的文書,都看到越來越多這種「中國版」的用語,取代了我們原本的稱呼方式。明明可以講早安,卻要講「早上好」,明明叫做「影片」或是「螢幕」,卻要講成「視頻」跟「屏幕」;明明叫做「服務生」,卻要叫對方「服務員」......。這類型的狀況,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非常非常多的經驗吧。那對於這種狀況,反對的論點還滿多的。第一個是認為,在某些詞彙上,台灣的講法就比較合理、比較準確,比方說HD的影片,台灣說「高畫質」,中國說「高清」。兩個放在一起,「畫質」比起「清」這個字,描述上應該是更精準,但你卻硬要用別人的,是不是覺得那個比較好?
那這延伸下來的話,進一步可能會被認為說有「偷渡政治意識形態」的問題。由於中國長期以來都宣稱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所以跟這個主張相關的各種詞彙,就會讓台灣人特別的不舒服。所以如果有個台灣 YouTuber 說出「高清視頻」這幾個字,他大概會觸怒不少人。因為實際上,語言這東西跟你的認同,確實是很難脫鉤的,他甚至承載著意識形態。
舉例來說,我們頻道在指稱左邊鄰居時,一定都是使用「中國」,但對方跟我們講話的時候,可能多半自稱「大陸人」或「內地人」,這背後就反應出不一樣的整體想法」。那如果有台灣人一直使用內地內地,他可能就會被認為說,你是不是主張統一啊。
不過也是有人認為,有時候中國的用語,確實是比台灣的還要精準、貼切。比方說中國的「優化」這個詞,可能就比台灣的「最佳化」還要好講、好理解;「接地氣」這個說法,講起來也比「親民」還要傳神;或者是「學霸」這樣的稱呼方式也是言簡意賅好理解,那對這些詞彙,其實不用抱持著太過負面的想法,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要用,也沒有關係。
-
【狀況三:同一個詞彙指的是不同的事】
第三種狀況呢,是我們認為最應該要注意的。那就是台灣跟中國雖然用的是同一個詞,但指的卻是不同的意思。比方說「質量」,我們從小到大在物理課上面,一定學過這個詞,也背過一堆公式,裡面都會出現這個代表「mass」的m。但這個詞在中國那邊,卻同時還有著「品質」的意思,比方說他們會說「這個節目質量很好」。
另一個例子是「貌似」,這個詞指的是「長得很像」,但在中國卻變成,任何「好像怎樣怎樣」的狀況,都可以用「貌似」來講。比方說,今天貌似會下雨,或者是,這家店貌似不錯,我們去試試看。
還有一個例子是「估計」,在台灣這個詞最原本,是用來估算、推測「數量」或「時間」,譬如說我估計這一顆石頭,可能有兩公斤重。但在中國,估計的用法則同時包含了「預估」、「預計」或「推測」跟「猜測」,這些對於「事件」的猜想,所以中國可能會說「我估計明天要下雨」,但台灣比較常見的是說,「我猜明天會下雨。」、「我預測明天會下雨。」
那這類型的「中國用語」,會產生一個問題是,讓我們日常生活的溝通產生了混淆跟不精確的狀況,甚至可能會產生誤解。
比方說我們如果講,這塊金塊質量很高,那也會搞不清楚,到底是在講他物理上的質量很高,還是品質上的質量很高。又或者是在「估計」這個例子裡,如果是用「預估、預計、推測、猜測」等等,每個都有一些細微的語意差異,或者是對於這個猜測的把握度有所不同,而正是這些細微的差異,才能更精準地表達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跟想法,那如果全部都用「估計」,我們可能就會喪失這種「精準描述事物」的能力了。
但也還是有人認為,一個詞語本來就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思,而且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溝通而已,如果大家都習慣講「這個東西的質量很好」而且也清楚對方講的就是「品質」的意思,那也是不用太在意啊。
【我們的觀點】
就像我們一開始提到的,回到幾十年前,其實台灣可能根本不會有所謂「中國用語」的問題。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那時候國語和普通話應該沒差很多,一方面是當時資訊比較不發達。但到了現在,頻繁的文化交流,讓大家看到彼此的差異。對於非常在乎台灣文化主體性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最危險的時代。一方面我們能夠看到文化的差異,進而產生跟鞏固自己的文化認同,但在交流的同時,也有可能出現某一邊強勢取代另一邊的狀況,這對於好不容易逐漸形成的「台灣認同」,絕對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因此我們覺得,這些「中國用語」和「台灣用語」之爭,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認同之爭。台灣意識比較濃的人,他會比較敏感;另一邊則是覺得,沒關係啦,只是講話嘛!幹嘛這麼嚴格?不合你的意就要糾正我,你是綠衛兵嗎?這一派的人,他不一定真的比較認同中國、或想要訴求統一,所以如果你一開始就糾正他,而且還跟他說,你這樣就是統派等等等,我認為可能會讓溝通變得更困難。
這時候,我建議大家不妨把討論的焦點,先拉回到語言表達和理解的問題上。比如說剛剛講的第三種,兩邊用語的意思明顯有歧異的狀況,大家應該都比較可以理解說,這樣混用可能容易帶來困擾或不精準。那在這樣的共識上面,大家一步一步來溝通,比較不會吵架,也比較有機會達成溝通的目標。
所以呀,下次如果你覺得對方使用的用詞「怪怪的」,甚至是你很確定那是個有歧義的中國用語,那或許可以先從差異比較大的狀況著手,溫柔地提醒對方。如果你沒有把握的話,也可以直接把這支影片分享給他看
-
最後我們想要請大家分享或幫忙補充,有沒有什麼是我們沒講到,但你自己也覺得「非常有感」的中國用語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看到認同或說得很好的,也不要吝於幫他按讚喔!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一起來討論「中國用語的現象」。
此外,也可以點擊這個地方,看看「中國有嘻哈變成中國新說唱」,以及更多左邊鄰居系列的影片。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中華民國國語(wiki):https://bit.ly/3eE8xmB
→ 普通話(wiki):https://bit.ly/2DQqFwW
→ 為什麼不該在台灣用「視頻」一詞?:https://bit.ly/2ZBIus3
→ 關於中國語彙之入侵:https://bit.ly/2B6dPJQ
→ 中華語文知識庫 兩岸差異用詞:https://bit.ly/2ZzecGc
→ 中國用語入侵!還記得「高清」「內存」台灣話怎麼說?:https://bit.ly/2Zy54lg
→ 原來「狂」、「網紅」都是對岸用語!你還記得這些詞在台灣都怎麼說嗎?:
→ 指定「抖音」拍「視頻」 賴品妤斥:新北教育局領中國薪水嗎?:https://bit.ly/3jlXbay
→ 標題 [爆卦] 一個426對最近兩岸爭議的一些看法:https://bit.ly/2CalwiU
→ [問卦] 估計是中國用語嗎:https://bit.ly/2OvfT0X
→ 標題 [問卦] 最討厭的中國用語?:https://bit.ly/3eB73JY
→ 標題 [心情] 無所不在的中國用語:https://bit.ly/395e0lp
→ 【中國用語正音班/求轉噗】:https://bit.ly/2Ws2laS
→ 橡皮擦?擦布?擦子?台灣各地對這個文具的稱呼都不同?:https://bit.ly/30mOK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