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前導
01:17 高雄為什麼是高雄?
01:58 「打狗」的由來
03:16 地名通常都是怎麼命名的
05:08 有地區限制的地名
06:28 從中國遷移過來的地名
07:26 我們的觀點
09:07 提問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前陣子韓國瑜被罷免之後,立委陳以信說出口的「又高又雄」引起了一場「地名論戰」!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台灣的地名」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在 6 月 6 日,韓國瑜被罷免之後,立委陳以信在 FB上發文感嘆:「高雄的街道,曾是全台灣最貴的土地,85 大樓,也曾是全台灣最高的大樓,但在經過民進黨執政的二十多年後,高雄的風華黯淡了、繁榮不見了、外國人走了,年輕人也離開了。而且令人更失望的是,這一天高雄人再度做了決定,趕走國民黨的整骨路線,迎回民進黨的整容路線。」
而且還舉例說,以前日本人會把高雄命名為高雄,就是希望這裡能「又高又雄」,沒想到 100 年後,這個城市的下一代,居然把自己埋進歷史裡。只不過陳以信的這段感言,原本是想感嘆「罷免韓國瑜」是高雄人錯誤的選擇,但沒想到成為話題的居然是「又高又雄」,還意外地展開了地名的論戰!
-
【高雄為什麼是高雄?】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的高雄,在清領時期的名字是「打狗」(Tá-káu),而台灣被日本統治之後,這樣的稱呼也被延續下來了。只不過 1920 年的時候,日本決定要把台灣行政區劃做個大改變,因此也把很多原本的地名一併改掉了,舉例來說,因為 Tá-káu 的音跟日文的 takao 很像,所以日本人就把日本京都 takao 地區的漢字拿過來用,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高雄」。
而且,同一時期被日本改名的地名還有很多,像是現在的板橋、松山、瑞穗、民雄都是當時改的名字。
【「打狗」的由來】
但以前的高雄為什麼會被稱為 Tá-káu 呢?這其實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日本的 人類文化學 學者 伊能嘉矩 認為 Tá-káu 這樣的稱呼也是被漢人音譯過的,他推論這個名稱應該是源自於當地原住民 馬卡道族 對這裡的稱呼,很可能是「刺竹」的意思。只不過台灣的歷史學者 翁佳音 則有不同的看法,他從荷蘭時期的文獻發現以前高雄地區似乎沒有原住民的聚落,反而是很早就有中國的商人在這裡設置根據地。而且在荷蘭文獻裡紀錄的名稱很類似台語「霆鼓仔」(Tân-kó-á),很可能是因為這裡的波濤洶湧,浪拍打岸邊時,聽起來就像是在擊鼓,因此就被命名為「打鼓」了(Tá-koo),但後來在記音的時候則可能因為「狗」的文讀音跟「鼓」很像,這個地方就不小心變成了「打狗」(國語發音)。
但這兩種說法,都無法說是完全正確,因為我們目前已經失去了解讀當時原住民語言的資源與能力,打鼓演變成打狗的過程也還在猜測的階段,因此 Tá-káu 這個名稱是怎麼出現的,還有可以探索的空間。但高雄之所以是高雄,應該可以確定不是因為日本人希望這邊「又高又雄」了。
-
【地名通常都是怎麼命名的】
剛剛高雄的地名的來源,跟台灣的歷史文化很有關連,但這只是其中一種命名方式而已,地名還很常會跟當地的地形、氣候、樣貌或常見的動植物有關,像是有小沙丘的地方就會被命名為「沙崙」、被認為四季如春的地方就被稱為「恆春」、長得像雞籠也會被取名為「雞籠」,有很多鹿或竹子,就會被叫做鹿場或竹林。但我們今天的內容比較不會介紹這些偏自然環境的部分,因為寫腳本的羊羊說,歷史系畢業的他對歷史人文相關的地名比較熟。所以今天大部分都會介紹這歷史人文類的地名,而且因為台灣歷經原住民、荷治、鄭氏、清領、日治以及中華民國這麼多不同的時期,每一個時期又都有留下「只屬於我」的地名,所以介紹起來也是很豐富的!
像是跟原住民相關的地名可能就有上百個,像是台南的「麻豆」或台中的「大肚」,就是由以前原住民部落的名稱演變而來的,而且大肚這個名字在很久以前,代表的可是無上的榮耀,因為它不只是一個部落的名字,還是一個王國的名字!從荷治時期的文獻就有記錄到,台灣中部有一個「跨部落聯盟」甚至被稱為「大肚王國」,而且這個王國還一直延續統治到 1732 才瓦解,也就是說它統治台灣中部至少有一百年。
另外台北的「北投」也是從原住民語延伸出來的,以前住在這個地區的原住民是馬賽族,他們認為地熱谷會冒煙一定是女巫施法導致的,所以就以巴賽語中的女巫,也就是 PATAW (唸法:趴套)來稱呼這裡,而漢人把它用台語音譯之後,就變成北投(台語)(唸法:八島)了!
-
【有地區限制的地名】
剛剛說的「跟原住民相關的地名」是遍佈全台灣的,只不過,跟「荷西時期」或「鄭氏時期」有關的地名,大部分就都集中在台灣中南部了,只有一小部分在台灣北部!那為什麼跟他們有關的地名,會這麼「地區限定」呢?這最主要是因為,當初荷蘭、西班牙、跟鄭氏,在台灣能完整控制的地區其實都不多,像是荷蘭跟鄭氏能實際統治的範圍,大概就是現在的嘉義、台南、高雄而已,所以也只有這些地方會有跟他們相關的地名,只不過因為西班牙跟荷蘭曾經短暫地佔據過台灣北部,因此北部也有一些荷西時期的地名,例如富貴角跟三貂角!
而且鄭氏時期留下來的地名,大部分都跟「軍屯制度」有關,當時因為勞動力不足,所以軍隊要有飯吃的話就得自己耕作才行,而且因為他們是軍隊,擁有武力,所以比較有辦法去開墾一些普通的漢人不敢去開墾的地方,例如一些已經是原住民部落領地的地方、或是完全未開發,可能會有毒蛇猛獸出沒的地方。所以你如果看地圖分布的話,這些跟 鄭氏時期 軍屯制 有關的地名都不會在當時的台南市區內,而會在稍稍比較偏遠的地方,例如新營、下營、左營、岡山等等都是。
-
【從中國遷移過來的地名】
台灣的「清領時期」與二戰之後的「中華民國統治初期」,都有非常多人從中國移民過來,但他們來到台灣之後,大部分還是會找同鄉的人一起住,在這種同鄉聚集在一起,又思鄉的狀況下,就常常會把以前的地名移植過來。那清領時期來的移民,大多數都是從福建、廣東來的,所以跟那邊相關的地名也最多,而且因為移民可能會分佈在台灣各地,所以你可以發現同一個中國地名,可能會在台灣各地出現,以福建漳州的「紹安」為例,我們就可以看到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宜蘭,都有以「紹安」來當作地名的地方。
另外,中華民國政府剛來到台灣的時候,也因為還心繫著丟失的故土,所以就把整個中國都搬過來放在台北市裡了,所以大家如果有注意的話,應該可以發現台北有很多路的名稱就是中國各省的名字噢!
【我們的觀點】
那我們今天介紹的地名,在全部的命名原因裡,大概只佔了九牛一毛的角色,我們先不談自然環境方面的命名原則,光是在人文歷史的範圍中,就還有很多可以講。例如荷治時期開始用「甲」來作為土地的單位,所以會有「六甲」這樣的地名、或清領時期的「一田多主制」,導致很多地方都有數字加上土地單位的組合,例如「九份」、「五結」、「七張」等等的,又或是繳交租金的館舍所在地就會被稱為「公館」之類的,也還有一些政治性的地名,例如「光復」或是「嘉義」這類的。
也就是說,命名的原因真的是五花八門,但如果我們去了解的話,可能會發現這些地名背後,都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你或許可以再一次了解這裡的地形、歷史、特產、居住人口或歷史脈絡等等。那通常「認識地名」的這件事情應該是大家小學的時候會做過的,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希望讓小朋友能透過了解,來慢慢建立對自己家鄉的認同感。
只不過,對我來說,在這次認識「地名源頭」的過程中,還有一件更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探索的過程」,以最一開始的「高雄地名」來舉例的話,我們可以發現,要釐清這裡為什麼叫「打狗」,就可能會連結到,當地的地理環境,還可能會認識到台語、原住民語、荷蘭語跟日語。
這對我來說真的是滿神奇的,光是一個名字的背後就充滿了台灣過去的文明交匯,認識一個地名,就像是吃了一顆歷史的膠囊,我真的覺得滿有趣的,推薦大家也可以了解看看自己住的地方的地名噢!
-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知道你家的地名是以什麼原則命名的嗎?
A、自然環境
B、歷史人文
C、我不知道
D、其他
如果有什麼建議或想法都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噢!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地名怎麼來」!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台灣早餐」以及「台灣的合法性交易」;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勘誤資訊】
7:09 勘誤
根據 師大地理系教授 洪致文的研究,台北是在 1947 年實施新路名計畫的,這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還在中國打內戰,尚未全面遷台,因此「懷念丟失的故土」這樣的解釋是錯誤的;而這種命名方式,其實是延續了,上海以中國地名規劃街路名的想法。
而洪致文教授認為這種把「中國」的地理空間版圖,強加在台北市區內的做法,儘管可以說是移植自上海的「先例」,但這種方式,會讓台北地區的空間觀已經難以和「在地」有所連結,反而是期待所有市民必須「心懷中國」。
有關這個部分的介紹「風傳媒」、「關鍵評論網」都有更深入的報導,我們有把連結放在資訊欄的「延伸閱讀」裡,大家可以去看看噢!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翁佳音、曹銘宗,《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
→ 高雄命名由來是因為「又高又雄」?教育部:這些台灣地名也被日本人改過:https://bit.ly/2Oz4XiT
→ 「打狗」為何變成「高雄」?「高雄」到底是什麼意思?:https://bit.ly/396fZFQ
【 延伸閱讀 】
→為何台北有這麼多「中國路名」?青島東路、南京西路,其實不是為了懷念故國江山:https://bit.ly/3fJZcuK
→為什麼天龍人要住在「中國地圖」裡?台北有條被遺忘的「中正路」:https://bit.ly/2CL5h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