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8.12.12

校園變修羅場?看你不爽就霸凌?碰到霸凌,我們該怎麼辦?|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43 什麼是「校園霸凌」
01:22 怎麼可能!好朋友也可能會霸凌我?
02:27 那些莫名的霸凌處理起手式...
03:42 霸凌的可能成因
04:24 即使長大成年了,還是會受兒時霸凌經驗影響身心!
06:26 提問TIME!
06:39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7分鐘的時間,和大家一起聊聊「校園霸凌怎麼來的」!

-

大家曾碰過校園霸凌嗎?

像我小學就碰過,班上有個比較壯碩的同學,不知道為什麼就有人特別喜歡捉弄他、取笑他走路的方式。後來,也碰過一個比較荒謬的。有同學竟然只是因為「抓頭髮」,就是抓出造型的那種抓頭髮,結果,就被霸凌了。

類似這些莫名的霸凌,甚至是更嚴重的,大概有些人都曾經碰過。事實上,不久前我們也收到有觀眾留言,提到自己被霸凌的經驗,我看到後也覺得蠻難過,因此也想趁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霸凌這個話題。


-

【什麼是「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係指相同或不同學校學生與學生間,於校園內、外所發生之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之校園學習環境,或難以抗拒,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

比如長期毆打、威脅同學,或是用一些不堪的言詞羞辱人,上述這些大概是大家最不陌生的霸凌行為。
此外,有些好朋友之間看似習以為常的日常互動,可能也存在霸凌的情形。怎麼說呢?

【怎麼可能!好朋友也可能會霸凌我?】

在一段友誼關係中,有時也會存在一方較強一方較弱的情形,而較強勢的那方,往往會出現一些「控制行為」。

比如說他們可能會批評較弱勢的那方,學習弱啦、反應慢啦,用這些負面評價去削弱對方的自尊,來維持自己的強勢地位。而較弱勢、常被批評的那方,常會伴隨著「沒自信」、「沒安全感」的特質,導致不斷的想要用更好的表現去討好強勢的那方。長期下來,很容易會形成不對等的「控制關係」。像這樣的狀態,很可能就是一種長期的「貶抑行為」所產生的霸凌。

此外,老師和學生之間,其實也會出現霸凌行為。比如說,有些老師會公然對學生使用侮辱性的言詞罵學生笨、甚至冷嘲熱諷學生學業表現不佳,這就是一種;而相反的,也有些學生會集體對老師做肢體上的惡意捉弄、或是用不堪的言詞辱罵,像這些也都屬於師生關係之間的霸凌。

上述這些例子,在校園裡不算罕見;但面對霸凌的情況,其中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直讓我覺得疑惑。


-

【那些莫名的霸凌處理起手式...】

比如說有些老師和爸媽,碰到霸凌的時候,可能會用這兩種作法回應小孩:
第一種:跟小孩說「你就不要理那些霸凌的人啊,讓他們感覺無趣,就不會再來霸凌你了!」
第二種:把小孩轉學或轉班。

但這恐怕沒有徹底解決問問題。


先來看第一種做法,「不要理他」。

我們在一些霸凌事件中可以發現,當霸凌者發現自己的舉動受到忽視,有些人反而會為了引起被霸凌者的注意,而採取更激烈的霸凌手段。也因此被霸凌者使出「不要理他」這招,有可能引起反效果。

再來看第二種方式,轉學或轉班。

事實上霸凌行為發生的頻率,可能比你我想像的還普遍。在每個班級中,很難不出現一群一群的小團體,而這些團體中,彼此之間一旦有強弱勢之分,很容易就會出現所謂的「地位競爭」。至於競爭的東西,可能是透過「成績高低」啦、「依附群眾數量」啦,來分誰是強勢誰是弱勢。也因此,轉到另一個班級、或是另一個學校,很有可能就只是「換一個霸凌修羅場」而已,被霸凌者還是有機會再次碰到霸凌。

但,究竟為什麼會出現校園霸凌呢?我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可能基於以下兩種原因。

【霸凌的可能成因】

第一個原因,是霸凌者藉由霸凌,讓團體中的地位獲得確認。

就如前面所說的,在校園內,同學之間的互動,其實存在「地位競爭」。導致霸凌者透過霸凌的舉動,讓旁邊的人產生「敬畏」「恐懼感」,讓其他人想依附,藉此讓他們再團體中的地位獲得確認。

而第二個原因,來自於霸凌者缺乏建立、維持關係的方法。

他們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受過暴力或冷漠對待,父母也很少好好跟他們溝通,可能會導致霸凌者不知道該怎麼跟人相處,以及進一步維繫關係,造成他們下意識地用霸凌舉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此外,霸凌對事件雙方的影響,其實是蠻深遠的。


-

【即使長大成年了,還是會受兒時霸凌經驗影響身心!】

研究發現,兒時曾經遭受霸凌的話,在長大後可能還是會被霸凌陰影給籠罩,進一步出現壓力導致的健康問題,像是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等等。也有研究發現,被霸凌者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濃度也會比較高。C反應蛋白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生物標記」,跟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有關。當身體承受過多壓力的時候,C反應蛋白也會率先產生變化。

而霸凌者同樣也受到影響。心理學家Brown和Taylor的研究中也發現,有些霸凌者比起被霸凌者,更容易無法完成學校教育。怎麼說呢?事實上,有部分霸凌者會因為學習能力比較弱,而感受到師長或是同學的「差別對待」,造成他們「自信心低落」、「沒有安全感」,導致他們透過「霸凌弱者、或是學習能力比他們好的同學」,使其他同學產生畏懼而去依附他們,進而塑造他們在團體中的地位。

但有些家長和老師可能無法意識到這個核心問題,結果只處理了霸凌紛爭,卻未對霸凌者在學習上的困境,提供適當協助,造成他們的學習困難日積月累,導致升學考試失利。那最後很可能就會放棄一切努力,直接中斷學校教育,甚至加入幫派。這樣看下來,我們可以發現,除了被霸凌的人需要被支持,其實霸凌者本身也是需要被幫助的人。

那,面對霸凌,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就我自己的看法,會認為學校首先在程序上,應該要建立通報機制,也就是老師或同學發現有霸凌事件時,知道該去哪些學校單位請求協助。而霸凌事件的處理程序也要明確。像是什麼樣的情況應該通報心理諮商單位、又有哪些情況是涉及嚴重肢體傷害,應該請警政單位介入處理,這些都應該要建立明確的處理程序。

其次,老師或許也可以協助被霸凌者,從他們的個性、特長,找到合適的同儕團體,協助他融入。換句話說,就是讓被霸凌者感受到,身邊有一群支持他的人,進一步減少被霸凌者對於霸凌者的恐懼,也讓霸凌者比較有所忌憚。

-

那最後也想問問大家,是否曾經有過被霸凌的經驗呢?
A:沒有。
B:哭哭,我有。
C:不好講,我等等留言。
D:其他
歡迎留言跟我們訴苦,嗯~或是告解也可以啦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校園霸凌怎麼來的、又該怎麼面對霸凌!
此外可以點這邊,看更多相關的學生議題;也別忘了按這裡,訂閱我們的頻道!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認識校園霸凌:https://bit.ly/2M4PFzF
→ 如何教小孩面對霸凌:https://goo.gl/sThnW
→ 2017年台灣社會大眾校園霸凌經驗調查報告(附全文):https://bit.ly/2QTrCG7
→ 面對霸凌,我們都需要被討厭的勇氣:https://bit.ly/2QOcQUz
→ 校園霸凌不只是打鬧,而是青少年求生存的地位競爭:https://bit.ly/2C4Yoz8
→ 霸凌的長期影響:受害者與霸凌者身上皆有之:https://bit.ly/2SJPzk0
→ 臺灣校園霸凌事件及其危 機管理機制之探討:https://bit.ly/2Bcl6UA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鈕承澤被控性侵事件,有人還記得偵查不公開原則嗎?|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