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2.10.10

十年不出門,連家人都見不到面!「繭居族」的生活到底在幹嘛?《 七七心理學 》EP 049|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38 什麼是繭居族?
02:38 川崎殺傷事件
03:43 日本的「80/50」困境
04:50 其他地方的繭居族
05:42 繭居族是怎麼誕生的?
07:04 繭居族的問題,怎麼解決?
08:29 我們的觀點
09:34 問題
09:51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你有試過,待在房間裡好幾年,幾乎足不出戶的生活方式嗎?根據統計,在日本東京的江戶川區,平均每76個人,就有一個是這樣的「繭居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繭居族」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剛剛說到,日本的那個統計,是來自今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在那個報告中,提到東京江戶川區的70萬人口裡面,有超過8000位「繭居」在家的人。而這些「繭居族」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足不出戶的時間,竟然已經超過十年以上了。

其實,這個繭居族的現象,並不只有出現在日本。在世界各大城市中,都有一些長期躲在家中,像被困在「繭」裡面的人,而且人數可能越來越多!繭居族到底是什麼?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


-

【什麼是繭居族?】

繭居族在日本叫做「引きこもり」(讀音:hi ki ko mo ri),後面的「こもり」(讀音:ko mo ri) 有悶悶不樂的意思。根據日本官方的定義,繭居族指的是「待在家裡超過六個月,不工作、不上學也不社交的人」,也有人會以「關門族」或「家裡蹲」形容繭居族。

但事實上,這些繭居族並不是真的完全都「足不出戶」。他們偶爾會在半夜的時候,到住家附近的超商買東西,但絕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會待在自己家裡的房間內,幾乎斷絕了所有跟外界之間的實際接觸

那在心理學上,剛好也有另一個詞,可以拿來形容類似的狀態,叫做「持續社交退縮症」,有這些症狀的人,會跟社會脫節,嚴重與人疏離。

而日本這個繭居族的議題,並不是這幾年才突然出現的現象,只是長期以來,它都被當成「家務事」來看待,並沒有引起太多重視和討論。一直到2019年,一起「無差別」攻擊事件,正式引爆了日本社會中,潛藏很久的繭居族議題。

【川崎殺傷事件】

2019年5月28日,在神奈川的川崎縣這個地方,有一個51歲的男子,在公車站隨機刺傷了2個成人,以及17位小學生,然後自殺。包含兇手在內,這個事件一共造成了3人死亡,17人受傷

事後,警察詢問了和犯人同住的伯父伯母,他們說,這個人平時都待在房間裡,連吃飯和洗澡之類的,也都會避免跟家人碰面。所以他們雖然住在同一棟房子裡,卻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他了。那在川崎殺傷事件的4天之後,又出現了另一起悲劇。

一位退休的政府官員,殺死了自己的兒子。這位老父親向警局自首時說:「兒子平時在家已經繭居多年,而且有暴力行為,因為擔心他會像川崎事件的兇手一樣,成為社會的未爆彈,所以自己才痛下殺手。」

當時的日本輿論,幾乎一面倒的同情這位老父親。有許多父母,也開始向社會局求救,說自己的家裡面,也有無業、未婚、幾乎不出門,令人擔心的孩子。雖然應該不至於有傷人的動作,但還是很希望政府可以幫助他們。


-

【日本的「80/50」困境】

在日本,繭居族的年齡層偏高,又稱為「80/50困境」,這指的是由「80歲的老父母+ 50歲的繭居子女」組成的邊緣家庭,而他們時常會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

第一個是壽命,當繭居子女無法「獨立生活」,家中父母卻一年比一年老,體力也開始下降的時候,就越來越難擔任照顧者的角色。

第二個是金錢壓力,有些繭居族沒有工作,家中也不一定能多負擔一個人的經濟。在亞洲文化裡,家人之間又有互相撫養的義務,所以很有可能出現,全家人只能共用一份微薄的薪水,或者領取失業救助金,生活過得很貧困情況。

第三是暴力,當家庭陷入壓力,又孤立無援時,不論是父母對子女,或子女對父母,都有可能因為壓力太大,而出現言語或肢體暴力。像剛剛老父親殺死繭居兒子的悲劇,就是其中一種

第四個問題,是孤立。這類家庭很多要靠領社會津貼生活,又因為無業與貧窮,所以跟親戚和鄰居的連結,很容易會越來越薄弱,最後就形成孤立無援、也難以向外界求助的惡性循環。

【其他地方的繭居族】

除了日本以外,其實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繭居族的問題。不過,如果以台灣、香港或韓國的狀況來說,繭居族的年齡層,通常比較多都是年輕人,而且經常跟「網路成癮症」一起出現。他們第一次成為繭居族的年齡,平均大概是19歲左右,多半是男性,繭居的時間,可能是1年到4年。

比較常見的情況,可能是青少年在學校,遇到受霸凌或不同類型的挫折後,開始拒絕上學。但在這個階段的年輕人,還是會有社交、被認同的需求,與其出門進行麻煩的實體社交,他們可能會改成透過網路,所以漸漸的,就會開始出現繭居的傾向。

不過,實際上並不是只有年輕人會成為繭居族,在不同的國家當中,還是有很多中年繭居族的例子。但不管是中年人或年輕人,大部分的繭居族,都出現在人口比較密集的城市當中。這又是為什麼呢?


-

【繭居族是怎麼誕生的?】

一個人會成為繭居族的原因,非常複雜,這邊我們簡單的,從「個人」、「家庭」以及「社會」三個面向來討論。在「個人」方面,每個人的挫折忍受力都不太一樣,求職失敗、戀愛不順利、親友過世或是生了一場大病,都有可能給人帶來不同程度的打擊,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模式。看似活潑、很融入社會的人,也有可能會在一次挫折之後,變得害怕人群。

尤其在這兩年,疫情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改變,可能是失業,可能是失去親人,也可能是習慣待在家,都有可能讓人漸漸變得越來越「繭居」。

而「家庭」的部分,現在這個時代,家庭成員普遍越來越少,但人數變少,關係不一定就會比較緊密。有時候回到家,很多委屈或痛苦,不一定能跟家人傾訴,所以待在家裡,反而越來越孤獨,要是關係不好,甚至有可能乾脆就窩在房間裡,減少跟家人接觸的機會

至於「社會」的層面,在城市的生活中,每天工作上學的競爭壓力,都很激烈,人與人之間容易出現一種疏離感。如果不擅長社交的人,可能就乾脆躲在家裡。

那以日本社會來說,日本文化非常講求禮貌和規矩,在職場和公眾場合,也都有許多「潛規則」,不適應這些規則的人,更容易覺得自己「被社會排斥」。同時,日本文化也非常擔心「麻煩別人」,所以更容易讓弱勢的人,選擇把自己孤立起來。


-

【繭居族的問題,怎麼解決?】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問,如果自己的家裡或是自己的朋友,甚至自己就是繭居族,我們可以做什麼呢?首先,我們可以先放下對他們的評價,試著了解他們的心情和想法。

雖然我們剛剛說到,繭居族或是有繭居族的家庭,常常會面臨很多困境,但如果大家都帶著「你有問題」或「你需要幫助」的前提,在看待對方,反而有可能把彼此的距離,越推越遠。畢竟,並不是所有繭居族,都一定有遇到那些困境;有些人可能也不覺得,自己需要任何協助。

當然,以親友的立場,一般可能都還是會很希望,可以跟對方產生更多實際的連結。所以這邊的第一步,同樣還是「傾聽」,因為光是這樣的陪伴,就可能有機會幫助他們,重新喜歡跟人產生連結。

大部分的繭居族,原本都是過著很正常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朋友和工作能力,只是因為不同的原因,才暫時成為繭居的狀態。或許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也難免會有一段時間,會想讓自己繭居在家。

而日本社會學家「川北稔」,也曾提出一個「復原」的概念。他認為,繭居議題不只是解決當事人的問題而已,而是要讓他的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回歸到適合「人」生活的狀態。

概念上來說,就是以整個社會的層面,去支援繭居家庭。比如社工訪視、心理諮商、就業輔導等等,一步一步讓繭居者可以重新思考,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協助他能獨立生活,建立更多人際連結。

【我們的觀點】

在進入觀點以前,我們要先特別感謝志祺七七所有的會員,因為有了大家的支持和贊助,我們才能持續運作這個頻道,讓重要的議題被更多人看見,真的是非常謝謝大家!如果你願意支持我們走得更遠,歡迎點頻道主頁的「加入」按鈕,成為我們的會員,或者也可以用「超級感謝」,小額支持我們。

好的,那話說回來,這次研究的時候,我們注意到,目前大部分討論繭居族的書籍或文章,多半還是以日本的案例和法規,來當成例子。

但事實上,在疫情過後,類似繭居生活的人,可能已經越來越多,所以我們也有點擔心,在這樣的生活方式之下,會不會有越來越多人,可能也會逐漸遇到,日本繭居族可能正在經歷的困境。

以日本的狀況來說,因為他們繭居族的人口眾多、而且繭居時間多半持續很長,所以日本的社會,已經開始從「社會議題」的角度,在看待繭居族的問題,並引入國家的社福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台灣的話,目前可能比較多還是會用「個案」的方式,來看待或討論繭居族的問題,那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支影片,能讓更多人提前認識相關議題,減少未來可能出現的悲劇。

-

好的,最後來問問大家,你自己曾經有過類似「繭居」的經驗嗎?

A、有,之前遇過重大挫折,就曾經把自己關起來好幾個月
B、有過類似,因為疫情關係,曾經被迫隔離一陣子
C、沒有,而且今天第一次聽到這個詞
D、其他,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經驗或想法喔!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繭居族是什麼」!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陪伴憂鬱症」以及「社交恐懼」的相關影片;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


【 本集參考資料 】

→東京江戶川人口調查:https://bit.ly/3yqq8v8
→川崎殺傷事件:https://bit.ly/3EpbIyZ
→繭居與網路成癮:https://bit.ly/3SLTBYz
→拯救80/50極限家庭:https://bit.ly/3CHmcZw

【 延伸閱讀 】

→書籍《《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https://bit.ly/3CFUNaj
→書籍《滌這個不正常的人》:https://bit.ly/3Cjzo54


→Goldman CEO: We are still profitable on our WeWork investment:https://bit.ly/3RJMuhG
→Why WeWork's Business Model Is Risky | WSJ:https://bit.ly/3RJuunT
→WeWork Used These Documents To Convince Investors It's Worth Billions:https://bit.ly/3eeTFkk
→Adam Neumann and the Art of Failing Up:https://nyti.ms/3Cdicyl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自稱高科技新創,其實只是二房東?「WeWork」到底多會唬爛?|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