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19.04.20

你知道什麼是「正念」嗎?能讓你減輕壓力的神秘練習!《 生難字彙大辭海 》EP 014| 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56 【 正念洗瞎毀 】
02:30 【 正念治療與大腦變化 】
04:41 【 生活中的各種正念 】
05:42 【 我們的觀點 】
06:29 掰比~別忘了訂閱!
06:46 花絮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今天就讓圖文不符用七分鐘的時間,和大家一起來聊聊「什麼是正念」吧!

-

歡迎來到《 深難字彙大辭海 》,神秘名詞大解析,獻給有聽沒有懂的你!

你聽說過「正念」嗎?一說到正念,你心裡馬上浮現的畫面是什麼?是不是直覺覺得,這好像和什麼靜坐、冥想、正向思考有關?

前陣子我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是達賴喇嘛說,他認為世界上任何領域的領導者們,都應該要秉持「正念、無私與同情」的心態,才能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這三個很抽象的東西,要怎麼很實際的幫助所謂的「領導者」呢?尤其是那個「正念」,究竟是做什麼的?因為這個疑惑,我們就去查了一下資料,才發現原來「正念」在西方社會中,已經是一種滿流行的顯學,而且也真的被很多大公司,比如說 google 跟 apple 列為訓練課程之一!

說到這裡,你也對開始對正念好奇起來了嗎?那就跟著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 正念洗瞎毀 】

正念,英文是 Mindfulness。首先,它和「正向思考」完全沒有關係,它真正的定義其實是「專注於當下的自我覺察」。當一個人在進行正念的時候,他必須專心地感受自己身體跟外面世界的關聯,同時呢,讓腦中出現的所有意識都順順的流過,不要去對那些想法做任何判斷、也不要深入的探討。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正念」的創始人卡巴金教授,利用它設計了一套認知心理學的減壓療法。

有研究指出,人的大腦其實非常「不專心」,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有百分之四十七的時間,大腦都在胡思亂想;不管你當下正在做什麼,思緒都很容易會從眼前的事物飄移,不由自主的開始想一些跟現在無關的事:比如煩惱等一下午餐要吃什麼啊、想到明天的報告還沒做完啊、想到下禮拜有個什麼重要的事情還沒安排好之類的;要不然就是一直回想一些以前的事,但明明什麼都沒辦法改變⋯⋯。

這些因為「不處在當下」而引發的焦慮,常常是大家覺得生活中隨時充滿壓力的原因,而正念,就是要靠著「回歸當下」,來整理、沈澱我們的思緒。

還記得我們剛剛說的嗎?進行正念的時候,不管你腦中閃過什麼念頭,都不需要對它深入探討與做出評價,不用去想它是好是壞,也不用去想自己在這件事裡面要做什麼、做得好或者不好,只要抱持著一種「嗯,我知道有這麼一件事」的態度,然後就讓它順其自然的過去就好。這麼做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自己變得比較平靜,比較不會因為心理上的情緒,而讓事情越想越複雜,最後進入壓力的漩渦;而這就是「正念」的基本概念與效果。

【 正念治療與大腦變化 】

正念的發展,其實是創始人卡巴金教授接觸「冥想」之後而來的,所以沒錯,正念確實和佛學有那麼一點關係。不過,佛教中的冥想比較著重在「訓練專注力」,將心神集中在一個地方不動;而正念比較著重在「流動性的觀察」,觀察所有當下身體與思緒的狀態。

1979 年,卡巴金教授在麻州大學醫學院創立了一套為期八週的「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開始嘗試將這種認知心理學的治療方式,應用在改善焦慮症、思覺失調症、憂鬱症、強迫症、重大創傷後症候群的患者的心理症狀。而在腦科學的領域中,近年來也有許多科學家,開始著手研究正念和冥想這類的心理療法,實際上究竟會讓大腦出現什麼改變。

確實有一些研究證實,訓練正念和冥想真的能讓大腦裡面的某些神經元變得比較活躍,而且產生新的連結:包括負責同情、同理心與自我察覺的島葉(insula)區域;控制血壓、心跳等功能的前扣帶皮層(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部分區域;以及負責規劃、決策及規範社交行為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等等。也有另外一些研究發現,正念和冥想,能夠加強大腦對壓力的調節能力,讓你在想到壓力的時候更能用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它、不要那麼快對壓力情緒做出一些反射反應。但是,科學家們也表示,這些發現,現在還只是「發現」而已,並不能直接下結論說這些神經元的活躍,對人們的健康有什麼樣的優點。

另外,我自己有個發現,那就是根據我們查到的資料,我覺得這些研究可能不完全都是指同一套治療方法。例如除了最原始的八週減壓療程之外,還有很多臨床研究,可能是透過正念和冥想的綜合體來作為實驗方法,那在這些研究之中,它們對正念和冥想的定義似乎也不完全一樣,也可能是直接將它們混為一談。我自己的猜測是,因為「冥想」是東方佛教文化裡面的概念,對於一般西方國家的人來說可能本來就比較模糊,加上「正念」又是一個起源於冥想的詞,所以很多時候定義上才會沒有把它們分的那麼開吧。

但不論如何,即使正念在正式科學上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二三十年,它在生活中各種領域的應用,卻已經到了無遠弗屆的程度。


-

【 生活中的各種正念 】

還記得開頭我們說到的「正念領導力」嗎?上博客來輸入關鍵字「正念」,你就會發現跑出超多正念書籍,比如說「正念飲食」、「正念瑜伽」、「正念養育法」、「正念幸福力」、「正念藝術治療」等等⋯⋯,好像在很多事情上面,人們都能從正念的練習中,獲得更好的體悟。這邊我們用正念飲食來舉個例子。

正念飲食大概是說,很多時候我們吃東西,並不是真的因為身體有進食的需求而吃,反而是因為焦慮、想逃避什麼而吃,所以如果我們能在每一次吃東西的過程中,包含「吃之前」和「正在吃」的時候,都用「正念」來觀察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態,或許就能夠意識到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需要、或者在什麼時候其實就已經吃夠了、可以停了。

這個「正念飲食覺知訓練」課程,之所以受到歡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能夠以相對不痛苦的過程帶來「減肥」的功效。利用「正念」的意識消除那種「反正都已經吃了,一切都來不及了」的心態,轉變成比較正面的「雖然已經吃了,但我可以從現在開始停下來」的想法。

【 我們的觀點 】

其實,我自己在試過普通的「正念」之後,算是滿肯定它讓人放鬆大腦身心的功效的;但是啊,這整個查資料的過程中,我卻也常常對它出現不信任感,懷疑是不是有太多東西都過度延伸了這個概念,過度的宣揚只要靠著這套心法,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呢?

例如剛剛說到的飲食,雖然它可以讓人脫離「強迫節制 → 破功 → 放棄」的循環,讓你更能仔細觀察自己的進食狀況、多一點掌控少一點失控,但光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減肥還是有它的極限;所以呢,以我個人的角度會覺得,這類的心理機制可能可以改善我們的某些狀況,但如果它被塑造成好像無所不能的樣子的話,或許就有點誇飾的嫌疑了喔~

-

那麼,今天的提問就請大家先練習一下正念,然後告訴我們,你有什麼心得呢?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正念」的意思,
此外,也可以點擊這裡看看什麼是「政治正確」,以及更多《生難字彙大辭海》;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花絮-如何開始嘗試正念?】

不知道要怎麼開始嘗試正念嗎?
試試看這個:

閉起眼睛,想像自己正在開車
注意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現在的感覺怎麼樣
也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狀況

同時,你的大腦一定會想到很多事情
把那些事情都當成開車沿路上經過的一棵樹或路燈
過了就過了,不用去多想或停下來看
一直保持往前進就對了

練習這種對意識只觀察但不深入的感覺
可以嘗試個五分鐘看看,或許就會有些體會喔!



-

【 本集參考資料 】
→ 正念減壓的力量:你無法停止海浪,但你可以在上面衝浪:https://bit.ly/2XuiFGt
→ 冥想—維基百科:https://bit.ly/2FoeQwQ
→ 正念革命 找回生命的當下:https://bit.ly/2PjGqOy
→ 正念飲食:覺察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https://bit.ly/2vdmJ1K
→ Andy Puddicombe:一切只需要十分鐘的專注:https://bit.ly/2XjXW82
→ 正念冥想是否被過度炒作了:https://bbc.in/2Vb6uRi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只是審查臉書貼文,竟然也會得到精神創傷?七分鐘迅速認識「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七七心理學 》EP 011| 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