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0.12.28

教育部力推的「學習歷程檔案」為何被罵爆?它能消除弊端,還是會帶來另一場軍備競賽?《 學生頂嘴專用㊙️ 》 EP 011|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1-02:14《兒權公約》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廣告
02:14 「學習歷程檔案」是什麼?
03:13 「學習歷程檔案」要怎麼運作?
04:30 批評的論點是什麼?
06:09 幫忙緩頰的聲音
07:24 教育部怎麼回應?
08:11 我們的觀點
11:17 問題
11:36 結尾

(註)本文末含有資訊勘誤/補充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去年九月的時候,108 課綱正式上線。而同步啟用的「學習歷程檔案」,在這陣子掀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
有高中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廢除這個機制,在短短的數天內,就獲得了上千人的附議。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學習歷程檔案」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自稱是高中生的「煞氣a阿鵬」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覺得應該要廢除「學習歷程檔案」。這個提案,在通過檢核後的 3 天之內,就通過了覆議的門檻,到我們截稿的12月7日之前呢,已經得到至少 8750 人的覆議。而這個話題,也在家長、學生和教師族群間,有不少討論和聲量。

從我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大家對於「教改」的議題,就一直滿多意見的。這幾年,教育部的許多改革方向,在我這一輩的同溫層當中,獲得了滿不錯的評價,但是為什麼這次的「學習歷程檔案」,卻會備受抨擊呢?民眾不滿的地方,究竟是什麼?


-

【「學習歷程檔案」是什麼?】

在開始分析之前,為了讓大家都方便進入討論,我們要先來介紹一下,什麼是「學習歷程檔案」。以前我們從高中要申請大學的時候,學生多半會需要準備所謂的「備審資料」,它的功能就是要讓大學校系可以更加了解說,你做過什麼事情、拿過哪些獎、有什麼專長、適不適合這個科系等等。

那這次的「學習歷程檔案」,一般來說都會被認為是要取代「備審資料」的東西。但在教育部的規劃當中,它其實是一個跟著108課綱的配套制度。108課綱有一個核心精神是認為,除了考試成績的數字之外,我們應該還可以從更多元的面向,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價值,以及他學習的成果。

所以教育部決定推出「學習歷程檔案」,希望記錄高中學生在每一個階段的經歷。除了申請大學的時候,可以讓教授看到他的學習軌跡和個人特質之外,學生也能透過定期的回顧,看看自己有哪些成長?幫助他們藉此找到自己的興趣、擅長的領域,甚至從中釐清自己的生涯目標。

 

【「學習歷程檔案」要怎麼運作?】

為了避免學生要像以前那樣,到了高三才集中起來做備審資料,壓力很大,教育部規定學習歷程檔案的資料,要在每個學期上傳。而它裡面的內容呢,扣掉學校會上傳的「基本資料」和「修課紀錄」,學生自己要準備「課程學習成果」以及「多元表現」這兩個部分。

「課程學習成果」是「每學期」上傳,每次最多選 6 件進到資料庫。主要就是高中課程的作業作品,像是國文課的作文創作、生物課的實驗紀錄、或是美術課的繪畫作品等。「多元表現」則是「每學年」上傳,每年最多選 10 件。對應到的,主要是108課綱的彈性學習時間、團體活動時間,也涵蓋了參加社團、志工服務、其他競賽的資料等。

這些上傳期限跟件數的限制,主要是為了避免像以前那樣,有資源的學生就列很多很多,最後備審資料變成軍備競賽。此外,為了避免造假,上傳的時候也要經過老師的認證。那等到要申請大學的時候,教育部也有規定,「課程學習成果」的資料,學生最多只能選 3 件;「多元表現」,最多選 10 件來繳交。

看起來,教育部非常努力想要改善以前「備審資料」為人詬病的地方,但這次學習歷程檔案還是被罵爆了。大家批評的理由是什麼?


-

【批評的論點是什麼?】

第一個反對的理由,主要是覺得會加重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像「煞氣a阿鵬」就認為,平常高中上課、考試的壓力已經很大了,實在沒有時間精力,再去整理這些有的沒的,用學業成績來當作學習的成果,就已經足夠。有些家長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等於是變相要求學生,必須要額外參與課外的營隊、競賽活動,但參加這些都會增加相關的支出,對資源較少、沒錢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並不公平。

第二個論點,是覺得這個制度對升學沒有幫助。
有一些學生表示,學習歷程檔案從高一就要開始了,但在還沒決定未來科系的情況下,一二年級的時候根本就還不知道要準備什麼,不知道怎麼填資料。有些補習班甚至因此推出服務,教學生要怎麼加強學習歷程檔案,甚至代為捉刀處理作業。

第三個理由,是偏向執行面的細節。
有些學生指出,目前學習歷程檔案的平台設計,是有問題的。像上傳的時間限制,會卡到期末考的時間,而且能上傳的檔案容量太小了,平台本身也不太穩定。

第四個面向的批評,主要是來自於老師的部分。
有不少老師反應,在108課綱的新制下,高中老師已經需要比之前花更多心思去設計課程,並提供相關輔導,現在他們又要幫忙學生認證、甚至是輔導完成學習歷程檔案。然後某些教育局處或學校,甚至會把這當作 KPI,要求老師額外設計作業給學生,讓他們的學習歷程檔案更好看。對許多老師來說,現階段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資源或人力,來完成這麼繁重的任務。


-

【幫忙緩頰的聲音】

當然,同樣一個議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通常都會有不同的觀點,我們接下來看到比較偏向支持的一方。

針對「加重負擔」的抱怨,有人認為,所謂的「課程學習成果」,其實主要就是整理上課現成的作業而已;至於「多元表現」的部分,則對應到 108 課綱所規劃的「彈性學習時間」與「團體活動」時間。換句話說,只要學生有照著課綱的規劃走,他其實不一定要額外參加很多課外活動,也能填寫這個學系歷程檔案。所以相較於過去的「備審資料」,新制度反而不容易有軍備競賽的情況。

至於「對升學沒有幫助」的部分,有很多大學教授表示,他們在招生入學的時候,比起一份完美的履歷,他們更想看到學生的經歷、他們的軌跡以及個人的想法。而「學習歷程檔案」,應該是可以幫助他們掌握到這些資訊。

不過,即使是比較支持學習歷程檔案的人,基本上也同意,現階段的執行細節,確實還是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像是系統的問題,以及基層教師負擔的問題,就是最沒有懸念的部分。有不少人就認為,其實有滿多老師都認同 108 課綱的方向,但人力和資源不足的狀況,讓他們分身乏術,工作起來反而更辛苦


-

【教育部怎麼回應?】

經過這次激烈的討論過後,教育部出面回應說明,並公布一些未來的調整。

首先是系統的部分,教育部宣布將會提高上傳的容量,並延後上傳期限,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此外他們也強調,「學習歷程檔案」目前並不是學生的強制作業,會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所以如果不願意使用「學習歷程檔案」,還是可以選擇用「備審資料」的舊制度。當然,學校或地方教育主管,也不該把這個制度當成衡量績效的 KPI

關於這個部分的防堵機制,或是未來大學招生的時候,校系審查的標準和流程是什麼,教育部也會盡速研議相關辦法,並且公布指導原則。他們承諾,之後一定會持續跟民眾對話,了解大家的需求跟疑問,並積極對外說明。

 

【我們的觀點】

看完了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正反觀點之後,我們覺得這些爭議的核心,一部份是政府新制度上路,有很多細節還沒有處理到位,另外一部份,可能也是因為大家思考事情的方式不一樣。

在過去的體制當中,我們花非常非常多的時間跟精神,在讀書、在準備考試,整個社會的氛圍都在告訴我們,只要考高分,未來就會大有前途。確實,成績好的人,他可以任選想要的科系,但問題就在於,他可能花太多時間在念書了,念了最熱門的科系,卻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或真正適合的。到大學之後,他可能參加了社團、透過各種活動,才逐漸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才知道「啊我念錯科系了」;或出社會後,他輾轉做了很多跟所學不相關的工作、花很多時間,才能慢慢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那我們感覺,教育部這幾波教改的方針,看起來就是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從制度面上去輔助學生,多多探索自己的未來志向。讓比較不善長念書考試的人,能在其他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成績好的人,也不必再多繞一大圈。

我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但問題就在於,並不一定所有民眾都知道、或認同現在的措施,真的能達成這個理想。因為就實際上看來,中學階段畢竟還是一個大學前的準備,所以這階段的重點任務,可能還是一樣要想盡辦法考上好大學、好科系。那對大家來說,「把學科考高分」就是一個很具體、很單純也很好理解的目標。或許你可以跟他說:「欸!如果你有的社團表現或活動經驗很好,其實也很有幫助啊!」,但,到底什麼算是「好的社團表現」?這些表現的幫助究竟有多大?比起一翻兩瞪眼的考試分數,這些東西都非常抽象,也就容易讓人感覺很不踏實。

所以你跟學生講,欸你從高一就要開始記錄學習歷程喔!他可能會因此覺得很徬徨、很排斥,「會不會太早了啊?」、「為什麼要增加我的負擔?」。在各種細節不明確、而且對政策又沒什麼認同度的時候,這種被當成「白老鼠」的不安和反彈,肯定又會更加強烈。

另一方面,我回想自己大學的時候,之所以能在社團或課外活動當中,逐漸認識自己、找到自我價值,並不是因為有人跟我說,你去參加了這個就能考上研究所、得到好工作,而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那些事情,我有興趣、我完全投入,所以我很有收穫。那假設某天教育部跟大家說,欸你參加某某某活動這樣考大學可以加分,大家可能就會一窩蜂去做,但這樣學生真的是因為他的興趣而去參加的嗎?他真的能在這個過程中摸索出自己的興趣或志向嗎?嗯,很難說。

所以我們認為,如果教育部持續把那些社團或課外活動,當成考大學加分的誘因,那很有可能是會得到反效果的。因為追根究柢,大家最在乎的,恐怕還是自己或自己的小孩能不能考上好大學、而不是他有沒有在高中階段找到人生方向。

那這個部分,我想應該是政府和所有民眾,也都需要再一起慢慢調適的地方吧!

-

好的,看完這一集,你覺得「學習歷程檔案」?

A:不太好,我覺得太麻煩了,還是單純用考試比較簡單比較公平
B:滿認同,我覺得教改的議題本來就需要時間和民眾的配合才能看到成效
C:不確定,要先觀察一下配套跟細節有沒有做好才知道
D:其他,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學習歷程檔案」是怎麼回事!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108課綱」以及「我們之前訪問教育部長」的影片;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勘誤】

3:34 志祺講到「課程學習成果是每學期上傳6件」,應該是「每學年」6 件才對。

-

【 本集參考資料 】

→本集廣告片段與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合作播出←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https://bit.ly/2KlNQTe
→學習歷程檔案面面觀:https://bit.ly/3hdLqlS
→要求108新課綱高中課程移除學習歷程檔案一項:https://bit.ly/37zgvNB
→學生的聲音教育部聽到了!國教署長:盡速提高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容量:https://bit.ly/3reAOHZ
→民眾提案廢學習歷程 教育部:為改善現行備審資料:https://bit.ly/3rdC125
→審查解密|申請入學審查委員公開評分真相 學習歷程不必拚量重點在展現個人獨特:https://bit.ly/2WzTN1q"


【 延伸閱讀 】

→審查解密|申請入學審查委員公開評分真相 學習歷程不必拚量重點在展現個人獨特:https://bit.ly/3ar6iEN
→審查解密:大學教授破解常見迷思|自主學習計畫要和申請科系有關嗎?:https://bit.ly/34x5SJd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悶!中國ROG小編狂吃豆腐,台灣華碩和媒體卻只想低調?|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