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前導
01:20 英國曾經是美食天堂!
02:13 改變英國飲食的工業革命
03:25「中看不中吃」的維多利亞時期
04:35 不只宗教改革,飲食也改革
05:33 戰爭影響下的英國飲食
06:40 英國人對英國食物的看法是...?
08:00 英國的「飲食復興」
09:28 我們的觀點
10:42 提問
10:53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說到英國,許多人的印象就是「東西很難吃」,好像除了炸魚薯條,就是一些獵奇的暗黑食物。
但為什麼英國食物,會讓人有這樣的印象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英國為什麼是美食沙漠」吧!
-
在台灣,大家都以我們的美食為傲,提到台灣食物,很少有人會說不好吃的。但說到英國食物,嗯......,從古到今,幾乎是人人嫌棄,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就說過:「英國有一百種宗教,但只用一種醬料。」不管是外國人,甚至是英國人自己,提到英國食物,最常有的評價就是:單調、乏味、食材煮過頭、只吃炸魚薯條,還有很多「暗黑」食物。
像是故意把魚頭露在外面的「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那烤好之後,白色的魚眼直視天空的景象,實在有點獵奇,有些人就戲稱它「死不瞑目派」。另外還有知名的「肉餡羊肚(Haggis)」,在羊胃裡塞進剁碎的內臟、穀物與辛香料,看起來有點像外星生物,雖然是蘇格蘭人的名產,但許多外地人還是不敢輕易嘗試。
為什麼英國的食物,給人的印象會這麼糟糕呢?英國的食物,難道從來沒有好吃過嗎?
-
【英國曾經是美食天堂!】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但在過去的歷史上,英國曾經被稱讚是「美食天堂」。雖然英國種不出種類豐富的蔬菜水果,但他們的地理環境卻很適合種植牧草,所以畜牧業非常發達。在中世紀時,英國就以豐富的肉類與燒烤技術聞名,英國烤牛肉被視為高級料理,連法國人都說讚。18、19世紀時,英國的牛肉和羊肉因為養殖技術優良,外銷全世界,尤其英國牛更是大受歡迎。我知道大家對英國牛,可能不太熟,但說到安格斯牛肉,應該就有聽過了吧?事實上,安格斯牛肉就是原產於英國的蘇格蘭地區,因為它特殊的油花與肉質,所以被老饕們視為夢幻逸品。那現在問題就來了,既然英國的食物曾經這麼有名,他們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崩壞」的呢?
【改變英國飲食的工業革命】
崩壞這種事情,當然不是突然發生的,但比較明顯的時間點,或許是18世紀的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不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英國的飲食。工業革命後,許多農離開田地,聚集到都市加入製造業,而大家的飲食選擇,也越來越「工業化」。在都市工廠工作的農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吃自家生產的乳酪或鄉村式煲湯,改吃可以快速準備的工業化生產食物,住在城市的英國人,開始偏好吃簡單調味的肉類與蔬菜,或是在街頭買現成的肉派來果腹。大量增長的中產階級,把努力工作賺錢當作是第一要務,對他們來說,慢慢品嚐精緻美食,是浪費時間的事情。
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和科學的發展,也讓英國的黑心食品開始猖獗。當時剛邁入工業化的倫敦,到處都有各種偷工減料的黑心食品。例如,把地上灰塵混充成黑胡椒、使用化學藥劑把食物染色等等。當時採取自由放任政策的英國政府,並沒有跟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用力整頓那些黑心食品。而他們對食安的態度,也間接影響了之後英國食物的名譽。
-
【「中看不中吃」的維多利亞時期】
到了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飲食風氣可說是「中看不中吃」。當時的英國人,比起食物的味道,更重視食物的外觀。有錢人把食物精心裝飾裝在高級餐盤中,沒錢的人則是處心積慮、用便宜食材的做出「長得很像」的高級料理。例如用馬鈴薯、芹菜與甜菜根,煮成「偽龍蝦湯」,或是用小牛頭製作「假烏龜湯」-----你沒聽錯,當時用烏龜煮湯可是高級料理,大概就像中國的魚翅羹一樣。另外我們在影片開頭有提過,英國食物時常被批評「煮過頭」,尤其喜歡把蔬菜拿去水煮到軟爛。這是因為,當時的英國人相信,生食對人體有害,因此食物都必須經過徹底的烹煮殺菌,才能安心食用。對照當年的衛生條件,避免食用生食,的確是對健康比較有保證。所以即使到現在,許多製作傳統英式料理的餐廳,也很少會把生菜沙拉當配菜,比較常見的,還是用煮熟的蔬菜搭配肉類。
除了煮過頭,英國食物也時常被說單調乏味。這樣的飲食習慣,主要是來自宗教影響的飲食教育。
-
【不只宗教改革,飲食也改革】
19世紀的英國學校,學童被「故意」提供簡單、幾乎無調味的餐點。因為英國的新教信仰,追求自律與節慾,享受過度豐盛的食物,是一種罪惡。所以讓學童吃簡單一點,有助於塑造良好的品格。在更久以前的1647年,英國甚至一度頒布禁令,取消聖誕大餐,禁止人民大吃大喝,聖誕節的時候,還會有修士「突襲」檢查,看看民眾家裡有沒有過度享樂的證據。這樣的禁令,遭受到某些地區的反抗,最終甚至引起第二次英國內戰。雖然這個禁令已經解除很久了,但宗教的思想已經深深影響英國的飲食觀:他們認為,人不應該追求好吃的食物,沉溺於過度豐富的美食,更會阻礙事業成功。簡單清淡的調味,不只是有效率,更合乎道德標準。
除了政治、經濟、社會與宗教上的因素,幾次重大戰爭,也是改變英國飲食的重要原因。
-
【戰爭影響下的英國飲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就跟唐頓莊園演的一樣,英國的許多家廚和奴僕,都上了戰場沒有回來。這些善於煮飯的人過世,許多家傳的烹飪技藝,也就跟著失傳。家裡少了那位平常負責煮飯的人,當然也就吃得更簡單。戰爭的爆發,也讓平時仰賴進口糧食的英國,開始緊縮政策。政府下令限制、並掌控整個國家的食物消費和分配。同時,英國罐頭食品工業快速成長,家家戶戶開始習慣使用罐頭食品來做菜。二戰之後,英國生活更加艱苦,食物只是追求不會餓死的生存工具,完全不是為了口腹之慾。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英國人習慣吃各種便宜的罐頭與加工食品,再怎樣「難吃」的食物,只要能確保衛生和營養,就能被社會大眾接受。總之,在各種因素的長期交纏之下,英國的飲食料理,總是備受外界嘲諷。像法國前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就曾在國際高峰會上表示「英國這種食物難吃的國家,不可信任」。
那麼,英國人又是怎麼看待自己的食物呢?
-
【英國人對英國食物的看法是...?】
最積極幫英國食物辯駁的人,就是寫過《動物農莊》、《1984》等知名作品的英國文豪「喬治歐威爾」。他曾經在1946年,寫了一篇6000字的長文來幫英國食物洗刷污名,列舉了各式各樣美味的英國食物,從早餐寫到飲料,甚至還熱心地附上食譜。積極捍衛英國美食地位的喬治歐威爾認為,外國遊客會覺得英國食物不好吃,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好吃的東西在哪裡,真正美味的英國食物,通常只出現在自家餐桌。但也不是每個英國人,都像喬治歐威爾一樣熱情支持自家食物。例如知名作家吳爾芙就寫道:「英國人煮菜,就是把高麗菜丟到水裡、把肉烤到跟皮鞋一樣硬、還喜歡把蔬菜好吃的部分扔掉。一個法國家庭,根本可以靠英國人切下來的食物過活」。英國記者「喬安娜·布里特曼(Joanna Blythman)」也批評,英國人只愛看美食節目,但又不會煮,還愛吃速食跟加工食品,整個國家對飲食的態度,懶散又隨便。
不過,近代的英國,還是有誕生許多世界知名的明星廚師,例如「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就是全聯集點卡上面的那位,以及地獄廚神「高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等人,他們動用自身的影響力,推廣英國食物,讓大家對英國食物的印象改觀。
-
【英國的「飲食復興」】
除了世界名廚之外,最近幾年,英國上下也很努力的在力求推廣轉型,讓飲食復興。1980年代之後,越來越多英國傳統酒吧,開始販售自家製的英國食物。近十年更進化成以美食為主的「美食酒吧(gastro pub)」。你可以在這享受各種英式啤酒與英式家常菜,品項與味道都十分豐富,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單調、乏味、煮過頭。
「查爾斯王儲」很早就開始推廣有機、在地的英國農產品,除了他自己的皇家菜園,查爾斯也率先把英國的有機農產品,帶到一般市場通路。
英國各地的農民,開始舉辦農夫市集,販售在地化、小眾生產的各種食品。除了農夫市集,具有百年歷史的倫敦「波若市場(Borough Market)」也成功轉型成「推廣職人精神」的飲食文化市場,販售品質優良的英國當季肉類、海鮮與蔬菜水果。
飲食復興中的英國,開始出現許多新式的現代英國餐廳,使用英國當季、在地的食材,重新詮釋英式料理,跳脫出早期「高級料理就是複製法國料理」的風氣。現在的英國,除了開始正視傳統與地區飲食,也比其他歐洲國家,更願意對外來的食物兼容並蓄。在倫敦,一般超市就能買到各種異國食材,例如台灣製造的紹興酒、日本的彈珠汽水、各式各樣的香料等等。
透過這樣一邊推廣傳統飲食、一邊吸收外來文化的做法,現代英國的飲食料理,已經日漸多元,越來越豐富。
【我們的觀點】
最後澄清一下,我們今天做這支影片,絕對沒有收錢幫英國人業配!只是覺得說,有時候我們不喜歡別人的料理,有可能只是吃不慣而已,輕易批評別國的料理難吃,其實是有點不尊重對方的文化。在研究英國飲食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其實英國食物,跟我們台灣食物還有一些神奇的相似之處!
1.都喜歡吃內臟:很多人可能以為西方人不吃內臟,但英國人其實也很愛吃內臟,或動物血製成的產品,例如「牛肉腰子派」與「血腸」就是英國的經典料理
2.燉肉會放糖:喬治歐威爾曾經說,他覺得英國食物比較奇怪的部分,就是煮肉時會加糖。但他不知道,台灣人魯肉滷雞腿也幾乎都會放糖,喬治啊,這樣超好吃的好嗎?
3.英國也有海苔醬:以前去阿嬤家,阿嬤都會拿出海苔醬配粥吃。想不到英國也有海苔醬,名字就叫laverbread ,只是他們是配麵包。
當然,英國飲食還有很多,我們今天也只能講個大概,然後一開始說到的那個暗黑料理「仰望星空 a.k.a. 死不瞑目派」,其實有吃過的英國人......不多啦!所以,你各位不要再把特例當範例啦!
-
最後想問問大家,說到英國食物,你最先想到什麼?
A. 永恆經典炸魚薯條
B. 上流社會下午茶
C. 我只想吃貝克漢
D. 以下開放點餐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英國為什麼是美食沙漠」!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BBC炒飯事件」以及「米其林指南的介紹」;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Barnett, E. (2020). Reforming food and eating in protestant england, c. 1560–c. 1640. The Historical Journal, 63(3), 507-527.
→Christmas Banned by Puritans:https://bit.ly/360iFoY
→Common Myths About British Food:https://bit.ly/33QrWNQ
→Dining After 'Downton Abbey': Why British Food Was So Bad For So Long:https://n.pr/2RSlsIx
→Five Myths About British Food:https://bbc.in/2RPZc23
→George Orwell: British Cookery:https://bit.ly/3kDOvvV
→Griffin, E. (2018). Diets, hunger and living standards during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Past and Present, 239(1), 71-111.
→How did Britain get such an awful reputation for its food?:https://bit.ly/3cm3ffS
→Is France learning to love British food?:https://bbc.in/33TRJED
→Orwell, G. (2005). In defence of English cooking (Vol. 23). Penguin Hardcover.:https://bit.ly/3kGMHSM
→Spencer, C. (2003). British food: an extraordinary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hen Christmas was banned in England:https://bit.ly/3iWk5V8
→Why are millions of children in the UK not getting enough to eat?:https://bit.ly/3clO9at
→Why British food is terrible: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orld War II.:https://bit.ly/3mHhb93
→Why Does British Food Get Such A Bad Rap? We Examine.:https://bit.ly/3mJco6Z
→Why is English food the laughing stock of the entire world?:https://bit.ly/303bYPf
→Wilson, B. (2008). 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延伸閱讀 】
→《1984》作者歐威爾讚揚英國料理竟遭退稿!英國文化協會遲來73年的道歉:當年太不盡人情:https://bit.ly/35UBaLE
→Pie Fidelity: In Defence of British Food:https://amzn.to/36cD0Yz
→British Library collection: 1700s food:https://bit.ly/2G0v9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