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1.05.29

為什麼小學生都要背弟子規?小學生背經典到底有沒有用?《學生頂嘴專用㊙️》EP013|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50  弟子規是什麼?
02:58  弟子規為什麼流行起來?
04:50  背誦弟子規能改善品德嗎?
06:35  弟子規是適合兒童的品德教育教材嗎?
07:56  我們的觀點
09:14  提問
09:33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你有聽說過背「弟子規」可以讓小朋友孝順又懂規矩嗎?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背過弟子規?現在是不是一位孝順的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弟子規」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有許多國小的學生要在早自習或下課的時候,背弟子規,有些小朋友,還會在下課後,參加所謂的「讀經班」。比起融合了許多典故的三字經,或是論語、孟子等傳統的四書五經,弟子規因為內容簡單易懂,是最常被推廣背誦的讀物,但也引發許多爭議。所以今天我們先簡單介紹,弟子規的內容在講什麼?接著來看看,為什麼弟子規會流行起來?最後再來討論小學生到底應不應該背弟子規!


-

【弟子規是什麼?】


弟子規的原名其實叫做「訓蒙文」,普遍被認為原本是由清代秀才「李毓秀」寫的,後來經過清代儒者賈存仁刪修後,才被叫做《弟子規》。

根據學者考據,弟子規有受到論語、禮記、以及朱熹的《童蒙須知》等等儒家經典的影響,除了講「孝道」以外,更多是在講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應該遵守的行為標準,因此還有人稱讚《弟子規》是「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

但也有些人認為,弟子規好像不是那麼適合用來「啟蒙兒童」,這是因為有學者發現在清代的詩文集、傳記和家譜裡,幾乎都沒有提到弟子規這本書,而且根據《清史稿》的文獻來看,弟子規最早其實是為了教導不識字的農民,讓他們能夠知道如何守法、守規矩,而不是用來當作兒童教材的。

但不論兩邊的說法為何,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弟子規並不屬於傳統的國學經典,而且它會成為台灣流行的兒童啟蒙讀物,其實也是近二、三十年間才發生的事情。那弟子規到底怎麼在台灣紅起來的呢?



【弟子規為什麼流行起來?】


弟子規會在台灣流行,其實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有「讀經班」的推廣、「宗教團體」的倡議、以及「政府」的支持這三種。

首先「讀經班」會出現,是因為在 1987 年台灣解嚴之後,社會上開始出現「去中國化」和「本土化」的聲音,教育部也宣布說會重新修訂基本教材,不再限制以四書內容為主,而是會兼容諸子百家學說,意思就是說,「儒家經典」不再獨大,它只是「多元教材」的其中一種選擇而已。

但對於那些原本就喜歡「儒家教育」的人來說,他們就會很擔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德性教育」會逐漸消失,因此這些聲音逐漸在民間形成一股力量,並自行組織起「讀經活動」,試圖彌補這一塊空白。

那在「讀經運動」裡,王財貴教授的讀經理念與做法可以說是影響深遠,他推薦的讀經書目包含中西經典,並認為《弟子規》是最基礎的讀經入門教材之一,因此《弟子規》就開始成為大大小小的讀經班中,最被普遍推廣的讀物之一。

再來,許多民間的宗教團體,也受到這股運動的影響,像是淨空法師的淨宗學會,或是福智基金會與一貫道等等的團體,也先後設立讀經班、製作兒童讀經的電視節目、以及舉辦大規模的讀經活動,而通俗易懂、篇幅簡短的弟子規,就成了最常發送的結緣品。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讀經運動也漸漸進入校園,除了讓學生利用早自習或下課時間背誦,有些老師也會試著設計教案,將弟子規融入正式課程之中,而地方政府也開始舉辦弟子規背誦比賽,直到現在每年也都還會有定期舉辦「全國經典總會考」。

不過雖然有這麼多人熱衷於推動「讀經運動」,但也有不少人質疑《弟子規》真的是好的學習教材嗎?也有些人懷疑,這種「背誦學習」的方式到底有沒有用。


-

【背誦弟子規能改善品德嗎?】


社會對於要不要讓小學生背誦弟子規,一直都存在著許多爭論,那這個部分,我們或許可以把「背誦」跟「弟子規的內容」這兩個部分,分開來討論。

首先,主張「背誦」的人認為「讀經百遍,其義自現」。那這句話從認知心理學來說,也是可以解釋的,因為小朋友的「記憶力」其實發展的比「理解力」還要快,因此他們認為先讓小朋友透過「誦讀」把內容記下來之後,就算再當下不理解,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然而然也能慢慢體會。也有學者透過腦波運作來解釋,認為透過這樣有韻律的唸唱,能夠把內容烙印到潛意識之中,那透過弟子規這種在講生活禮儀的教材,多多少少就會「潛移默化」學生,並影響他們的品格。 

但反對背誦的人則認為,道德不是背出來的,「會背」跟「會做」根本是兩件事情,就像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要「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但知道的人,就一定都會把口罩戴好嗎?這可能就不一定了,因此知道什麼是道德,並不代表就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另外,也有人認為,在不了解意思的情況下,背誦讓人覺得很困難,又沒有意義,反而會讓他對學習感到厭惡,而且只是硬背沒有人引導的話,還可能會有學生自行錯誤解釋的危險。

所以,在這兩者之間,有人就認為重點在於能不能「引導孩子理解」。如果在背誦弟子規的前後,可以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或是搭配生活情境講解,讓小孩子思考這些規矩在現代還適不適用,那弟子規應該還可以算是個不錯的生活教材。但這裡就點出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弟子規的「內容」,真的有適合拿來被當成兒童的學習教材嗎?


-

【弟子規是適合兒童的品德教育教材嗎?】


支持讀《弟子規》的人認為,雖然弟子規著作的時代背景都跟現在很不一樣了,但它的內容仍然涵蓋了大部分現代品德的核心價值,而且弟子規將品德具體化為「明確的規範」,會讓兒童能夠容易明白跟實踐。

像是有學者利用新北市「品德教育聯絡簿」列出的 12 個中心德目,來分析之後,就發現《弟子規》有符合,尊重、責任、公德、孝悌等 10 個現代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只在「正義」與「合作」的部分比較少提及。

不過,反對的人則認為,像《弟子規》這樣逐字逐句,列出所有生活中的行為規範,這種「去脈絡化」的詮釋方式,會讓小朋友看不到當時的社會背景或對話的情境,只是將儒家思想簡化成「扁平的道德標準」。

另外,也有人提出《弟子規》大部分的內容,都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轉化,才能對應到現代生活,那既然現在已經有許多教材,都是經過專門設計,符合兒童心智發展特性,那為什麼不使用那些教材,而要使用《弟子規》呢?

因此,有人就指出,讓小學生背弟子規的做法雖然立意良善,但這個現象可能反映了家長對讀經的過度期待,像是「讀經的小孩不會變壞」、「多讀讀沒壞處吧,說不定有用啊」。這也讓人重新思考,對孩子來說,有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我們的觀點】


我們現在聽到「背誦教育」的時候,常常都會下意識地抗拒,但上因為小朋友的記憶力,發展地比理解力更快,因此叫小朋友「背下來」其實比「教懂他」還要容易許多,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背誦教育」似乎也沒有那麼十惡不赦。只不過,「背」雖然簡單,但卻不一定「有效」,所以我們認為在這個議題裡,重點還是要回歸到「我們希望小朋友學到什麼?」

如果是希望小朋友能繼續學習到中國傳統經典的話,那當然「讀經」「讀弟子規」就還是個好方法,但如果是想讓小朋友學習到「道德、品德」的話,讀弟子規或許就不是在現代社會中最有效的方式了,因為它可能還有需要「轉化」以及「不完全切合現代品德教育需求」的問題存在。

而且無論是要選擇現在的教材或是使用《弟子規》等傳統經典,來進行品德教育,「家長的參與」都是少不了的,如果只交給幼稚園或是讀經班,而沒有讓他們在日常生活、或是實際的情境練習「怎麼做才對」的話,「品德」可能就真的只是被「背下來的口號」失去了它「該有的意義」。

因此,像是我們公司最近在設計要給小朋友的繪本時,就特別注重在設計「情境」以及「家長可以怎麼跟小朋友共讀」的部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點資訊欄的連結,看更多有關我們公司繪本的介紹。

-

那最後想問問大家,你認為小學生應該背誦弟子規嗎?

A. 認同,背誦弟子規能潛移默化一個人的品德。
B. 不認同,弟子規已經不適合現代的社會了。
C. 要看狀況,如果有人能引導學生思考的話,弟子規也是不錯的教材。
D. 當然,不可以只有我背過。
E. 其他,留言告訴我們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為什麼小學生要背弟子規」!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國文課為什麼要背註釋」以及「段考有什麼意義」;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

【 本集參考資料 】

→為何台灣人愛叫小學生背《弟子規》?育有二子的她,怒轟浪費靈魂的教育真相:https://bit.ly/3yE7bUd
→全國宗教資訊網─宗教知識家線上百科:讀經:https://bit.ly/3c2ftLN
→《弟子規》的傳播是場騙局?:https://bit.ly/34DXzuZ
→家長對讀經班的錯誤期待:讀經不等於品格教育,弟子規也不是聖人之書:https://bit.ly/3c2E2bE
→別再拿弟子規荼毒孩子了!家長自己不見得懂還要孩子浪費時間學?:https://bit.ly/3bXTJAG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讀經通訊:https://bit.ly/3c047Ip
→從小就背「三字經」、「弟子規」 孩子得到了什麼?:https://bit.ly/3wCFrxk
→誰說「弟子規」無用?勿諂富、勿驕貧...我是兩個孩子的爸,我贊成小孩讀「弟子規」:https://bit.ly/3vv2FW2
→不力行,成何人?——不思而罔的讀經教育:https://bit.ly/3oY09VE
→隱藏在兒童讀經班與宗教讀經背後的問題:https://bit.ly/3wCfPAI
→親子專家:讀三字經,不如帶孩子聽《五月天》:https://bit.ly/3wJRSYl
→清大中文系教授:小孩偶爾看看「三字經」無妨,但是碰太多就不好:https://bit.ly/3i4dwlR
→劉雅苓,清代蒙書《弟子規》之析論及對E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七項修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https://bit.ly/3fMvVkq
→李建弘,經典與實踐-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bit.ly/3fLjNjG
→鄭育玲,實施《弟子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品德表現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https://bit.ly/3oY0qIa
→陳君平,《弟子規》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品德表現的影響。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bit.ly/2SyGlfx
→張訓譯,重新思考讀經教育:親子共學為基礎的教育理念:https://bit.ly/34piAJt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篩檢量能不夠?超前佈署有問題?「校正回歸」的背後,可能有哪些隱憂?|志祺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