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前導
01:20 迪士尼為什麼想拍「真人版花木蘭」?
03:01 迪士尼為中國做了哪些改變?
04:08 一波三折的花木蘭
05:36 對「劇情」的批評 — 歷史錯置
06:49 對「劇情」的批評 — 對中國文化的錯誤想像
07:33 對「劇情」的批評 — 期待落差
08:47 感謝新疆教育營的迪士尼?
10:18 我們的觀點
11:12 提問
11:31 結尾
(註)本文末含有資訊勘誤/補充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你知道《花木蘭》的真人版可說是「一次惹怒全世界」嗎?
香港人、台灣人、法國人、美國人、甚至是中國人都不爽啦!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花木蘭的爭議」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如果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小時候應該都有看過花木蘭的動畫吧?吳宗憲配音的木須龍、花木蘭跟將軍李翔的愛情故事、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 ♫ 男子漢~行動快速像那江河湍急 ♫ 都是大家對「花木蘭」的重要印象!
而這部動畫也是迪士尼唯一一部以華人為主角的動畫,所以在它決定要開拍真人版的時候,真的是備受關注,當時不少人都說胡婷婷應該要是女主角的唯一人選。但後來決定要由劉亦菲來出演的時候,大家也都覺得「還可以」,畢竟她以前演小龍女時,那「既有俠氣,又有仙氣」的印象也是深植人心,跟花木蘭的形象好像還搭得上線。
只不過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就爆出了不少爭議,上映了之後,更是被各界罵到一個不行,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這部「得罪所有人」的「真人版花木蘭」吧!
-
【迪士尼為什麼想拍「真人版花木蘭」?】
近年來,迪士尼已經翻拍了很多真人版電影,像是《魔境夢遊》、《黑魔女》、《美女與野獸》、《獅子王》跟《阿拉丁》,每一部都帶起許多討論,票房也很好,像是《獅子王》的全球票房就高達 16.5 億,排全世界票房第 7 名。票房會這麼高,主要是因為這些電影,在過去就累積了很多觀眾,而大家對於「經典故事」被以「全新的手法」拍攝,或是以「更合乎現代價值的情節」來詮釋,都很感興趣。而且,在中國消費力越來越強的現在,翻拍以華人為主角的《花木蘭》也就成為一件「可想而知」的事情。只不過很有趣的是,當年花木蘭的動畫在中國上映時,票房其實很差。這主要是因為當年的迪士尼,先上映了描述「達賴喇嘛遭到迫害並流亡印度」的電影,觸怒了中國政府高層,導致《花木蘭》在中國的上映時間被延了八個月。那在這八個月裡,中國觀眾早就透過盜版的方式看完了花木蘭,還順手給了一個「不倫不類」的評價,他們覺得「威武的龍」變成「搞笑的木須龍」很不合適,也覺得「追求個人夢想與價值」的花木蘭「很不中國」。
但位於中國對岸的台灣,對《花木蘭》的評價與票房表現,卻跟中國截然不同,大家不只超喜歡「木須龍」,也給「追尋自我」的花木蘭高度評價,連票房表現都頂呱呱。光是算台北市的票房就高達 1 億 453 萬,刷新當時動畫片的最高紀錄。
只不過,台灣的消費力,在迪士尼眼中並不值得一提,因此花木蘭的真人版還是為了「中國」而拍,導演在接受中國媒體訪談時也說:「在許多方面,這部電影都是給中國的情書」。
【迪士尼為中國做了哪些改變?】
舉例來說,迪士尼這次在選角的策略上,就有為了中國「微微調整」。近年來,迪士尼為了因應「種族多元」的價值,本來就越來越常以「非白種人」來作為主角,只不過以前的選角,常常會以在美國長大的外國裔素人為主,再搭配好萊塢明星作為配角,來吸引票房。(註一)但這次的《花木蘭》的選角,都是以中國的著名演員為主,而歐美觀眾對這些演員的印象其實相對薄弱,也就是說,迪士尼的這部片設定的主要客群很可能不是歐美觀眾,而是中國觀眾。
再來,我們剛剛其實有提到,中國觀眾對於「搞笑的木須龍」跟「追尋自我的花木蘭」不太滿意,因此這次的真人版就把「木須龍」換成「鳳凰」,花木蘭從軍的動機也從「追尋自我」,變成了「為了家庭奉獻的心」。電影監製也很誠實地說,他們知道「木須龍」這個角色在歐美其實很受歡迎,但因為這個角色會讓中國觀眾「不太舒服」,所以他們決定「拿掉」。
從這些點都可以看到,迪士尼這次有多麽重視「中國」的意見。
-
【一波三折的花木蘭】
儘管迪士尼這麼「用心」且大手筆地投入資金在製作這部片,但它卻接連遭受「重大打擊」。原本認為完美的選角,卻被很多台港民眾抵制,這是因為劉亦菲在反送中運動期間,轉發了「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的文章,這不只讓很多香港人憤怒,就連台灣跟美國都開始有人跟進響應「抵制花木蘭」。但對於這項抗議,迪士尼並沒有任何表態,畢竟他們心目中最大的市場,還是中國。但,對於《花木蘭》這部電影來說,還有更大的風暴等在後頭!從 2020 年初開始,covid-19 的疫情席捲全世界,《花木蘭》只好延後上映,但一延再延,延到不能再延之後,迪士尼終於決定《花木蘭》只在「部分國家」上映,其他地區則是要透過 Disney plus 來付費觀看。但這樣的作法,等於放棄了大部分的票房,前期投入將近3億美金的製作費,大概有一半等於投進了水裡。
更慘的還在後頭,《花木蘭》上映後的評價,可說是跌到谷底、慘不忍睹。不只是歐美的觀眾對劇情失望,就連迪士尼原本想討好的華裔跟中國觀眾,也都給出很低的評價。中國的首日票房只有 800 萬美金,遠遠不及《獅子王》的 1300 萬。在 IMDB 裡,《花木蘭》評分只有 5.5 分,而豆瓣上更糟,只有 4.7 分。
為什麼會這麼慘呢?真人版的花木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對「劇情」的批評— 歷史錯置】
在劇情的部分大家都有超多不滿意的點,我們認爲這些批評,大致可以分為「歷史錯置」、「對中國文化的錯誤想像」、以及「期待落差」這三大問題。首先,在歷史的部分,從預告片一出來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批評,這是發生在北方的故事,竟然出現中國南方的土樓,實在是太瞎了!因為除了地理位置差很遠之外,土樓最早也是到宋代才出現,但花木蘭故事的背景卻是比宋代早了不只 500 年的北魏。另外也有人批評,歷史上的木蘭,很可能自己就是北方民族,故事裡卻硬要為她套上漢人的文化與價值觀,根本不合理。
嗯,不過其實這些問題呢,在動畫版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部分大家只是有點失望它「沒有進步」而已。
真正讓大家不滿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加入了一些中國觀眾看起來完全不合邏輯的東西。例如花木蘭從小就擁有超能力「氣」,角色裡也多了一位,因為擁有「氣」所以會被國家驅逐的「女巫」。雖然中國確實有「氣功」或「巫女」,但電影裡的「氣」跟「女巫」,一看就知道比較接近西方「原力」跟「獵巫」。
-
【對「劇情」的批評 — 對中國文化的錯誤想像】
再來,這次的真人版為了降低木蘭「追尋自我」的成分,所以把「孝」放得很重,但西方其實從來都沒有「孝」的概念,因此他們生硬的把「孝」等同於「對家庭的奉獻」,讓整部片的劇情轉折都顯得 非~常~突兀。而且,電影裡還把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元素,加上三從四德、再加上忠孝的概念,全部揉在一起,想以這個「奇怪的綜合體」來詮釋「中國」。但這反而讓中國人感受到西方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與「刻板印象」,因此這也是讓最多中國人,負評給好給滿的重要原因。
那剛剛的兩點都比較屬於中國觀眾的批評,但下一點「期待落差」則是所有觀眾的批評。
-
【對「劇情」的批評 — 期待落差】
很多喜歡動畫的觀眾,在看完真人版後都很失望,因為過去重要的角色都消失了,除了「木須龍」因為中國觀眾的不滿而被拿掉之外,男主角李翔,也因為迪士尼想符合當代的 metoo 風潮而被刪掉。但在過去的劇情裡,李翔跟花木蘭也是在離開部隊後才相戀,因此有許多人覺得迪士尼是矯枉過正。再來,以前的《花木蘭》很受歡迎的原因,也是因為女性當兵,女性追尋自我的劇情是很令人激動的,就算放到現在也依舊政治正確,但當觀眾抱著這樣的期待去看花木蘭時,卻發現這個部分有很大的幅度都被「孝」取代了,這樣的期待落差,就會讓人覺得這個劇情似乎「退步」了。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這部電影裡面,竟然沒有「音樂劇」這個迪士尼電影很重要的元素。雖然導演說這是為了讓電影符合「現實」才做的調整,但在導演的「現實」裡,可以有「變變變」的女巫,卻不能「邊講邊唱」,我想,這個決定,應該是讓不少人都覺得很困惑。
只不過,大家對於《花木蘭》的批評,還不只集中在劇情而已,就連「製作」也充滿爭議。
-
【感謝新疆教育營的迪士尼?】
在劇情以外,歐美對於《花木蘭》的批評也越來越劇烈,這主要是跟電影片尾的感謝名單有關。電影上映後,有人發現在感謝名單裡,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的宣傳部」、「吐魯番市公共安全局」等多個中共的政府單位,根據長期研究維吾爾地區的學者表示,「吐魯番公共安全局」其實就是主要負責「新疆再教育營」的部門。對於歐美來說,「新疆再教育營」已經被普遍認知為「嚴重侵害人權」的單位,但在這樣的情況下,迪士尼卻還是公開的感謝這些單位,就讓大家覺得迪士尼「為了賺中國的錢,選擇忽視維吾爾族的苦難」,因此各界的批評也愈來越多。美國有許多議員連署,要求迪士尼說明他們拍攝《花木蘭》期間,是否有使用少數民族勞工、或與當地兵團合作;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也在 Twitter 發文批評迪士尼、香港社運人士黃之鋒也發信給迪士尼行政總裁,要求對方揭露與新疆政府達成的協議。
但對於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迪士尼目前的回應,卻只是透過財務長回覆說「要在當地拍攝,跟政府當局申請許可是全世界的慣例,而將政府窗口列入片尾感謝名單,也是業界通則,因此他們不會修改感謝名單。」
這樣的回覆讓許多人感到失望,因此現在除了台港以外,連歐美也出現了抵制行動,再加上中國對於這部片也不買帳,因此《花木蘭》這部片,可說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失敗」。
【我們的觀點】
在研究完這次的事件之後,我們對於迪士尼原本想寫情書給中國,卻狠狠被甩一巴掌的結局,真的是覺得「啼笑皆非」。電影的翻拍需要隨著時代的轉變,而有所改變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次《花木蘭》改的方向卻很奇特,我們認為它主要不是因應時代或價值的改變而變,而是為了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的意願而變。
也就是說,它雖然有為了符合「種族多元」的潮流,採用全亞裔演員,也為了因應「#metoo」運動,刪除將軍李翔與花木蘭的戀愛劇情;但對於香港人民和維吾爾族的呼救,迪士尼似乎不屑一顧。
而且,為了讓花木蘭迎合中國民族的價值,他們把原本故事中最感人的「追尋自己」改成「善盡孝道」,但又改得不三不四,這種亂七八糟又充滿現實的選擇,也難怪迪士尼這次可以一次得罪全世界了。
-
最後想來問問大家,你會想去看《花木蘭》嗎?
A、會,我是迪士尼的忠實粉絲!
B、會,大家都說超難看,害我好想看!
C、不會,我不認同迪士尼對香港跟維吾爾的忽視。
D、不會,聽說超難看,我不想浪費錢去看!
E、其他,如果有其他想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噢!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大家為什麼這麼討厭真人版《花木蘭》」!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新疆再教育營」或「電影票房怎麼算」;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補充資訊】
註一:像是《與森林共舞》、《阿拉丁》主角都有西亞、印度血統,但他們其實都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演員,而且因為真人版通常很花錢,所以主角常常會以素人或是新生代演員為主。再來是我的個人感想啦:這次《花木蘭》在台灣上映之後,首週的票房有三千多萬,讓許多網友很沮喪,想說「難道抵制沒有用嗎?」但我們這次查完資料後才發現,比起 20 年前《花木蘭》的動畫版,這次真人版的票房應該算是不太好,畢竟 20 年前光是在台北市的票房就超過了 1 億 400 萬,但這次花木蘭已經上映兩個禮拜了,台北市的累積票房還只有 1500 萬。
而且我想了一想,當時對於《花木蘭》最有感情的觀眾,應該就是我們這一代了吧?但對於反送中運動最有感觸的也是我們這一代,所以我自己認為 20 年前與 20 年後的票房差距,或許正展現出我們這一代對真人版《花木蘭》的抵制。但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啦,所以並沒有放在影片裡,大家也可以在下面跟我分享你的看法噢~
最後放一下總編雷雷的吐槽:雷雷說我寫得太複雜了,這部片會被討厭,就只是因為它!難!看!
-
【 本集參考資料 】
→【電影背後】在偉大的中國文化之下,相距 20 年的兩部《花木蘭》電影是這樣誕生的 (中):踢開木須龍、擁抱神仙姐姐、中國元素百分百:https://bit.ly/3c1XOml
→盤點歷代花木蘭!迪士尼動畫最賣座 凌波最讓台灣觀眾瘋狂:https://bit.ly/2E9E6Zo
→真人版《花木蘭》拍成四不像,迪士尼的顧慮實在多到令人甘拜下風:https://bit.ly/2RtS4Z9
→為迎合中國市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有多拼?:https://bit.ly/33BMBou
→中國觀眾為什麼不喜歡真人版《花木蘭》?:https://bit.ly/3hArUyt
→加速脫鉤時代的《花木蘭》:如何做到一次過得罪全世界:https://bit.ly/35GZL6A
→Mulan is nothing more than a nationalist drama that whitewashes the Uighur Muslim crisis in China:https://bit.ly/3mnuhs9
→Disney criticised for filming Mulan in China's Xinjiang province:https://bbc.in/3hCyrbK
→迪士尼《花木蘭》引杯葛潮!女主角劉亦菲引發爭議點收科?:https://bit.ly/33xtFaK
→Inside Disney's Bold $200M Gamble on 'Mulan': ""The Stakes Couldn't Be Higher:https://bit.ly/2FDPc9s
→一封失敗的「給中國的情書」:《花木蘭》在華遇冷:https://nyti.ms/3mvtXro
→The Real Reason Mushu Was Dropped from Disney's Mulan Remake:https://bit.ly/3izQVv2
→豆瓣電影花木蘭:https://bit.ly/3kt5roZ
→《花木蘭》新疆爭議 美議員致信迪士尼要求說清楚:https://bit.ly/3hAcU3u
→維基百科花木蘭 (2020年電影):https://bit.ly/2ZFJT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