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前導
01:59 台灣的疫情有多嚴重?
03:47 典型的失控案例——印度
04:39 一度成功後來又失敗的案例——日本、東南亞多國
05:55 目前為止都還算成功的例子——紐澳
07:06 控制疫情的關鍵是?
08:01 我們可以很快回到二級警示嗎?
09:22 我們的觀點
11:37 提問
11:56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最近台灣本土確診數不斷攀升。到5/28之前,全台灣都確定進入第三級警示,各級學校停止到校,許多營業場所關閉,鬧區宛如一座空城。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惑:這樣的生活,什麼時候可以結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社區傳播之後的疫情抗戰」吧!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從上個星期開始,本土確診者持續在增加,短短幾天,全台灣就突然進入第三級警示,疫情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嚴峻,而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了非常劇烈的改變。很多人開始在家上班,出門強制要戴口罩,所有地方都落實實聯制。大家都很擔心,我們的社區之中,是不是還有很多沒有被確診、或是無症狀的感染者?
今天,我們要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聊聊接下來台灣疫情可能的發展、會有哪些狀況?如果我們想要恢復之前的生活,又可以怎麼做呢?
-
【台灣的疫情有多嚴重?】
我們在去年講「社區感染」那集,有講到疫情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1. 國內還沒有疫情的時候
2. 零星的「社區感染」
3. 出現大量確診患者的「社區傳播」狀態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我們確實已經進入社區傳播的階段了。雖然看起來,目前大多數的確診者,都還是跟萬華茶室、宜蘭羅東遊藝場,還有新北獅子會的傳播鏈有關。但由於病毒已經在社區中大量散播,而且母親節周末,全臺人流也是大量移動,如果有人是在那個假期接觸到病毒,目前可能也還沒脫離潛伏期。
所以如果從比較悲觀的角度來看,最近這一兩週的局勢,真的非常關鍵,要是這波沒有控制下來,我們很有可能,就會進入失控的邊緣。一旦進入大規模的社區傳播,過去這一年多來,其他國家所面臨的危機和考驗,很可能就會一一降臨在台灣。
像是,第一線的醫療系統負擔變重,導致症狀輕微的確診者,必須在家自我隔離,等待免疫力自體痊癒;又或者是採檢人力有限,但需要篩檢的人很多,民眾在外等待的期間,反而把自己曝曬在感染的風險之中。而另一方面,因為疫情擴散的關係,政府會實施封城或是半封城的措施。這對可以遠端工作或是遠距教學的人,可能短期內影響不大;但某些無法遠距工作的行業,等於是被迫要放無薪假,這對於生活比較困苦的人來說,就會是很嚴峻的挑戰。
有些人為了生計,還是得冒險出門工作,甚至即使自己身上出現了相關症狀,也不一定敢接受篩檢,因為他害怕要是自己停止工作,下一餐可能就沒了。這些惡性循環,聽起來真的很可怕。於是很多人就在擔心,我們到底有沒有機會再次成功守住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先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例子。
【典型的失控案例——印度】
我們在上一集的追七令有講到印度的狀況。印度就算是一個曾經有希望控制好,但最後卻大爆炸的例子。他們在去年底(2020)的時候,單日新增新增確診人數持續下降,從高峰每日9萬多人確診,降到每日1萬出頭確診,讓印度人的民眾和政府官員,全部都「鬆懈了」。他們不只是不戴口罩,也不再維持社交距離,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更是主動辦了多場大型造勢活動;4月初還遇到大型宗教慶典,萬人大群聚,導致疫情重新大爆發。此外,英國變異株、巴西、南非,還有印度本土的變異株,多種傳染力更強的突變病毒一一出現,更是讓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總結來說,鬆懈防疫措施、舉辦大型活動,再遇上變異病毒,這些都可以說是疫情大失控的關鍵因素。
-
【一度成功後來又失敗的案例——日本、東南亞多國】
曾經把疫情控制得不錯,把本土確診壓到很低,但後來卻又爆發的例子,有一個滿容易被提起的,就是日本。最近大家可能有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分享,説日本現在每天確診5、6千人,街上還是很多人走來走去的照片。有報導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日本人已經出現「防疫疲勞」的狀況了。從日本確診的數據可以發現,從去年年初開始,他們經歷了好幾波高峰。雖然在政府的呼籲、還有日本民眾緊張而自律的狀態之下,多次成功壓下疫情。但一年多過去,有越來越多人覺得「生活還是要過」,或是「好像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對疫情漸漸無感、防疫漸漸鬆懈下來,導致最近幾個月的確診人數又再度飆升。
其他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根據《經濟學人》的分析,包括: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和寮國,這幾個國家也都一度成功防堵武漢肺炎,但大家以為疫情已經緩和,防疫不再嚴謹,參加很多大型活動;而今年又遇上傳染力更強的英國、巴西、南非、印度變異病毒,使得疫情開始反彈上升。
好的,看了那麼多功虧一簣的例子之後,我們不禁好奇,難道都沒有防疫成功的例子嗎?答案是:有的喔!這類案例就是紐西蘭和澳洲。
-
【目前為止都還算成功的例子——紐澳】
從去年年初開始,紐西蘭和澳洲的疫情,都控制得不錯。紐西蘭只有去年 3 月有一波每天確診數十人的疫情,最近每日確診人數都控制在個位數,而且幾乎全部都是境外移入個案,沒有偵測到社區感染的案例。而澳洲的部分,則是去年 3 月和 8 月各一波疫情高峰,一天最高的確診數也是數百人,但透過強力的封鎖措施,像是要求民眾只能待在家,每天外出不能超過 1 小時等等的做法,再經過兩三個月的努力,最後才成功壓下來。一直到現在,澳洲還是用「零容忍」政策在對抗疫情。當他們一發現確診者,除了馬上進行疫調之外,還立刻實施封鎖措施 3 天,所有的酒吧、運動中心和遊樂區都要關閉,民眾也必須要待在家裡,不能出門。而這樣的策略,也讓他們沒有再度爆發大規模感染。但強力封鎖的措施,還是造成很多不便、影響經濟發展,也可能埋下社會動盪的風險。
因此有些澳洲的專家也覺得,這麼高強度的封鎖,並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所以他們也開始思考,或許是時候要開始想辦法跟病毒共存了。
-
【控制疫情的關鍵是?】
從剛剛國外的案例呢,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個主要的結論。第一,疫情失控的關鍵,主要就是心態鬆懈。會放鬆的不只是民眾,也包含政治人物甚至是政府單位。大家看到確診數變少了,很容易會覺得,欸!看來我現在的措施已經足以控制疫情了,通常就不會、也很難再提升防疫的強度。但只要鬆懈的心態出現,光是要維持原本的強度就很困難,畢竟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從執行面來說,持續高強度封鎖也會大幅影響民眾生活,很多人可能因為經濟拮据,或身心狀況難以支撐,紛紛會要求政府放寬管制標準,希望逐漸恢復原本的生活。但是,在病毒已經出現變種的情況下,任何一個鬆綁都可能會增加染疫的風險。最近很多人就認為,台灣的疫情會爆發,就是因為我們的民眾跟政府都有鬆懈,並沒有像澳洲那樣,持續謹守最嚴格的規範。
-
【我們可以很快回到二級警示嗎?】
第二個結論是,只要疫情進入到「社區傳播」的階段,那要短時間把它壓制回到「零星社區感染」、甚至「零確診」,難度真的很高很高。以抗疫相對成功的澳洲為例,他們也沒有在兩週內就成功降到二級警戒,但在持續的努力之下,他們先是成功穩住,接著才慢慢回到「零星的社區感染」。直到現在,他們也還是維持著長期抗戰的態勢,不敢鬆懈。前幾天,我們的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認為,人是會累的,長期要大家忍受不便很難,一下子把所有強度都拉得太高,可能會讓大家更快受不了,那疫情可能就很難控制。不過,疫情的快速爆發,民眾這一端的管制,還是逐漸拉上來了;但在醫護人員和資源的那端,則是想辦法減低壓力,把輕症患者送到集中檢疫所,也呼籲沒有症狀或沒有接觸史的人,更是不要跑去醫院或篩檢站要求採檢。也就是說,在目前疫情還不是很明朗的狀態之下,指揮中心的態度,看起來已經是在做長期抗戰的準備了。
此外,有很多醫師和醫療人員也呼籲大家,新一波病毒無症狀感染的比例,「最高」可能達到 8 成,雖然多半是輕症,但如果大家現在沒有把自己視為潛在的感染者,確實做好防疫,我們可能就很難阻斷傳播鏈,而被迫要想辦法跟病毒一起共存下去了。
【我們的觀點】
從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的秩序都大受打擊,而我們台灣在很多很多人的努力與犧牲下,有好長一段時間,都過著相對穩定的生活。但最近,本土確診不只突然爆增,而且足跡還擴散到很多城市,說真的,任誰都會感覺到恐慌和焦慮。像我們公司因為離疫情爆發的足跡不遠,所以團隊的工作和生活,也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平常熱鬧的街道宛如空城、喜歡的餐廳不能去吃、熟悉的親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面......,疫情對於這個世界的衝擊,我們漸漸有了非常具體的感覺。所以我們完全能夠理解,最近大家生活很辛苦,心情很沮喪、很徬徨,希望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或是想要檢討政府官員的防疫措施、想要知道台灣是在哪個環節失守了,都是非常合理的反應。而最近,很多人也會質疑我們,為什麼不多做一點疫情相關的影片?或是不快點分析某某議題?這邊我想簡單回應:大家在乎的事情,我們也同樣在乎、同樣關注,都有在討論跟準備。
但整理資料、消化觀點、產出論述這些都需要時間,有些議題不是我們專長的領域,而團隊全員遠端的情況下,工作效率也會打折扣,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影片,很多都是至少在一週之前,就已經準備好的。
從去年1月30號開始到今天,我們已經製作了至少38支跟 COVID-19 密切相關的影片,平均不到兩週就至少有1支。所以接下來,我們當然也不會缺席。但最後我們還是想再度呼籲大家,疫情雖然嚴峻,但最重要的還是保持穩定、做好該做的事情,不要過度驚慌。
過去我們可以成功防堵病毒,除了第一線人員的努力,大家自發性的配合、彼此間體貼的支持鼓勵也是關鍵。但在疫情逐漸危急的現在,有時候我們過度恐懼,反而可能會帶來反效果。
像我們最近就常常從新聞上看到,有人對「疑似確診者」的態度很不友善,甚至未經證實就擅自公布對方的個資,我們擔心,這樣的風氣可能反而會不利於疫調或篩檢,導致病毒繼續潛藏在社區當中。我想,這絕對是大家最不樂見的結果。
那話說回來,雖然我們有可能要跟病毒長期抗戰,但想要恢復正常生活,其實還是滿有希望的!這個關鍵,就是疫苗!不過這部分的細節,今天時間不夠,我們之後會透過追七令來討論,就請大家再稍微等等了!
-
好的,那今天想要問問大家,如果疫情要長期抗戰,你覺得最大的挑戰會是什麼?
A. 不能群聚,大量減少社交生活,會讓我覺得很孤單
B. 工作受到影響,我無法想像持續0收入,要怎麼好好生活
C. 我相信疫苗可以讓我們生活比較正常,但現在就是擔心打不到
D. 其他,留言告訴我們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疫情會需要長期抗戰嗎?」!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我們去年討論的「社區傳播」,以及「其他武漢肺炎追七令系列」影片;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
【 本集參考資料 】
→印度新冠疫情:第二波來勢兇猛背後可能的原因:https://bbc.in/3wknoMb
→成功故事破功?日本疫情為何又失控:https://bit.ly/341Ffvs
→不只台灣 過去疫情穩定國家,為何確診紛紛增加?:https://bit.ly/3u5LwAy
→COVID-19: Source of cases:https://bit.ly/3fDjfwm
→COVID-19/不能讓疫情永遠封鎖邊境!澳洲專家:我們必須接受每天有人會死:https://bit.ly/3fvxZx2
→How many COVID deaths are acceptable in a post-pandemic world? - Nature News:https://go.nature.com/3fzeIe6
→Covid in Australia: Melbourne to exit 112-day lockdown:https://bbc.in/3hKpelt
→COVID 19無症狀感染者從17至81% 醫曝「這樣做」才可斷鏈壞病毒:https://bit.ly/33XDMGk
→澳洲智庫公佈新冠防疫排名 台灣名列前茅:https://bit.ly/2QxHyDa
【 延伸閱讀 】
→澳洲智庫公佈新冠防疫排名 台灣名列前茅:https://bit.ly/3bYEq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