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3.02.02

超徵稅收

超徵稅收
今年1月3號,總統蔡英文宣布,由於去年稅收超徵4500億,政府將發給每人6,000元現金,引發熱烈討論。 這六千塊是怎麼來的?超徵稅收又是什麼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超徵稅收」吧!

-

Hi ho 大家好我是志祺。 
今年四月,政府將會發給每個人六千元現金,那為什麼會有這筆錢,就要從去年開始說起。 去年年初,財政部預估全年的總稅收是2兆7千億,但從1月到11月,實際的稅收已經超過三兆,全年估計會「超徵」超過四千億,這筆錢到底要怎麼運用,立刻成為了媒體和民眾的焦點。 

有人認為今年物價高漲,通貨膨脹嚴重,政府可以直接把超徵的部分發給民眾,或是效仿國外用退稅的方式,來減輕大家的生活壓力。也有人主張,過去幾年政府在疫情紓困、國防等項目上,已經借了不少錢,因此這筆錢應該優先用來還債,才不會讓國家的財政進一步惡化。 

而在今年的一月三日,總統蔡英文宣布,這次超徵的稅金,除了用來補貼勞健保、電價,以及減輕民生負擔之外,也會用其中大約30%,共1400億元發放現金給全民。換算下來,一個人會拿到六千元,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普發六千。那我們就很好奇,這些超徵的稅收是從哪來的?那普發現金到底是好是壞呢? 



-
【什麼是超徵稅收?】
大家都知道,政府的錢都來自我們繳的稅。那政府花錢的方式,是年初要先通過一個預算案,決定今年要花多少錢;但這個時候政府還不確定今年會收到多少稅,所以他們會根據以往的稅收情況,以及對景氣的預測,推算出政府在接下來的一年當中,可能會收到多少稅。

而這個數字,就是「預估稅收」;相對的,這一年實際收到的稅,就是「實際稅收」。畢竟一個是預測的,一個是實際結果,所以這兩個數字每年都會有所落差。

當「實際稅收」小於「預估稅收」的時候,就稱為「短徵」。 而「實際稅收」大於「預估稅收」時,就叫做「超徵」,那這也就是去年的狀況。回顧最近的資料,我們發現這兩種情況都曾經發生過,比如去年,政府最終總共超徵了4950億;而在2020年則是短徵了223億。

不過,雖然超徵跟短徵都有發生過,但在過去二十年中,有十六年都出現了超徵的情況,所以就長期來看,超徵稅收還是一個明顯比較常見的狀況。 既然這件事情很常發生,那這些超徵的稅金要怎麼用呢?
【超徵稅收怎麼用?】
根據財政部的說法,過去超徵的稅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還債。如果是政府原本就規畫要舉債,那超徵稅收就可以減少那一年的舉債;那如果是當年不用舉債,也可以還以前的舉債。 

從 2017 到現在,超徵稅收造成的債務減少,就超過 5000 億;不過,即使是還了這麼多錢,目前政府的舉債,還是比2017年高出 3400 多億。

總之,還債是一個超徵稅收的一個主要用途;那除了還債之外,另外一個用法就比較彈性,就是透過特別預算來運用。特別預算可以運用在建設、國防、緊急紓困等等。以我們聽過的例子來說,像是前瞻計畫跟軍購案就都是特別預算。所以理論上來說,超徵稅收也可以用在這些項目上。那這次要用拿普發現金的 1400 億,也同樣是以特別預算的方式來執行的。不過,政府超徵這麼多錢,多到要發錢給每個人,這是一件好事嗎?


-
【超徵稅收是好事嗎?】
有些人認為,會有大量的超徵稅收,代表民眾的企業的所得增加,讓政府拿到更多的稅收。而這就意味著經濟有高於預期的表現,所以一方面來說是景氣好,一方面來說也是政府施政得宜的成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也有人覺得,超徵稅收的本質,是政府預估景氣失準,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

而且,雖然預測跟實際難免有落差,但超徵超過總預算的10%就已經很罕見了;而我們今年超徵的金額,則是超過總預算18%,比起其他國家,預測失準的情況非常嚴重,但這可能代表我們的預測方法落後,沒辦法準確預估稅收,甚至有刻意低估的狀況。

與此同時,超徵稅收太大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會讓資源沒辦法以總預算的形式,分配在需要的地方,而是只能整筆使用。那無論超徵稅收是好是壞,這件事情畢竟已經發生了,所以大家也在討論這筆錢該怎麼用。尤其對普發現金的政策,也有許多正反意見,我們就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發錢 vs 還債】
支持還債的人認為,政府的財政狀況並不樂觀。在過去幾年,因為國防、防疫紓困等需求,編列了許多「特別預算」,再加上還要補貼水電石油、想辦法填補勞健保的財務破口等等。

雖然這些措施都跟民生有關,但也確實讓舉債連年增加。那現在超徵的機會就應該減緩政府的舉債速度。 而且如果發現金,以後只要超徵,民眾也會有相同的期待,那就變成一超徵就要發現金,反而更沒彈性。

而支持發錢的理由,主要是基於生活壓力的考量。去年民生物資的通膨高達6%,物價上漲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生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平復,現在經濟又有許多不穩定因素,搞不好還得再過一年苦日子,所以政府這時候發錢,可以幫助需要的人度過難關。
不過,就算是支持發錢的人,也不一定都支持「普發現金」。


-
【消費券 vs 現金普發 vs 排富】
在發錢的部分,這邊主要有兩個爭論的戰場。第一個是要用什麼形式來發錢,第二個是要發給什麼樣的對象。在發錢的形式上,主要是討論,要發消費券還是直接給現金。有些人認為,發現金會讓大家把錢存起來,對經濟幫助不大,因此應該跟之前一樣發消費券比較好; 但發現金的支持者認為,就算發消費券,大家也只是買民生用品,刺激的效果不會差很多;而且物價上漲主要是從國外進口的糧食、油價有關,那在這種狀況下,刻意刺激國內的需求,可能又會讓物價上漲更兇。

至於要發給什麼對象,有些人認為,直接普發給所有民眾,是最有效率的做法。因為這樣可以省下大量的行政成本,像日本的經驗,這只需要一到兩個月的作業時間就能完成。但有人會認為,既然這次發錢是為了要紓困,那就應該特別鎖定生活有困難的人。普發雖然很簡單,但資源分配的效率卻很差,很多人根本不差這六千塊。所以應該要設立排富條款,或是針對低收入戶發放津貼等等。
【我們的觀點】
其實超徵稅收的這個題目,我們之前就有做過;關於政府要不要發錢、用什麼方式來發、要不要排富,也都有在不同的影片中,討論過滿多次的,所以這次的爭議,我們最大的感覺是,既然超徵這麼常發生,影響又很大,那為什麼之前都沒有直接立法規範呢?

而在我們查資料的過程中,也確實有發現一些學者認為應該要修法,讓超徵稅收有明確的規範 不過,既然相關爭議總是能躍上新聞版面,那某種程度上可能也代表,這個議題很複雜,理解的門檻比較高。

所以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支影片可以減少大家的資訊落差,甚至是透過討論的過程,減少未來的相關紛爭,讓這些龐大的資源,保有專業運用的空間。

那最後,我們有觀察到一種聲音,有些人認為自己其實用不到這些錢,因此主張不需要這些錢的人,應該一起把這些錢捐出去,來幫助更有需要的人,也就是透過自己的行動,來讓資源的分配更公平。這邊也分享給大家,當作是另外一種選擇囉! 
好啦,那今天想問大家的問題是

-

對於政府普發現金的決定,你的看法是?

A.支持,發現金簡單快速,可以改善大家的生活。
B.不支持,應該把這筆錢拿去還債,不要債留子孫
C.發現金可以,不過應該要有排富條款,讓需要的人能得到更多幫助。
D.我覺得發消費券比較好,可以刺激經濟。
E.其他,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超徵稅收的議題!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勞保破產怎麼辦」以及「為什麼有錢人要繳比較多稅」;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太空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