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
2020.11.29

喝牛奶是種族歧視?!愛喝牛奶錯了嗎?《食物知識大拼盤》EP007|志祺七七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9 右翼人士與牛奶的關聯
03:19 能喝牛奶的人種比較優秀?!
04:43 我們原本都有乳糖不耐
05:30 考古研究的證據是?
07:03 牛奶何時成為餐桌常客?
08:39 牛奶普及帶來的各種問題
10:06 我們的觀點
11:03 提問
10:44 結尾


---【 影片口白逐字稿 】---


說到牛奶,你想到什麼呢?不管是想到可愛的牛、好喝的奶茶還是其他各種好喝的手搖飲料,

我想應該很少有人,會把牛奶跟「新納粹主義」聯想在一起吧?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牛奶與種族歧視」!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大家平常有喝牛奶的習慣嗎?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說,牛奶裡有鈣質與蛋白質等營養,有益身體健康,衛福部公布的飲食指南中,也建議民眾「每天早晚一杯奶」,幫助維持骨骼健康。喝牛奶看似好處多多,純淨無害,但最近幾年,卻一度成為極端右翼組織的政治宣傳工具。

2017年,一群極右派人士在「變形金剛」主角「席亞.李畢夫(Shia LaBeouf)」設置的「反川普藝術裝置(He Will Not Divide Us)」前,打著赤膊大口灌牛奶,並在鏡頭前喧嘩挑釁。美國極右派活躍人士「詹姆斯.阿爾塞普(James Allsup)」在他一支已經被移除的 YouTube 影片上指稱,喝豆漿會產生雌激素,會讓男人不夠man。只有那些反法西斯、支持女權的政治正確人士,才會去喝豆漿。而其他白人種族主義者呢,也紛紛在推特上放了牛奶的表情符號,當成他們製作迷因圖的素材,一時之間#milktwitter 這個標籤,在網路上病毒式的爆紅,牛奶成了激進右派的政治符碼。

欸,但,為什麼是牛奶?從什麼時候開始,連喝個牛奶也可以跟「政治正不正確」扯上關係?


-

【右翼人士與牛奶的關聯】

對這些右翼人士來說,牛奶代表了:陽剛、強壯、進步等等的意涵,再加上牛奶的顏色是白色的,所以更受到白人優越主義者的青睞。牛奶除了代表支持種族優越主義以外,也象徵了他們反多元文化、反女權等等的理念,喝牛奶成為美國極端份子崇尚白人至上主義的政治象徵。但白色的食物這麼多,為什麼特別要選擇牛奶呢?關鍵原因是這些人認為,多喝牛奶可以讓身體強壯,而且,許多非白人人種有乳糖不耐症,他們的腸道因為缺乏可以消化、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所以當他們在食用乳製品的時候,會容易出現腹瀉、脹氣等腸胃不適的症狀。

因此這些種族主義者就認為,可以消化牛奶的,就是比較優異的人種,比別的人種還要更強壯、更進步。比如說有些新納粹主義人士,就會在網路論壇裡面,上傳這個被他們稱之為「進入牛奶領域(Enter the Milk Zone)」的貼文,裡面附上一張地圖,標出世界上可消化乳糖人口的地區分佈。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地圖上的歐洲地區,有比較多人可以消化乳糖,其他地區則是比較低。在這則貼文上呢,新納粹主義的支持者還說「如果你不能喝牛奶,你就得回去(if you can't drink milk, you have to go back.)」,等於是藉著你能不能喝牛奶這件事,來劃分族群界線。

大家可能會以為說,這應該只是幾個少數異端份子的炒作行為而已吧!但其實從殖民時代以來,歐美地區就一直都有這種以「消化乳製品」區分種族高低的思想。

 

【能喝牛奶的人種比較優秀?!】

1884年,一位醫生就表示,跟英國人比起來,殖民地的人民智力比較差,因為他們沒有吃夠多的西方食物,例如肉類與乳製品等等,他稱這些亞洲人,是「柔弱的食米者」。1920年,美國乳品協會在他們的宣傳冊上宣稱,世界上那些強壯、健康、富有、深具藝術文學素養,在科學與其他任何領域都表現傑出的人,都是因為他們有豐沛的乳品來源,才會有這麼厲害的表現。1933《紐約州農業史》的作者,更是在後面做出了一個神奇的結論,他說:「亞利安人喝最多牛奶,吃最多起司與奶油,因此才會比其他人種發展得更好」。

當然,以我們現在的觀點來說,剛剛這些言論幾乎都可以被當作笑話,但即使是在最近的2015年,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還是刊載了一篇觀點類似的文章。作者認為,歐洲人擁有可以消化乳糖的能力,確實解釋了為什麼歐洲能比別的地方富強。雖然文章看起來似乎隱隱約約透露出一些種族歧視的色彩,但是他寫得頭頭是道

而且,欸!是《經濟學人》欸!應該算是滿嚴謹的雜誌,他都這樣講了,難道,能消化牛奶的人,真的是比較進化的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有~可能是正確的。


-

【我們原本都有乳糖不耐】

當哺乳類動物在嬰幼兒時期,普遍都具有消化乳糖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嬰兒可以喝奶作主食,還不會拉肚子。但隨著年紀漸長,有些人開始吃其他食物之後,身體就會關閉「乳糖酶」基因,少了乳糖酶,人類食用乳製品時就會產生脹氣、腹瀉等症狀。從數據上來看,乳糖不耐症出現在亞裔、非裔、拉丁裔等人種的比例較高,相較之下,白人乳糖不耐的機率的確較低。但其實人類呢,並不是一直都有消化乳糖的能力。雖然早在9000年前,西亞人就開始利用乳製品,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非洲與地中海地區,也都有乳製品的蹤跡,但其實這時候的成年人類,全都有乳糖不耐。


-

【考古研究的證據是?】

就像剛剛說的,從考古證據看來,早期所有成年人類都有乳糖不耐的問題。那人類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基因變異,使成年人類可以消化乳製品的呢?這個問題到現在都還是個謎。目前考古證據是推測,這樣的基因變異,最早應該是出現在四千多年前,青銅時期的歐洲與非洲、印度的一些遊牧民族身上。但確切發生的原因,為什麼人類能發展出可以消化乳糖能力,這個天擇的路經又是怎樣,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某些針對北歐地區人種的研究推測,這些住在高緯度地區的人類,可能是因為日照不足,無法製造維生素D,為了確保骨頭健康,所以才演化成可以消化乳製品,並藉此取得鈣質。有一個說法是,過去人類曾經歷過饑荒的時期,當時乳糖耐受度高的人,比較能避免死於飢餓,因此,有可以消化乳糖變異基因的人,就比較能生存下來。另外,如果是有飼養牲畜的民族,也可能因為他們可以更常取得牲畜的乳製品,所以會比其他依靠狩獵或採集來取得食物的民族來說,有更高的乳糖耐受能力。

不過,剛剛說到的這些原因,都還只是推測而已,缺乏嚴謹的證實。而且,即便這些都是真的,即便某些種族的人,確實就是多經歷了一些演化的過程,那其實也只是代表說,他們在過去的歷史當中,曾經有需要這個基因變異,來幫助他們生存而已,但這並不代表說,他們就是真的比較優越、比較厲害、或腦袋比較好


-

【牛奶何時成為餐桌常客?】

那話說回來,從剛剛各種文獻或研究回顧的討論來看,人類一開始都有乳糖不耐症,牛奶這東西一開始也不是在全世界都很普及的飲料,那麼,它究竟是何時開始成為餐桌上的常客呢?

雖然白人至上主義者認為,牛奶是白人才能喝的專利,但西方世界,絕對不是唯一或最早開始喝牛奶的地方。像印度就有悠久的乳製品食用歷史,是世界上飲用與消費最多牛奶的國家。部分非洲地區與西亞人口,也一樣有高度的乳糖耐受能力。動物奶是許多民族的賴以為生的文化重心,相較之下,西方人開始飲用鮮奶的歷史,就顯得非常年輕。

一直到1864年,「巴氏滅菌法」發明之前,飲用未經消毒的生乳,其實是有一定危險性存在的,也不容易保存。因此喝牛奶這件事,對以前的人來說並不是真的很常見,屢屢有那種,嬰兒喝到髒牛奶而致死的案例。1920年代,由於滅菌法逐漸普及,加上營養學家與科學家的背書,牛奶在歐美地區,瞬間成了健康的全民飲料。在政府的大力推廣之下,牛奶幾乎成為「完美」的飲食選擇,再搭配當時剛開始出現的早餐穀片,在工業化時代,牛奶可說是省時、省力,又有科學根據的最佳健體組合。

不過,社會學家與人類學家的研究發現,雖然牛奶成為現代西方民族國家裡,建構國民健康的一種核心,但它同時也在有意無意之間,帶來了各種不同的問題。


-

【牛奶普及帶來的各種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種族歧視。除了剛剛講到的種族主義至上,這種明顯的歧視以外,還有更多的歧視,並沒有這麼外顯。過去,美國政府給乳品產業許多津貼,像學校之類的很多機構,也時常會宣揚喝牛奶的種種益處,並提供牛奶給學童。但這些措施卻沒有注意到,有95%的亞裔、 60-80%的非裔、50-80%拉丁裔,以及80-100%的美洲原住民人口,是不能消化乳糖的。也就是說這樣的健康政策,基本上是針對白人而設計,造成了制度上的歧視。

除了種族議題的討論,近幾年許多人也意識到,乳品業對生態、環保與動物福利造成的影響,所以開始改喝植物奶。許多歐美國家的乳品銷量,因此比起以前降低許多。但包含印度、中國等發展中的國家,這幾年對牛奶的需求,卻持續大漲當中。因為現在的牛奶,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商品,被人以健康、進步、營養的形象,推廣到全世界。雖然對中國來說,牛奶在中國歷史上並不是飲食的中心,大部分的人口還有乳糖不耐,但近幾年中國的牛奶消費量年年攀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還會選擇進口的乳製品,認為品質有保障,讓身體更健康,飲用牛奶更是體驗西方生活與現代化的象徵。

 

【我們的觀點】

牛奶這個飲品本身呢,的確是充滿營養和各種好處,雖然我們知道,有些人可能真的喝了就會拉肚子,但這真的不代表說,能喝牛奶就是好聰明、好先進、好棒棒,把它上綱到族群優劣,甚至是當成政治動員的工具,我們認為這就是過度解讀了。尤其,到了現在這個時代,飲食選擇很多,很多營養也不一定都要透過牛奶才能得到,很會喝、很能喝牛奶的這件事,在營養上的優勢可能也已經沒這麼大。但總而言之,我們認為喝不喝牛奶這件事情,應該是一種飲食選擇,也應該尊重別人的選擇,因為這個問題真的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那另外就是,雖然目前在台灣,喝牛奶這件事還不會造成種族歧視的爭議,但乳品產業,還是會有許多不管是動物福利啦、或是環保問題等等需要改善的挑戰。這個部分,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停在這裡吧!

-

今天想要來調查看看,你習慣喝牛奶嗎?還是一喝就烙賽呢?

A. 牛奶好喝,我千杯不拉!
B. 我可以喝牛奶,但遇到早餐店大冰奶,腸胃還是會不爭氣的投降!
C. 比起牛奶,我更愛喝豆漿!
D. 牛奶有動保的爭議,我已經改喝燕麥奶了!
E. 其他,留言分享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牛奶竟然跟種族爭議可以連上關係」!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吃早餐是不是真的很重要」以及「純素風潮」的相關影片;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

【 本集參考資料 】

→人類也會被馴化?從乳糖不耐症,看人類基因的轉變——《祖先的故事》:https://bit.ly/37j9DCu
→牛奶:新納粹的象徵:https://bit.ly/2Vaoaed
→考古探密:奶與蜜: https://bit.ly/39pWxpM
→乳糖不耐症的亞洲人為什麼特別多?從喝牛奶的歷史談起:https://bit.ly/2KQEgrH
→乳糖不耐症怎麼辦?如何改善與治療?專家圖文完整教學:https://bit.ly/2Jj5Ixh
→為何牛奶會讓人「小時好好,長大拉拉」?乳糖不耐和基因調控──《生命如何創新》:https://bit.ly/3ljzsqZ
→德國青銅時代的戰士們,大多乳糖不耐:https://bit.ly/3mjibzQ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bit.ly/2VaoyJH
→Alkon, A. H., & Agyeman, J. (Eds.). (2011). Cultivating food justice: Race, class, and sustainability. MIT press.
→Archaeology: The milk revolution:https://go.nature.com/2JpUwza
→Are the US Dietary Guidelines on Milk Racist?:https://bit.ly/39n41K8
→Bertron, P., Barnard, N. D., & Mills, M. (1999). Racial bias in federal nutrition policy, Part I: The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of variations in lactase persistenc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91(3), 151–157.
→Cohen, M., & Otomo, Y. (Eds.). (2017). Making Milk: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Our Primary Food. Bloomsbury Publishing.
→Doctor Explains Why Pro-Dairy USDA Dietary Guidelines Are Racist:https://bit.ly/3fMvaaz
→Dupuis, E. (2002). Nature's Perfect Food: How Milk Became America's Drink. New York; London: NYU Press.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20, from:http://www.jstor.org/stable/j.ctt9qfmj5
→Freeman, A. (2013). The unbearable whiteness of milk: Food oppression and the USDA. UC Irvine L. Rev., 3, 1251.
→Got milk? How lactose tolerance influe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https://to.pbs.org/36eEAIP
→Got Milk? Neo-Nazi Trolls Sure as Hell Do:https://bit.ly/39sODMB
→Got Nazis? Milk Is New Symbol Of Racial Purity For White Nationalists:https://bit.ly/2JiNigi
→How the alt-right uses milk to promote white supremacy:https://bit.ly/3fKh8Gl
→Is milk healthy? Canada's new food guide says not necessarily:https://bbc.in/3o1aNtc
→McClure SB, Magill C, Podrug E, Moore AMT, Harper TK, Culleton BJ, et al. (2018) Fatty acid specific δ13C values reveal earliest Mediterranean cheese production 7,200 years ago. PLoS ONE 13(9): e0202807. :https://bit.ly/3q7rPb0
→Milk, a symbol of neo-Nazi hate:https://bit.ly/2J7iNKB
→Miller, Alex. ‘White Power Milk: Art, Or Real, Or Advertising?’ VICE. 1 June 2011.
→Neolithic Europeans were lactose intolerant:https://bit.ly/3lfIHJ5
→No use crying:The ability to digest milk may explain how Europe got rich:https://econ.st/39sOIQp
→Smith, Jack. ‘Milk is the New Creamy Symbol of White Racial Purity in Donald Trump’s America.’ Mic Magazine.
→Stănescu, V. (2018). White Power Milk’: Milk, Dietary Racism, and the ‘Alt-Right. Animal Studies Journal, 7(2), 103-128.
→The Troubling Link Between Milk And Racism:https://bit.ly/39nF1CM
→Valenze, D. (2011). Milk: a local and global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Why humans have evolved to drink milk:https://bbc.in/39o7ckH
→WHY IS MILK BEING CALLED A WHITE SUPREMACIST SYMBOL?:https://bit.ly/33nN2Uo
→Why White Supremacists Are Chugging Milk (and Why Geneticists Are Alarmed):https://nyti.ms/3fIt7nT
→Wiley, A. S. (2007). Transforming milk in a global economy.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9(4), 666-677.
→Wiley, A. S. (2015). Re-imagining milk: Cultural and biological perspectives. Routledge.


【 延伸閱讀 】

→臺灣乳牛與飲乳文化:https://bit.ly/36cd5Qc
Share to: Facebook / Line
志祺為什麼要出書?失敗的經驗也值得學習嗎?|志祺七七